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春艷
【摘要】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如何優化課堂教學,在課堂45分鐘有限的教學時間內獲得最大效益,讓每一位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每一位學生都有所收獲,這是廣大英語教師不懈追求的目標。本文剖析了英語教與學的現狀,提出了一些提高英語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實踐策略。
【關鍵詞】英語 課堂教學 實效性
一、目前英語課堂教學的現狀
當前英語學科教學中,教師花費了大量的精力準備材料、組織教學活動,學生也積極參與了課堂教學活動。但是,大多數學生的知識積累、技能提升仍在原地踏步,較高的投入換來的是較低的教學效率。造成此種“高能低效”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們可以從以下這些現象中看到問題的癥結。
1.當前英語學科教學中,英語對于進入大學的學生而言確實不再新鮮,許多學生考前‘臨時抱佛腳,平時不認真學習。當前大多數學生學習中存在著“急功近利”的問題,學生學習方式和態度消極,課堂組織形式單一,教學內容不符合學生需求。大學里師生關系相對疏遠,彼此缺乏了解和溝通。教師花費了大量的精力準備、組織教學活動,學生也積極參與了課堂教學活動。但是,大多數學生的知識積累、技能提升仍在原地踏步。
2.一直以來教師在教學中都容易以自我為中心,以“教”為出發點,過多地注重了對英語基礎知識的傳授,過多地強調了學生對詞匯的背誦記憶和對語法規則的掌握理解,恰恰忽視了學生英語學習的心理特點、智力特點和思維特點,忽略了英語是一種語言,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是用來交際。這樣一來,使得英語課堂教學基本上體現的是教師的“教”,很難體現出學生的“學”。課堂活動,追求“量”忽視“質”,缺乏對活動內容“少而精”的提煉,沒有深入開展探究,過多停留于表面上的熱鬧。有的老師教學方法不夠科學,只會用傳統方法教學,缺乏基于網絡的多媒體教學基本訓練,有的老師給的平時成績流于形式。合作交流學習是現在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它的理念是完全正確的,但我們有些教師卻把它演繹成為課堂教學中的“點綴”,成了形式和走過場的“合作”。
二、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1.探究小組合作的有效性。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發展,小組討論、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被越來越多地引入課堂。小組合作學習不但充分地體現了教學的民主,也給予學生更多自由活動的時間和相互交流的機會,是學生取長補短、展現個性的舞臺。因而,很多的英語課堂上都可以看到小組討論式的合作學習。小組學習適用于當前大班教學的院校,小組成員之間相互合作,完成任務,小組討論可以減少學生個人壓力。教師組織學生開展各種形式的小組活動,各類競賽,PPT制作比賽,英語書法比賽,舉辦英語學習作品展等等,增加教師跟每個學生的接觸機會,這樣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其次,在具體操作中教師應注意:(1)分工明確。讓每一個學生在小組學習中都有事可做,使每人在小組學習中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讓人人都成為小組學習的主人。(2)建立機制。必須有意識地強化“學習小組”的集體榮譽感,讓每個成員感到自己的行為會影響整組的學習結果,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尊重別人的意見,從而使組內出現“互動、互助、互勉、互進”的局面。(3)適時引導。合作過程中,學生活動相對分散,干擾因素相對增多,教師要成為學習小組的一員,適時參與學習活動,并通過提示、點撥、引導等形式,保證合作為提高課堂效率服務。
2. 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和不時調整教學節奏。教師應盡可能地圍繞每單元的主題把課程設計的新奇有趣,滿足學生“大學課堂就應該開放自由”的心理,同時采用以學生為中心的任務型教學模式,促使更多學生參與課堂。課程內容上盡可能少涉及學生們認為枯燥的單詞和語法知識,選擇能夠體現英語學科特色的學習內容和學生們普遍感興趣的話題。這種以興趣為主的輸入有效地幫助學生增加了對英語的好感,發現英語的魅力。授課教師應結合英語的世界地位和今后的專業文獻閱讀、科學研究和國際交流的重要性,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明確大學英語學習的目的、任務,幫助學生樹立美好的理想與愿望。
其次,教師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要合理地安排課堂教學中單位時間的使用率,有效地處理好課堂教學節奏。這要求教師最大限度地減少課堂教學中單位時間的使用率,減少那些不必要的教學環節,解決課堂教學時間不夠的問題。同時,要正確、合理地調控課堂教學節奏的變化。在這種布局節奏明快、動靜交替的過程中,學生情緒時起彼伏,始終保持著思維活動的持續性和情緒的興奮點。通過優化教學時間,就可以使課堂教學的信息量增大,活動密度增強,課堂節奏加快,學生參與活動的時間增多,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因此,筆者認為,教學內容要疏密相間,節奏要緩急交錯,動靜結合、變化有致,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另外,師生關系的良好與否,備課是否充分全面,教學中的評價是否及時中肯,教學手段的單一、多樣性與否等,都能影響一節課的教學效果。
總之,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個需要不斷探索、不斷提高的課題。只要教師不斷反思、不斷總結,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增強自身的專業素養,從而使教學達到最佳的效果。教師應該帶領學生輕松高效地完成教學目標,激發他們的英語學習積極性,讓他們真正熱愛英語,在今后充分利用英語帶動自己的專業發展。
參考文獻:
[1]咸修斌.博采眾長,因材施教——淺析與外語教學相關的幾個因素[J].外語界,1999,(2).
[2]王薔.英語教師行動研究:從理論到實踐[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