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擬從我國當前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國夢目標中國存在的問題,結合中俄之間在各個領域的互補性,從工業、農業、國防和科技方面進行分析和探究。同時,結合中俄關系的長期、穩定、深入發展對我國實現中國夢理想的促進作用進行探究,運用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旨在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中國夢理想的實現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議。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8-0025-02
一、引子
中俄關系源遠流長,在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成立以后,中俄之間的關系逐步深化,民國時期也有“以俄為師”,學習蘇聯的舉措。俄羅斯作為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在國際地位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近年來,俄羅斯的經濟有了強有力的發展,在各項國際事務當中也體現了其大國的強硬政治態度。而同作為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的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后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方面也有了長足的進步。進入21世紀以來,尤其是我國正式加入WTO之后,我國的經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作為新興經濟體的“金磚國家”之一,我國的經濟實力達到了舉世矚目的程度。[1]而就目前的局勢來看,以美國為主的西方勢力,不希望看到中國國家實力的提升,總是想盡辦法辦法在經濟、政治、軍事、外交等多方面對中國加以限制。同時,自烏克蘭問題出現以來西方更是對俄羅斯采取了一系列的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的制裁手段,俄羅斯的發展也遭遇到了瓶頸,需要尋求與中國之間的合作。
二、中國實現現代化的重要問題
(一)工業方面。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工業方面的現代化有了長足的進步,成為了世界第一大裝配制造業基地,我國也有了新的“世界工廠”的美譽。但是我國工業方面的現代化還存在著許許多多噩待解決的問題。
首先,我國工業企業、工業產業出產的工業產品科技水平較低、產品科技含量較低,這就導致了我國工業產業及大部分產業的利潤空間較低,尚且存在大量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和資源密集型產業;其次,我國的工業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低下,國家對于保護知識產權方面的法律及相關保障措施尚不充分,這就導致了我國工業企業的知識產權常常遭受侵犯,不利于我國工業產業的發展,從而嚴重制約我了我國工業現代化的快速發展;再次,我國工業企業的發展缺乏能源支持,我國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源產業作為支持經濟發展的支柱型產業當前已受到了我國部分地區能源枯竭的限制,這不僅制約了能源產業的發展,更從間接意義上影響了我國工業產業的發展,嚴重阻礙了我國工業現代化的歷史進程。
而俄羅斯的重工業產能過剩,輕工業發展落后,需要進口大量的中國輕工業產品,且俄羅斯的能源產業發達,石油、天然氣出產量巨大,需要廣泛需求市場,而中俄兩國接壤,方便于能源的進出口。所以,在輕重工業的交叉上、在能源產業的供需上,中俄兩國具有很強的優勢互補性,俄羅斯的工業發展需要與中國多方位的合作,我國的發展也離不開俄羅斯的支持與合作。
(二)農業方面。
自從80年代初期,我國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袁隆平的雜交水稻的成功問世以來,我國的糧食產量得到了顯著的提升。但是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我國的國家糧食安全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充分的解決。我認為主要是由以下三點原因決定的。
首先,我國農業科學技術水平的制約,眾所周知,國際上一些國家和地區已經掌握了滴灌技術、轉基因技術、溫室技術和免耕直播技術,但是我國在這些領域還實難有太多突破。并且我國面臨土質惡化、水土流失、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大等問題。因此,如果我國不能從技術層面上充分獲取外來先進經驗,而我們內部又沒有突破創新的話,我國的國家糧食安全問題就實難得到解決,我國的農業現代化也就難以得到實現。
其次,我國農村勞動減少的制約,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城市化進程得到了空前的發展,農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同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進程務工,導致農業勞動力的大量缺乏,農村僅剩留守老人與孩童,從而導致大量耕地成為荒地。老人從事農業種植,一方面不利于保證糧食的產量,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先進的農業技術被學習與接受。這從一定程度上來講也不利于我國農業現代化的實現。
再次,我國農業機械化程度較低的制約,近年來,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我們應當清醒的認識到,現在的農業機械化中,先進農機的數量和比例還是很少的,同時許多老舊、落后的農機具依然充斥著我國農村的田間地頭。這一方面不利于我國農業勞動力的解放,同時更加不利于我國農業現代化的發展。
反觀俄羅斯,雖然在前蘇聯時期不是很重視發展農業,但近年來其在農業方面發展迅速,尤其是在農業技術上突飛猛進。同時,基于俄羅斯地廣人稀的國情,其重視發展農業機械化,國家農業機械化程度一直處在世界先進水平。但是,由于其人口較少,且受天氣和地理因素的影響,國家可耕土地較少,需要大量進口中國的農業產品。所以,中俄兩國之間在農業方面,也存在著很大的互補性,兩國在農業方面的合作,將對兩國的農業發展起到互利共贏的效果。
(三)國防方面。
國防對于一個國家來說具有著重要的意義,對于一個大國更是尤為重要。1994年10月12日,江澤民總書記視察成都飛機設計研究。他指著殲10樣機殷切地說“這個飛機是個寶”,“看了印象很深,看到了你們實實在在的東西。你們把它搞出來,我說話就更硬了,這個很重要……”。[2]江總書記的講話說明了國防工業對于一國軍事、外交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性。
近年來,遼寧艦的試航、殲-20的試飛等一系列國防裝備的出產和應用,不僅大大增強了我們的民族自豪感了,還從根本上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不過,我們還應該清楚的認識到,我們的成就僅僅可以使得我們步入國際先進的行列,但真正要實現我國的軍事工業現代化,實現軍事強國夢尚且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的努力。而國防的現代化、國防工業的現代化主要受以下三個方面的限制:第一:原有基礎較為薄弱、科技水平較低;第二:國際上的技術封鎖;第三:基礎工業水平相對落后,致使對國防工業支持力量的不足。這些方面都嚴重制約了我國的國防工業的現代化,阻礙了我國實現軍事強國夢的步伐,而國防對于國家的重要性,對于綜合國力的重要性又要求著我們必須努力實現國防的現代化,從而實現中國夢的偉大理想。
而俄羅斯方面一直是世界軍事強國,其軍事科技發展水平處于國際領先地位,但是近年來由于美國對俄羅斯武器出口的限制和制約,俄羅斯武器出口呈現不穩定狀態。同時,由于日本北方四島、烏克蘭東部等政治問題,俄羅斯在國際上處于不利地位,需要強有力的伙伴支持。而縱觀世界,中國是其最好的選擇。基于兩國在政治、軍事上的互補性,增強兩國在軍事、國防上的合作顯得尤為重要。
(四)科學技術方面。
鄧小平曾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3]而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實踐也證明了這一點。無論上述的哪一方面都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支撐與支持。所以,我國欲實現中國夢的宏偉理想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目標,務必要解決科學技術方面的問題。我國在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后,科學技術水平迅速提高,在一些領域達到了國際上的先進水平。但當前我國科學技術水平仍不能全面達到國際上的領先地位。這主要是由以下兩點原因決定的:第一:美國為主的西方勢力的技術封鎖與限制;第二:我國教育水平相對落后,制約科學技術水平的發展。二者都嚴重制約了我國科學技術方面的發展,而科學技術的重要性決定了我們必須要提高科學技術水平,以實現科學技術的現代化,從而實現社會主義的現代化目標。
反觀俄羅斯,在科學技術的諸多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軍事科技、航空航天科技、核科技等方面位居世界一流。計算機軟硬件開發、生物工程、基礎科學研究、自動化技術化僅次于美國和日本等國。但俄羅斯在科學技術方面的發展也受到了西方的限制,且在科學技術的諸多領域當中,中俄之間具有著廣泛的互補性,加強中俄兩國的科技領域的合作,將促使兩國科學技術水平共同提高。
三、中俄關系對于實現中國夢的重要意義
在2013年03月1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三個必須”的觀點,即“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4]這充分說明了我們黨對于實現中國夢的決心和對實現中國夢的認識與理解。但是我們應當認識到,習總書記所言的“三個必須”不僅僅是完全的中國式的道路、精神和力量,同時也包括被中國化了的外來道路、精神和力量。即實現中國夢不僅僅要依靠中國本土的、已存在的實踐道路,不僅僅要依靠現存的、先進的中國精神,不僅僅要依靠已經凝聚起的中國的力量;同時,也要努力汲取外來先進的發展道路、發展方式,外來先進的文化力量、民族精神,和借助外來力量,并結合我國當前社會主發展的實際以實現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國夢的宏偉理想。
而俄羅斯在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方面在國際上都處于領先地位,所以俄羅斯之于中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實現中國夢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中俄關系的穩定與發展也將為中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工業方面。
俄羅斯在工業方面,尤其是重工業和能源工業方面長期以來在國際上都處于優勢地位。維護中俄關系,加強兩國之間的合作,將會對我國的工業方面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利于我國工業實現現代化,利于實現中國夢的目標。
第一:俄羅斯具有很多的尖端工業產品和工業產業,加強兩國工業方面的技術合作將會帶動我國的工業發展。
第二:俄羅斯作為多個知識產權保護國際公約的較早的締約國,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具有更多的經驗,加強兩國該方面的合作,將會促進我國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水平的提高。
第三:俄羅斯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輸出國之一,其石油、天然氣儲量非常豐富,我國當前正實施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戰略,東北地區又與俄羅斯遠東地區接壤,加強兩國能源方面的合作將極大的促進我國工業的發展。同時,當前美俄關系以及俄羅斯與歐盟的關系因烏克蘭問題而惡化,俄羅斯需要尋找新的能源輸入國與之合作,這將同時促進兩國工業的共同發展,達到互利共贏的良好局面。
(二)農業方面。
雖然二戰以后,前蘇聯有限發展重工業和軍事工業,其農業的發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但是俄羅斯在普京總統執政以后,十分重視農業的發展,其農業技術水平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尤其是其以來原有蘇聯的工業基礎,在農業機械化層面上具有很大的優勢,其現代化的農機具也領先于我國。并且,近年來俄羅斯在滴管技術方面具有了很大的突破,其滴管技術甚至可以與以色列媲美。所以,加強兩國農業合作,農業技術方面的合作將推動我國農業現代化的進程,更有利于實現中國夢的宏偉理想。
(三)國防方面。
俄羅斯的國防工業在國際上歷來都是出于領先地位的,由于其繼承了前蘇聯的大部分國防工業基礎,俄羅斯在國防方面在當下都是國際領先的地位。其出產的蘇-35、蘇-37式戰斗機可以同美國的F-22、F-35相抗衡。而且在坦克工業方面,俄羅斯的T-90式坦克是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主戰坦克。所以,加強中俄軍工方面的合作、國防工業的合作,不僅可以提高我國的國防科技水平、打破國際上的技術封鎖,也將極大的促進我國國防工業的發展,有利于我國國防現代化建設。同時,也將有效的維護我國的國家安全,有助于中國夢的宏偉藍圖的實現。
(四)科學技術方面。
俄羅斯在科學技術方面在國際都是第一流的,其在軍事工業、航空航天工業、核工業等方面位居世界一流。計算機軟硬件開發、生物工程、基礎科學研究、自動化技術化僅次于美國和日本等國,許多方面甚至強于歐盟。其高新技術產業也領先我國,在我國當前大力提倡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今天,加強與俄羅斯在科技產業、高新技術產業方面的交流與合作,將極大的促進我國的相關產業發展,同時利于我國科技現代化目標的實現,有利于中國夢的藍圖的實現。
在2008年經濟危機之后,各國政府均致力于恢復經濟發展,我國作為少數保持經濟快速增長的國家之一,備受世界關注。而中國與俄羅斯同作為新興經濟體的“金磚國家”之一,加強雙邊的經貿往來和多方位、立體化合作對于兩國的經濟發展和從一定程度上擺脫經濟危機的影響具有重要的意義;兩國經貿互惠往來也會對全球經濟發展水平的恢復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也為建立新的世界經濟格局具有巨大的作用。
二戰以后,人類世界進入了和平與發展的時代,國際政治格局也正在從兩級走向多級。[5]中國作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俄羅斯作為世界第二大軍事強國都在多極化的政治格局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而中俄兩國的深入合作也將為世界政治多極化和建立國際政治新秩序提供強大支撐力量。總之,在當前全球經濟一體化、區域經濟一體化和世界多極化的格局下,中俄關系的鞏固與發展將對兩國的發展起到不可估量的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