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門又稱之為第三域,NGO,它旨在實現公共利益,因此它出現在人們有強烈聯合意向的時代,如人類早期需要通過互助來維持生存發展的“公共集合體”,如在各種壓力、危機以及革命的推動下復現的第三部門。
本文所討論的是現階段復現的第三部門。美國學者賽拉蒙認為這些壓力主要來自于三方面:寄希望于通過聯合方式解決危機的公民個人;體制外的從事志愿活動的組織和個人;政府自身的改革。前兩種是自下而上的,第三種是自上而下的。我國屬于第三種,這也是我國第三部門不同于其他國家第三部門的主要原因,所以不能完全照搬他國的經驗。
作者簡介:何梅,女,新疆額敏人,1991 年6月,新疆大學行政法學碩士研究生。
摘要:以實現公共利益作為目標的第三部門,在政治、經濟、社會等方面發揮著補充甚至推進的優勢作用的同時,也因監管和救濟處于司法真空的地界,導致在第三部門中存在大量隱患。為此,本文旨在不觸動現有體制的前提下,從法律的角度探析一條能夠對第三部門進行有效監管的救濟路徑。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8-0054-01
一、第三部門概述
(一)采用“第三部門”這一概念的原因。
本文要探討的某些主體不適合于放在“第三域”或者“NGO”中。雖然“第三部門”、“第三域”、“NGO”這三個概念在有些文章中雖然沒有嚴格的區分,而且從總體上來看,三者所涵蓋的主體在很大程度上存在重疊的現象。而大部分法學文章采取的概念也是“第三部門”,而且“第三域”、“NGO”更多的偏向經濟學性質。因此本文也采用“第三部門”這一概念。
(二)本文選取的第三部門的具體主體。
本文選取了我國兩個有代表性的第三部門具體主體,以引發思考,得以小見大,探尋出一條適合我國體制的解決路徑。
第一個將要討論的主體是涉及“外嫁女”土地補償款糾紛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上個世紀90年代末,廣州部分農村外嫁女因為在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而集體上訪各級黨政機關。這引起了學者們的關注,至此,在理論界和實務界都開始尋找有利于解決外嫁女權益保護問題的方法。
第二個將要討論的主體是涉及足球俱樂部以及俱樂部成員的相關利益的足協。以足協為代表的社會團體處在既不受民事訴訟管轄,也不受行政訴訟管轄的灰色地帶。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第三部門的概念和理論源于西方,西方國家第三部門的產生是基于自下而上的運動。而它們能夠成功的進行自下而上的運動,與西方的思想和理論基礎有著密切的關系。
在德國,其司法救濟途徑是民事訴訟救濟程序。而法國則采取的是行政訴訟途徑。而在英美法系國家,因為遵循判例制度,法院在進行審查時,不囿于對行政訴訟被告資格、受案行政行為的范圍的考察,而且因為沒有民事訴訟與行政訴訟的嚴格區分,因此在解決途徑的選擇上不受制于成文法條的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可以解決是否把相關案例是否納入到法院的審查范圍之中。
三、我國第三部門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現狀。
在中國長期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僵化的體制,缺乏自主意識和參政意識的民眾,使得我國不具有自下而上自主產生的第三部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使得第三部門的產生有了條件。但政府為了避免在第三部門在發展初期會發生不可預期的不利后果,對第三部門采取嚴格的登記準入制度。這使得我國很有一部分第三部門具有官辦性質,與西方的第三部門民辦性質不同。
(二)存在的問題。
監管可以分為事前監管、事中監管以及事后監管。我國事前監督方式是嚴格的登記準入制度。而在事中和事后卻缺乏相應的監管,對所產生的問題也缺乏法律上的明確的救濟方式。
囿于行政主體、行政行為理論、行政訴訟范圍理論等的模糊性,加之成文法國家嚴格遵循法律的傳統,使得法院在審查時沒有確定的參照標準,也缺乏有的放矢的自由裁量。這導致具有官辦性質卻無法律明確授權的第三部門游離在法院管轄之外,這本是不應當有的現象,但在我國卻存在了很長一段時間。
四、第三部門的法律規制
理論當然較實踐而言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但是在解決具體問題時仍然要遵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方法論,這是在相對穩定的體制下解決問題的最好的方法。
有學者提出根據公私權力含量的不同可以將第三部門劃分為官辦性質的、半官半民性質的以及民辦性質的。他認為根據不同性質的主體,對其納入到不同的訴訟模式中。本文認為這種觀點具有一定的科學性,但卻缺乏易操作性,對法官的審查有嚴格的要求,也對法官的法律素養有很高的要求。
還有學者提出將第三部門產生的糾紛先進行內部程序救濟,在內部救濟無法解決糾紛的情況下,再納入到司法的救濟程序內。而在選擇適用民事訴訟程序還是行政訴訟程序時,提出了根據其公務的公共性和重要性、納入訴訟的必要性來決定是否將其納入到行政訴訟救濟途徑之中,同時還提出確定其公共性和重要性的方法。
本文認為解決第三部門的糾紛適用內部程序救濟前置制度是確有必要的。這符合第三部門應當具備的權力回歸社會的趨勢。而在內部程序救濟無效或效果甚微時,則須將其納入到司法審查中。審查的方式是:首先,審查案件是否屬于第三部門對其成員進行處罰的案件,處罰的內容是否涉及公民的最基本權利,如生存權、發展權、人身權等。其次,如果涉及上述公民的最基本權力,則轉入行政訴訟程序進行審查,同時根據公民基本權利義務理論以及法律保留理論附帶審查第三部門的規章制度。如果案件內容不涉及上述內容,則繼續走民事訴訟程序,審查的內容則重點放在程序審上。
綜上所述,對第三部門的法律規制,要體現讓權力回歸社會的趨勢。因此要嚴格限制將其納入到行政訴訟程序中,限制的標準是看案件涉及的內容是否屬于公民的最基本權利,是否涉及法律保留的部分。因為涉及這些內容的部分是屬國家權力中堅決不能動搖的部分,要予以最嚴格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