林海洋
【摘要】本文以順應論為理論基礎和楊瀾訪談為語料,來說明訪談中訪談者和被訪談者之間的語境關系順應。其實當使用語言時,無論是在交際者,物理世界、心理世界和社交世界,還是語言語境等方面,都有明顯的順應現象產生。因此,一旦語言被使用,順應語境,選擇合適的語言是必須的。
【關鍵詞】順應論 語境順應 訪談
自20世紀末以來,媒體的發展極其迅速,消息的傳播已從人到人的傳播發展到人與媒介的傳播,想了解某件事,只需打開網絡便可知曉。現訪談節目越來越受歡迎,即可直接得知被訪談者的相關信息,又可更直觀的觀察其心理變化。當然面對廣大觀眾,語言的選擇會較正式,并要盡量順應說話時語境并選擇合適的語言來表達自己。本文借助Verscheren的順應論來解釋從面對面的話語中找出交際者是如何進行語言選擇和順應語境的各個層次的。
一、文獻綜述
Verscheren的順應論對文體學的研究有很大啟發,此理論的市場在國內頗為盛行,受到廣泛的研究并用于各種語用分析。謝睿玲從順應的角度解析新聞語篇的互文性研究;魏在江研究了高校網上跳蚤市場廣告語對受眾心理的動態分析;沈春華分析了《紅樓夢》中林黛玉言語的語境順應特點。這些研究拓寬和加深了人們對順應論的理論性和實用性的了解。但由于順應論的應用范圍之廣,涵蓋了語用學的方方面面,所以有學者稱其籠統性和解釋的不充分性。所以對順應論的應用要適當把握,并需進一步明確其應用,并對交際中交際者和交際語言的選擇更具體化,然后再對其交際內容進行具體分析。
二、研究的理論依據
順應論是語用學領域一個比較新的理論,是對語言的一種綜觀,從語用角度涉及語言的各個層次,在語音、形態、句法、語義、乃至語篇等各個層面進行語用分析。順應論包括四個維度分析,語境關系的順應,結構對象的順應,順應的動態性及順應過程的意識凸顯。本文主要從語境方面對楊瀾訪談姚明的語料從交際語境順應和語言語境順應兩方面進行分析。
三、語料分析和討論
1.對交際語境的順應。
(1)對語言使用者的順應。語言使用者包括發話人,釋話人和第三方。作為電視訪談,說話人和受話人互相作為彼此的受話人言來語去,此外還有電視觀眾等移位受話人。所以他們語言選擇都是較正式的語體。訪談中楊瀾多次用到人稱代詞“你”來指代訪談對象,當問及關于自己的孩子和關于“上海隊”這個孩子時,就改用“我們”來代表廣大受眾,這是對采訪目的的順應,想知道姚明當時想法。
由此可見,發話人的問話時,一定要考慮在對“誰”,“我”處在一個什么樣的位置,進而選擇合適的語言。
(2)對心理世界的順應。在此訪談中對心理的順應頗多,首先,楊瀾用“家庭”來提問姚明,也就扣住此次訪談的目的,即對上海隊未來的期望,楊瀾用姚明自己將為人父,來順應當時語境,說明姚明已經將上海隊當做自己的另一個孩子來對待,并細心呵護。其次在楊瀾說:“當老板的滋味如何?”她代表廣大受眾發問姚明,姚明用“酸甜苦辣”作答,說明當老板并非易事,需處理諸多關系,尤是上海隊與他的淵源,這樣順應心理,廣大受眾或會同情姚明,或對他的工作繼續支持,或對他不忘培育恩情的上海隊為之感動。
本訪談中,大多數楊瀾和姚明的語言選擇順應了語言使用者的性格、情感、愿望、意圖、動機等。解惑與廣大受眾,達到了最初的訪談目的。
(3)對物理世界的順應。物理世界里有時間指示和空間指示;時間指示有事發時間,說話時間和參照時間。在訪談中,關于姚明出生、姚明受傷和再次受傷都有提及明確的時間,目的是明確姚明在我國籃球行業的影響,也為后來姚明接手上海隊做出鋪墊,同時也為即將出世的“小姚明”進行展望,所以后來楊瀾借姚明的出生問及后來及其孩子的事業,這樣問既不使姚明感覺突然,也更易滿足廣大受眾好奇心理。發話時間如“現在”在訪談中多見,大多是詢問當時姚明自己的想法的。對于參照時間也有體現。關于空間指稱,在提高薪金方案期間,楊瀾說:“你當時在海外?”“海外”一詞指不在國內,所以用“海外”來順應姚明在處理當時球員不滿的反應的一個有效地應對——新聞發布會。借助時間和空間來傳達信息,會使人們有一種明確的概念,對事物有新的認識,
2.對語言語境的順應。訪談采用的語言信道是面對面談話,直接反應說話人和受話人的想法。語言語境包括篇內銜接,互為語境和線性序列。訪談中,楊瀾主要通過指代的形式問及姚明的想法,如:“這是體育局的一個制度嗎?”、“一個職業的球隊不應該這樣做。”等方式對姚明進行提問,同樣姚明順應楊瀾分別對其提問進行作答。對于一個成功的訪談,顯然楊瀾所問和姚明所答非常合拍,楊瀾對姚明進行訪談前必須弄清楚姚明的有關信息,同樣姚明也要知曉楊瀾的訪談風格,盡量選擇合適的語言進行作答。對于話語的安排,即線性序列,訪談中主要圍繞時間順序進行展開,關于姚明接受上海男籃前后心態進行訪談。從而給觀眾一個明朗線索。
通過分析發現在語言選擇的各個層面都有順應,無論是在交際者,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心理世界,還是語言語境方面,都有順應的發生。借助順應的語用學綜觀,有利于深化對特定語篇的語言結構形式的分析,對使用中的語言在語境因素變化影響下的種種差異做出解釋,從而為語言的研究和使用提供有意義的參考。
參考文獻:
[1]謝睿玲.從順應的角度解析新聞語篇的互文性研究[J].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2009.
[2]楊瀾.楊瀾訪談錄之先鋒[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