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界中,天然形成的礦物大約有3000種,其中絕大部分都是無機物,例如鐵礦、銅礦、金礦等。此外,人們也發現了一些特殊的礦物:它們的形成跟生物密不可分,沒有規則的外形。我們無法準確地判定它們究竟該屬于哪類礦物,所以,稱其為“有機準礦物”。常見的有機準礦物有煤精、珍珠、琥珀等。
煤精
2014年9月,中國遼寧撫順市舉辦了“中國·撫順琥珀(煤精)博覽會”,博覽會上展出了各種各樣精美的雕刻藝術品,各種飛禽走獸、花鳥魚蟲、文房四寶、人物、煙具、飾品等琳瑯滿目,令人目不暇接。所有這些藝術品都是用煤精雕刻而成,渾身上下成分均一,質地細密,烏黑發亮,風格十分獨特。
煤精又被稱作“煤玉”、“黑玉”,是撫順的特產。它產于煤層中間,成分和煤炭類似,主要也是由碳組成,另有少量氫、氧及微量礦物質。地質學家認為,煤精是千百萬年以前古老的樺樹、松樹、柏樹等硬木森林變成的,最早的煤精形成年代距今已有3.5億年歷史。但是,為何有些樹木形成了煤,而只有極少數形成了煤精?這個問題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古人發現了煤精之后,將其制成各種裝飾品,比如手鏈、耳環等,古羅馬、土耳其等地都曾有發現。遼寧省沈陽市新樂新石器時代遺址中發現有上百枚煤精制品,經鑒定,這些煤精都來自于7200年前的撫順煤田。
珍珠
2015年4月的一天,美國田納西州的一位女士在餐廳吃牡蠣時,不小心被一件硬物硌到了牙齒。她仔細查看之后發現硬物居然是一粒珍珠,后來她在那些牡蠣的身體里總共找到了大大小小約50粒珍珠,實在是令人驚訝。
珍珠,產于貝類、蚌類等軟體動物體內。當外界的細小異物(如砂子)進入到這些軟體動物體內,就會刺激它們產生一種分泌物將異物包裹起來,一層一層呈圓球狀,最后就慢慢長大成了珍珠。珍珠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還有多種氨基酸。珍珠是蚌在痛苦中磨煉的結晶,所以長輩和老師們經常用珍珠的故事來鼓勵我們:要在挫折的磨煉中不斷成長,最后才能放出光芒。
實際上,珍珠并不全是圓的,也有些是橢圓形或扁圓形的;珍珠也并不全是白色的,隨著珍珠里所含金屬元素的種類及數量的變化,它可以是銀白色、粉紅色、黃色、紫色、灰色,甚至是黑色的。無論顏色如何變化,珍珠都具有質地緊密、結構均一、光澤明亮的特點,所以成為大家十分喜愛的珠寶之一。
琥珀
琥珀是一種珍貴的有機寶石。相比于鉆石、水晶等無機寶石而言,琥珀顯得更溫潤,表面閃耀著松脂光澤,如果用手或紙摩擦其表面,放在鼻子下去聞,會有淡淡的松香。在幾千萬年以前的地質歷史時期,松柏科植物分泌的樹脂經地質作用被掩埋于地下,后經石化作用而變成了琥珀。
現在世界上出產的琥珀大部分都是距今4000萬年至6000萬年前形成的,而且往往和煤炭伴生在一起,其中會包裹著蜘蛛、甲蟲、螞蟻等小型昆蟲,可以幫助地質學家了解琥珀形成時期的地質環境和氣候狀況。
著名的科幻電影《侏羅紀公園》中,科學家之所以能夠使已經滅絕6500萬年的史前巨獸恐龍復生,就是利用了凝結在琥珀中的蚊子體內的血液—因為那時候的蚊子吸了恐龍的血,而血液中含有恐龍的遺傳基因。當然,這只是科學幻想,在實際生活中,從琥珀中提取恐龍DNA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