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侗寨生態與水資源的傳統利用模式:以湖南通道獨坡鄉上巖坪寨為例①

2015-12-08 05:24:31周大鳴李陶紅
廣西民族研究 2015年2期

周大鳴 李陶紅

上巖坪寨位于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獨坡鄉南部偏西,東鄰侗寨地坪,西靠侗族圣山三省坡,西南與廣西干沖侗寨僅一山之隔,南毗苗寨孟沖,北接侗寨蝦團。上巖坪寨是一個自然村,因行政管理的需要劃分為上巖和坪寨兩個行政村。上巖有348戶計1445人,坪寨有327戶計1376人。②據2013年獨坡鄉人口和計劃生育辦公室統計的最新數據統計資料。侗鄉有“無溪不花橋”[1]10說法,水與侗族文化有著密切關系。上巖坪寨共計約3000人口,共用同一條河流——獨坡河,流經上巖坪寨的河流是獨坡河的上游河段,在當地村民均用“大河”來指代此河流,河流的源頭即為離侗寨有十多公里路程的三省坡。上巖坪寨是河流流經的第一個村落,因此河流常年清冽,河水也可直接飲用。河流流經上巖坪寨的長度大約為兩公里,在兩公里的范圍內,村民將河流分為十三段,十三個河流段都冠以一個確切的名字,從上游依次命名為:灼坦河、提留河、勿媽河、亞蘭河、外蘭河、坪樓河、塘落河、蘭見河、蘭對河、卡羅河、的羅河、合江河、大江河。①各段河流的名稱取自侗語的漢語音譯,訪談人:石居元,訪談地點:坪寨村委會,訪談時間:2013年7月12日上午10:00—12:00。

“降水是通道侗族自治縣水資源的主要來源。”[2]32上巖坪寨的水資源來源幾乎依靠降水,村寨內無一個專供灌溉的水庫,降水成為供給稻田灌溉的主要來源。村落的降雨、河流、井、魚塘、消防池、消防栓、稻田等,共同構成當地的水資源系統。在上巖坪寨分布有以線狀流動存在的河流;以面狀靜止存在的稻田、魚塘;以點狀分布于村落間的水井。同時嵌入自來水“入村入戶”工程及現代消防體系,共同構成該侗寨的水資源活性系統。

關于侗族與水資源利用已有不少研究,如楊庭碩先生寫過系列的論文論述了侗族傳統生計方式與水資源的儲養和利用,進而提出這種地方性知識在生態價值上的重要意義。[3]68-76,77-81,167-178本文以通道獨坡上巖坪寨為例,探討侗族生態與水資源的傳統利用方式。筆者還會另外撰文討論侗族水資源利用的影響因素,以及生態與水資源利用而形成的水文化②周大鳴、李陶紅:《侗寨水資源利用的影響因素分析》,載《侗寨水資源與當地文化》(即出)。。

一、作為生活用水的井水

在沒修通自來水之前,井水是村民飲用水的最主要來源,村內的公用水井足夠村內的所有村民飲用。水井的選址有一定的講究,時間定于九月至十一月的冰期內,如果遇某處沒有結冰,且有水流涌出,便能斷定此處有泉眼,則適合鑿井。如果發現多處泉眼,則根據泉眼的流量、清涼度、甜度、具體分布位置來擇其最優者。鑿井最好的選址是有古樹、有巖石的地方,這樣井水可起到再次過濾的效果,使井水的防病、保健功能實現最佳效果。村內開鑿的井一般有兩米深,井寬兩米左右,一口井可供一百來戶人家飲用。村民一般會在開鑿好的井上面設計蓋板,以保證水源的清潔。同時還會在井旁立下石碑,記載下鑿井的時間、村民籌工籌勞情況、村民飲用井水需要遵守的村規民約等。在過去,井水一般作為村民的飲用水,用來飲用、燒水、做飯。每戶人家一早的首要工作就是在井口排隊,等待挑水。挑完水后再進行做飯、找豬草等別的活計。也有先去干農活,到做飯的點再從地里回來擔水做飯的,擔水的活大多由婦女來做。井水的人均用水量為每天一擔水,婦女負責挑夠家庭一天的用水,少則兩擔,多則五六擔,甚是辛苦。

在老人的記憶中,村寨內專供村民集體共用的井有近20口,現在有些因為修路被填埋、自動廢棄等原因,只剩下15口井。上巖現存的9口井分別為:巖蘭井、悶大井、來井、壙沖井、米優井、大坪井、拉內井、牙蘭井、腳沖井 (井名均為侗語音譯);坪寨現存的6口井分別為:便沖井、駱仁井、定沖井、人沖井、石坪井、石坪樓井。井的命名一般以鼓樓的名字來命名,因為村寨的鼓樓多建于村寨的中心位置,而井也多依鼓樓而建,鼓樓和井亦成為坪寨村民的公共空間,因此井分布于鼓樓附近的情況也居多,井也成了村民日常活動較為頻繁和集中的地方。公共空間具有公眾性和批判性。[4]2依鼓樓而建的井作為公共空間的生產方式,侗寨的閑人瑣事和外來消息的傳播,就在村民挑水往返于井的過程中,實現了流動與擴散。除了集體共用的井之外,還有村民個人自建的井,獨門獨戶的一些人家為了方便,會自己開鑿一口井,井一般鑿于自家的房前屋后,或直接根據地形鑿于室內,可省卻往來挑水的煩憂。在村寨修通自來水之后,自來水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井水,但井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仍然發揮著作用。遇大雨、山體滑坡等引起的自來水渾濁現象,村民就會轉而取食井水,因為當地的井水常年不會斷流,不論旱澇,均能保持清澈。村民到田間地頭,也會直接取飲井水。灑灑落落分布于村落間的井,成了外來人看當地村落文化的一大特色人文景觀。

道格拉斯指出:“污穢的古老定義:位置不當的東西 (mater out of place),它暗示了兩個情境:一系列有秩序的關系及對此秩序的違背。這一說來,污穢就絕不是一個單獨的孤立事件。有污穢的地方必然存在一個系統。污穢是事物系統排序和分類的副產品,因為排序的過程就是拋棄不當要素的過程。”[5]45侗寨村民也有一套屬于他們的清潔觀念和分類體系,關于定義什么是干凈的井水自有他們的衛生標準,通過村民對水的認知與評價,可以看出他們獨特的清潔觀,例如村民認為有青蛙爬過的井水是不干凈的,但有小魚存活的井水是干凈的。小魚的存活,代表井水的無毒、干凈與清潔。村民一般會在井水中放幾條小魚,來檢測水是否會有人投毒,有效保證了用水安全。村民為了維持水資源的干凈衛生制定了一系列的村規民約。井作為重要的公共資源,有村規民約保證井水的正常供給。例如美沖村民小組的村規民約規定,如將自來水用于灌溉、養魚,違者至少罰一千元。但從條約制定以來,還沒有人違犯。村民通常會輪流清洗水井,清洗的間隔時間在半個月至兩個月不等,清洗的時候會清除井里的泥垢、井里及井周邊的雜草,井里的青蛙等。在每個井旁,都安放有一個木制的水瓢,方便來往行人取水,即使是遠道而來的路人,也能拿起水瓢直接打水喝水。村民會自覺維護作為公共物品的水瓢,萬一不小心損壞,會自覺放置一個完好的。村民身體力行,自覺維護井水的衛生與安全,在世代耳濡目染的濡化教育過程中,村民不論男女老幼均能維護井水的衛生環境,自覺遵守諳熟于心的村規民約。村民在與井朝夕相處的過程中,也學到了井的品格,當地童謠唱到:“路邊的井水,路人來飲用。”寓教于樂,以路邊的井水作為公共資源應供路人飲用的例子,來教會當地侗族的孩子們要懂得分享。

二、集生活與生產用水于一體的河流

流經侗寨的河流集生活與生產用水于一體,在村民的日常生活中,河流是婦女們清洗物件的匯聚地,是兒童捉魚抓蟹的空間,還是村民們天然的澡池,更是整個侗寨消防的后盾。河流在村民的農事生產方面,主要發揮灌溉功能,因河流灌溉而衍生出的水車、分水槽、攔水壩、水渠等一系列灌溉設施,體現著村民與自然協同的樸素智慧。

河道是侗寨祖輩們花大力氣修建的,當時祖輩們每年均要騰出固定時間對河段進行治理與修繕。現在沿河兩岸用巨石堆砌起來的河堤,都非常結實,尤顯祖輩們艱苦卓絕的毅力。村民在日常生活中與河流相處密切,在沒修通自來水之前,村民用河水洗衣服。一般而言,洗衣是當地婦女的工作,也是她們作為休閑活動的一種方式,幾個婦女相約到河里洗衣物,邊洗邊聊天,也是愜意之事。如遇婚喪嫁娶等大的宴席,村民均會將蔬菜拿到河里清洗,將豬拿到離河流較近的地方宰殺。到每年農歷的六七月份,河流里處處是婦女染布、晾布的情景,甚為壯觀。在農歷七八月份做腌魚的時段,村民將從稻田里捉回的魚放到竹筐里,然后將竹筐放置到河中,過一天后再去拿取,魚就會被河水沖洗干凈。有遛鳥愛好的村民會于每天上午和下午帶鳥到河里洗澡。村民也在河流中尋找藝術的靈感,有音樂愛好的村民會根據山澗水流的聲音,制作蘆笙曲調。同時河流成為專供兒童娛樂的場所,是村落自然天成的兒童娛樂天堂,孩子們經常三五成群,帶上瓶瓶罐罐到河流捉魚、捉螃蟹,或是在河里洗澡嬉戲。因此在河里玩大的孩子也自然學會了一套游泳的本事。在自來水還未入村入戶之前,河流還是村民的澡堂,每到天將黑未黑的時候,村民們便會來到河里,洗去一天勞作的疲憊。河水在村落火災防范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如遇村里發生火災,全村便會動員,利用接龍的形式將河水傳遞到火災現場,以減輕火災造成的損失。

在日常生活中,村民充分利用河水的功能為自己提供方便。在河流的上游,是村民的柴薪林,冬天是村民砍樹準備來年柴火的時候,村民并沒有立即將砍好的柴火運回家中,而是將柴火成堆堆在離河流較近的低洼處,等待風干。在當地河流汛期到來的時候,村民會借助河水的推力,將柴火扎成捆推置河中,木柴便會隨著水流流經寨子,村民在河流的合適地點用木頭制作簡易的攔截壩以攔截木柴。所選的地點首先是離家較近的,其次是河流拐彎處或流速較慢的地方。因此在河流汛期,能看到村民用河水搬運柴火的情景。在交通不便,搬運柴火大多需要借助人力的情況下,河流成為可以省力的工具。村民充分利用河流的汛期,沒有將洪水資源白白浪費。

河水在當地的生產方面主要用于灌溉。傳統上,沿河稻田的灌溉方式一是用水車,將低處的水用水車的作用引到高處的稻田里。現因為河流水位降低,水車已經不大適宜。二是用攔水壩,采用人工攔截的方式,使攔截處的水位略高于灌溉的稻田,便可以很方便地將河流里的水通過溝渠引到需要灌溉的每一塊稻田。現在部分村民雖利用現代化的灌溉器械如抽水機,從河里抽取河水灌溉,但一般抽水機的使用因地形因素較為受限,因此傳統攔水壩的利用還在凸顯重要位置。從傳統來看,稻谷種植在村民的生產事宜中占據著重要位置,稻田水的蒸發、稻谷水分的滋養、稻田水的滲透,均需要足夠的水來供應。稻田水源的供應關乎稻谷的收成,所以對水資源的需求一直是種稻的重頭戲。為了讓每戶人家公平且平均地分到灌溉水源,智慧的當地先民便發明了分水槽 (分水器),一般為木制,也有用水泥做成的。將一塊木板鑿成連續“弓”形的形狀,分水時根據溝渠里水的總量及每戶所需灌溉的稻田量來精確每塊田的具體分水量。注入稻田的水量很有講究,這與田埂的高度相關聯。稻田的田埂一般高為30厘米,這樣的高度方便耕牛進入到稻田里耕田,這樣的田埂也不會擋住稻谷對陽光的需求。鑒于田埂的高度,稻田的水一般以1.5厘米至2厘米的深度為最優,這樣稻田一方面不會因缺水而導致水稻減產,另一方面也不會因為水過多而泡壞水稻的根系。

水渠連接了水源地與稻田,成為溝通二者的“血管”,對水渠的修繕成為村民生產保障的重要環節。以下呈現的是一次村民小組集體修水渠的過程:

2013年7月24日上午,坪寨的第四村民小組 (共計25戶村民)集體修理溝渠,到現場參與勞動的村民有16個 (男11個,女5個),沒來的村民一部分是因為外出務工家中沒有勞力,另一類是家有急事來不了。據村民小組長楊益美說,一般村民的集體活動,沒有村民想偷工不來的情況,誰偷工了,是要遭譴責的。此次修水渠是水渠最日常的維護,沒有大幅度的維修。如果水渠需要大范圍的修理,則所用的水泥等耗材產生的經費可向村里申請,小組成員負責出勞動力即可。村寨于1962年就分了村民小組,自包產到戶以后,水渠即按照小組或個人為單位來管理。第四小組管轄的溝渠總長約為兩公里,此次修繕主要是鏟除溝渠的雜草,遇溝渠漏水的地方做下修補即可,修復水渠的時間從上午9:30開始,歷時兩個小時到上午11:30結束。村民攜帶的主要工具有鋤頭、刀、擔子。遇溝渠水滲漏比較嚴重的地方,婦女就會從附近擔來泥土,由有經驗的村民將泥土塞到漏水口;遇溝渠中的淤泥,村民會用鋤頭鏟出;遇溝渠里的雜草,村民會用鐮刀割去,以保持水流的暢通。據村民介紹,現在灌溉用的溝渠均是祖輩上就用的,現在沒有新開挖的溝渠,一是沒有資金,二是沒有人手,人都到外邊打工了,再一個是很難找到有價值開挖水渠的水源地。

從以上村民小組集體修水渠的過程來看,除外出打工等特殊情況外,修繕、疏通、維護水渠成為村民的自愿自覺行為,可見,當地仍未放棄以農業為生計的基礎生產。當然,隨著外出務工情況的增多,對水渠等水利設施的關注已不如從前。

三、作為傳統消防的魚塘、消防渠

上巖坪寨傳統的村落建筑為全木結構,且建筑群較為集中,建筑鱗次櫛比,因此消防工作尤為重要。村寨內的防火通道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道路,一類是水路,其中水路部分由消防渠和魚塘構成。魚塘和消防渠不僅承擔了村落消防的重任,也在美化村容,構建村落的微型生態循環系統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村落的魚塘按所有權分為兩類,一類魚塘作為村民共有的公共空間,主要用于防火,是村寨的公共消防系統,日常兼養魚。這類魚塘的所有權屬于所有村民,單個村民對魚塘只有使用權,沒有占有權。另一類魚塘是村民在自己房前屋后的空余用地上開挖的,屬于私人所有,這樣的魚塘或由幾家人協商開挖,或是由獨門獨戶開挖。魚塘的大小不一,整個上巖坪寨散布于村落間的魚塘有10多個,足起到消防的功能。如遇偶發的火災,村民可取最近的魚塘水源進行消防,因為便捷的水源,可讓火情在第一時間內得到控制,同時在火情的控制方面,魚塘也起到火情隔離帶的作用。除了在緊急的火災情況下,魚塘的修建也給村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方便。魚塘在日常的主導功能便是養魚、養鴨,村民可將雜草、牛糞等放入魚塘,成為魚和鴨的食物,這些食物經過消化吸收,形成糞便沉積在魚塘底部。村民亦可定期將魚塘的淤泥置于菜地或稻田,成為蔬菜和糧食的肥料。因為魚塘均位于家門口,所以村民可以常年吃到新鮮的魚,魚成為村民蛋白質的主要供給來源。同時,魚塘對調節上巖坪寨這一微生態系統起到了一定作用,給當地嚴酷的夏季帶來了些許涼意。魚塘與村落交相輝映,亦形成不錯的村莊布局。除了散布于村落間的魚塘,還有在村落呈網狀分布的消防渠。消防渠多為半米寬,常年有流水,消防渠的修建不止美化了村落環境,最為重要的是將每戶人家看似相連的建筑隔開,在火情出現的時候消防渠可發揮隔火帶的功能。魚塘及消防渠在村落間的修建是將火災防患于未然的有效方式,在關鍵時刻可有效保護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四、稻田養魚模式

上巖坪耕作的土地面積中近90%的面積是稻田,因此水稻種植成為上巖坪寨最重要的農業形態及生計模式。村民在豐富水資源的基礎之上發展了稻田養魚的模式。“侗族的魚是與稻連在一起的,稻田里的收入是稻魚并重。侗族民間流傳的諺語:‘內喃眉巴,內那眉考’,意為‘水里有魚,田里有稻’,這種稻田養魚的方法就是侗族的傳統生活方式。侗族認為有魚才有稻,養不住魚的地方稻谷長得也不好。”[6]516稻田養魚需要依托水這一重要的自然資源,當地充足的水源供給為稻田養魚模式提供便利。并非所有的稻田都可以養魚,稻田一旦出現水源補給中斷的情況,魚就會很快死亡。就本村水資源而言,在平壩、低谷地帶可以直接引溪流、河水等地表水來做稻田用水的供給;在半山腰地帶利用人工溝渠引水來作為稻田用水。上述兩個地帶均可保證充足的水源。但地勢較高、坡勢較陡的稻田,供水補給大多靠自然降雨,并不能保證稻田水源的充足性,所以處于這一地勢的稻田便失去了稻田養魚模式的便利性。一些靠近山林的稻田,鳥類出沒較多,部分鳥類如當地的白鳥,專吃稻田里的魚苗,讓魚苗失去了成長的環境,因此靠近山林的稻田一般也不養魚。稻田具有良好的儲水功效,一些水源充裕的稻田,冬天還有源源不斷的水源供給,這類的稻田還可繼續養魚。還有部分離村寨較近的稻田,冬天可以種菜,主要種植白菜和蘿卜,種出的蔬菜主要供人食用,或作為豬牛飼料、稻田綠肥。收獲谷子之后剩余的稻稈,要么作為牛的食物,要么待干后直接在地里燒毀,作為下一年稻谷成長的肥料,也有村民將稻稈灰運到菜地里,作為蔬菜的肥料。村民將稻田的功能發揮到極致,可謂物盡其用。

魚是侗族重要的飲食來源,稻田養魚成了侗族水資源利用的重要模式。在稻田養魚之前得先準備魚苗,魚苗的獲得一是通過購買,二是通過自家養的魚產卵。獲得優質的魚卵,需要人的一些技術付出,在大魚將要產卵的季節,村民會將大魚攔截在一個相對狹小的水域范圍內。在水域內放上當地的大葉蕨或卷柏草,魚便會將魚卵產在葉子上,村民將產了魚卵的葉子置于水源優質、溫度適宜的水環境中,待魚卵孵出后,便將魚卵放養到稻田中。稻田養魚的全過程包括以下環節:村民提前將選好的上等魚苗放養在預計要種稻的田里,一般會在稻田中央挖一個一立方米的小水坑。在清明時節耙水田,待水由渾濁轉清,便將水坑里的魚苗放養到耙好的水田里,再將小水坑的位置重新耙好以使水田平整。一般而言,一畝水田可養50條至100條的魚苗。在耙好且養了魚的水田里,村民便可以插秧。當然放魚苗和插秧的順序可以調換,均不會影響魚苗成長的環境。魚的生長完全依靠稻田的各種生物,也有一些村民會用榨油后的剩余物——油菜渣喂魚。收獲魚的時間一般在立秋時節,立秋前后是稻谷快成熟的季節,村民便可將稻田的水排出以方便捉魚。村民在邊排水的同時,會順著稻田的中央開挖一個十字形的小水溝,這樣在排水過程中魚便會集中游到小水溝中,村民就可以很輕松地到小水溝里拿魚。魚的產量看地力的肥瘦情況,一般每畝稻田可收獲10公斤至50公斤的魚。

魚苗在稻田的成長過程中,專食稻田的雜草和害蟲,魚的排泄物又成了稻田的肥料。魚成為稻田生態的重要一環,有效減輕了農藥用量。在上巖坪寨,每畝稻田的農藥用量一般僅需要開銷20元至50元,減輕了稻田投入成本,較小的農藥用量亦絲毫不影響魚的生存環境,二者相得益彰。稻田養魚作為侗族重要的農業生產模式,有效利用了水這一重要的資源。因為豐富的水資源,更因為村民對稻田水資源的高效利用,才有了侗族飲食中“不離酸、不離魚”的說法。村民從稻田收獲的魚,一般自食而不出售。魚是村民重要的食物來源,侗族的特色菜——腌魚,將批量收獲的魚做了長期的保存,凸顯侗族的智慧。村民會用從稻田里收獲的魚制作腌魚,具體制作過程如下:將魚內臟清除、洗凈,拌上鹽和辣椒。蒸熟糯米待糯米飯變涼。在洗凈的木桶內放入一層糯米飯,糯米飯之上放一層魚,魚層之上再放糯米飯,依次重復,到桶口處的時候,得要鋪上糯米飯,再在糯米飯上加水,再加木板,最后用重物壓住木板,這樣可使腌魚所處的環境密封,保證了腌魚良好的存儲環境。腌魚在腌制一個月后即可食用,腌得很好的腌魚保存期可以接近二十年。村民正是利用了腌魚可以長久保存的特點,在魚豐收的年份,大量腌制腌魚,以備不時之需。

五、嵌入:水資源的現實利用情況

村民在使用井水的過程中,耗時耗力是顯而易見的,上巖坪寨于1995年完成了自來水入村入戶工程,自來水供應設施于2010年又進行了修繕,現在的自來水供應設施完全可以滿足村民的生活所需。同時,村民在傳統消防體系的基礎上,引入了現代消防體系,現在村落漸已形成了擁有消防池、消防栓、消防車、消防隊于一體的現代消防體系,與傳統的消防體系互為補充。水資源的利用形成傳統的延續與現代的嵌入,各顯張力,共同塑造上巖坪寨和諧生態環境。

(一)自來水入村入戶

井水雖能大致供應村民的生活用水,但村民利用井水有諸多不便,最為重要的一點便是挑水耗時太多。以筆者訪談的一戶六口之家的家庭為例,一天至少需要三擔水,加之煮豬食和喂牛需要一擔水,家離井水距離為100米,從來回擔四擔水所用的時間及其排隊打水過程中耽擱的時間算來,得花近一個小時。一些家庭的人口多達十多口,在擔水花費的勞力與時間方面就更甚了。且因地形所限,居住在外蘭片區、里蘭片區的村民需要到亞蘭片區挑水,原在上巖村部的大坪井擔水的村民,因大坪井被填埋后也需要轉向巖蘭井擔水,擔水的距離有500米之遠。一些婚喪嫁娶等活動的用水量較大,擔水工作的繁重猶可想見。以上諸多因素增大了擔水的負擔,一天的勞動力有相當一部分投入在需要耗時耗力的擔水工作上,隨著生產力與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極需要從低效的生產生活方式中走出來。因此上巖坪寨自來水入村入戶工程呼之欲出,得民心,順民意,也即成為順理成章的事情。

村里在修建自來水工程之前,請了縣衛生防疫站等相關部門來做自來水的水質檢驗。檢驗報告顯示,當地的自來水水質要優于當地的井水,自來水放置的容器內,可實現10天無雜物沉淀。自來水工程于1995年建成,資金項目的來源有兩部分:一部分是國家扶貧項目資金,共計69萬元;另一部分是村民的自行籌款,每戶捐款200元,共計1.2萬元。村民除了捐款之外,每戶還捐250公斤沙子、250公斤石頭,同時捐工。在國家扶貧項目的支持與村民的籌工籌勞之下,自來水得以入村入戶。自來水工程于2010年進行了重新修繕,因為管道年久失修,自來水無法保證村民的飲用水方便。因村落人口激增和自來水的管理不善,在2010年之前就常出現自來水供給困難的情況。在自來水緊缺時段,采取分時段的供水措施,供應時間一般定于每天早晨7點至9點和下午6點至8點。如當地的小學位于地勢較高位置,村民用水量加大時,自來水就很難供給到學校,學校常有沒水的情況,因此第二天的用水,通常要在頭天晚上就儲備好。自來水緊缺現象嚴重影響了村民的生活,于是便于2010年進行了自來水工程的修繕。修繕的費用全部來自村民的集資,每戶要求捐200元,不用捐工,修繕后的自來水主管道,水流比1995年建造時大了一倍,且修繕后的自來水水源在原水源地位置的基礎上向前推進60米,更加確保了飲用水的清潔衛生。自從1995年村民使用自來水以來,村落就設置有管水員的職位,管水員一般通過自薦產生,每戶每年向管水員交納一定管理費,管理費從1995年的每戶3元提高到2013年的每戶15元。隨著自來水進村入戶工程的完成,村民的日常生活用水不再完全依賴于井水,自來水工程的日常維護已經成為全村的集體事業。村落的管水員憑著當地人對他們的信任,他們得以在村里“上班”拿固定的收入。

(二)現代消防體系

傳統上,侗寨的祖祖輩輩飽受著火災帶來的生命財產威脅。在村民記憶中,侗寨曾在三年間連續遭遇兩次大火災,分別是1962年、1964年。最嚴重的一次是1962年,火災導致大面積房屋被燒毀,差不多損失200間房屋。因為當時村民夜晚點火主要用煤油或是松脂,安全隱患較大。在與火災的長期較量中,祖輩們便有防患于未然的意識,在日常生活中,各家各戶會輪流巡邏,在夜幕來臨之際和村民漸漸入睡之時,巡邏人員會繞村落檢查火災隱患。手中敲著鑼打著鼓,口里喊著“小心火燭”。每戶人家都參與并肩負起村寨安全的責任,現在,依然延續了傳統上巡邏與口頭提醒的習慣,只是換了宣傳的媒介。現在村里邊成立了消防隊,共23個成員,負責人會定期利用學校的廣播,向村民宣傳消防安全知識。消防隊會定期入戶檢查消防情況,及時排查安全隱患。現在村落的現代消防體系,集消防池、消防栓、消防車、消防隊于一體,與村落傳統的消防體系互為補充。村落現有已經建成或正在修建的大小消防池有5個,有消防栓18個,消防車1輛,消防隊1支共23個成員。

現在在村落間共建的5個消防池和18個消防栓,均是由國家出資修建,村民負責支付修建人員的工資。2013年5月,村寨又對已經年久失修的消防栓進行了維修。總體而言,消防栓位于各個鼓樓附近,消防帶置于鼓樓內,以各個生產隊為單位來分布,以保證每個生產隊及每戶人家都在消防的保障范圍之內。村里的消防隊組建于2010年,消防隊隊員的產生由推薦產生,要求有責任意識、樂于服務,能讓村民信任。消防隊成員的工作主要負責防火安全知識的宣傳,家庭安全隱患的排查,在險情出現的時候及時進入消防狀態。2012年在任的消防隊成員楊波向筆者介紹道,消防員的工作是義務性的。出于消除火災隱患的考慮,消防隊要求村民將燒火做飯的位置搬至一樓,但大多村民仍沿襲在一樓堆放雜物,而在二樓燒火做飯的傳統。平時的消防檢查主要查看村民在火源附近有無堆放雜物,是否正確安全使用煤氣,用電線路是否安全,是否老化等問題。為了消除火災隱患,消防隊要求村民在燒火做飯的灶臺旁邊擺放一個水缸,水缸需要隨時儲滿水,以備偶然的火災。由于現代消防技術的引進及村民消防意識的提高,近年來火災大幅減少。據坪寨村現任村支書石居元介紹,坪寨村打算買消防機。村民反映,現有的消防池是遠遠不夠的。火災現場,都是全村一起參與,救火的方式一是用斧頭砍去建筑障礙物,臨時砍出一條防火界。二是村民以接龍形式,從河里用盆用桶迅速傳遞水源,趕赴火災現場。在火災救援方面,村寨的魚塘與專用的消防通道在減輕火勢方面,起到了良好作用。火災成為村民的傷痛,因此村民對現代消防設施的建立與完善是十分迫切的。

六、結論

費孝通先生在研究鄉土中國時曾明確指出,以“土”為中心形成的農業社會一直是中國社會的本色。“農業和游牧或工業不同,它是直接取資于土地的。”[7]10費先生在分析中國農民為何聚村而居的原因時,也指出水的因素在其中的重要作用:“需要水利的地方,他們有合作的需要,在一起住,合作起來比較方便。”[7]11費先生雖然只是提及了水這一要素,但亦給我們的研究帶來啟迪。深入分析,在農業發展過程中,土地的優良又與所依賴的水資源密切相關,水資源的可利用程度直接體現了土地的實際利用價值。從一定程度而言,以“水”為中心的社會的研究亦是費孝通先生提出的以“土”為中心范式的一種補充。王銘銘也強調了水利社會研究的重要性,“對于中國‘水利社會’類型多樣性的比較研究,將有助于吾人透視中國社會結構的特質,并由此對這一特質的現實影響加以把握。”[8]上巖坪寨作為“水鄉”侗寨的一個縮影,村民與水和諧共居:河流沿侗寨常年流淌,魚塘星星點點點綴在侗寨中,井作為村民重要的公共空間,消防渠呈網狀穿流于村民的房前屋后。以“水”為中心共同形成了水資源的活性系統,在實現和諧人居環境方面發揮效用,成為侗寨“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的生態詮釋。侗寨的一泓清泉、甘甜的泉水,成為當地人對侗寨最佳的視覺與味覺體驗。侗寨村民與水這一自然資源和諧共居,體現的是侗族特有的生態審美及與生態互為和諧的詩意棲居。

自然生態環境會因人的活動更顯得有意義,并且“文化具有能動創新性誘發的生態行為及其生態后果更為關鍵”。[9]42侗寨村民對水資源的利用更多的是一種靜心、不被打擾、不受破壞的利用方式,而這樣的利用方式源自村民的集體維護。在村民看來,水資源作為侗寨的公共資源,拒絕私人對水資源的獨享與占有。水資源的利用與維護成為村民事務,村民互為監督、互為協同,一起修筑河堤、清理河道、輪流清洗水井……對水資源的利用與保護更形成了村規民約,對村民的用水規范形成引導,從而將水資源利用的個體層面提到了集體的層面。水資源的利用,受到的是集體觀念和集體行為的規范,集體觀念與集體行為正是成為侗寨水資源得以合理、有效利用的保障。

侗寨水資源的利用模式,從傳統中走來,并延續至今,井水、河流成為村民生產、生活中的重要元素,魚塘和消防渠是村民延續至今仍在使用的傳統消防,同時,侗寨村民還因地制宜,創造性的發明了稻田養魚模式。然而,水資源的傳統利用模式并非僵硬而止步不前,而是嵌入了現代性,于20世紀90年代施行的自來水“入村入戶”工程,雖少卻了挑水時井邊的喧騰,但多了解除挑水煩憂的便利。伴隨現代消防體系的嵌入,現代消防話語也漸深入村民內心,與傳統延續下來的消防體系互為補充。由此,侗寨不拋棄傳統,但也不固守傳統;不排斥現代,但也不敬畏現代。侗寨在傳統延續與現代的嵌入中,繼續保持著自身的魅力。

[1]《通道侗族自治縣概況》編寫組.通道侗族自治縣概況[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2]曾琢,董慈蔚,馬才學.友好型生態環境下土地利用模式的探討——以湖南省懷化市通道侗族自治縣為例[C]//湖北省土地學會.生態文明中的土地問題研究,2008.

[3]楊庭碩.楊庭碩民族學研究論文集[G].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2.

[4][德]哈貝馬斯.公共領域的機構轉型[M].曹衛東,等,譯.上海:學林出版社,1999.

[5][英]瑪麗·道格拉斯.潔凈與危險[M].黃劍波,盧忱,柳博赟,譯.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6]羅康隆.水資源的利用與生計方式[C]//徐杰舜,許憲隆.人類學與鄉土中國:人類學高級論壇2005卷.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6.

[7]費孝通.鄉土中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8]王銘銘.“水利社會”的類型[J].讀書,2004(11).

[9]楊庭碩,等.生態人類學導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欧美日韩| 国产美女丝袜高潮| 国产精品露脸视频| 高清无码手机在线观看| 免费在线观看av| 日韩免费视频播播| 99re经典视频在线| 99re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国产精品|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男人的天堂网| 久久久久国色AV免费观看性色| 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中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免费视频 | 女人爽到高潮免费视频大全| 免费Aⅴ片在线观看蜜芽Tⅴ |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专区|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香蕉922| 91丝袜在线观看| 亚洲无码视频图片| 国产成a人片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 91在线无码精品秘九色APP| 中文字幕人成人乱码亚洲电影| 无码久看视频| 露脸一二三区国语对白| 国产一区二区福利|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欧美成人手机在线观看网址| 高清免费毛片|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第一区二区香蕉| 国产精品自在线天天看片|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超人该| 精品天海翼一区二区| a在线亚洲男人的天堂试看|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无码免费看片|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不卡| 萌白酱国产一区二区| 免费人成视网站在线不卡| 99久久精品国产麻豆婷婷| 色精品视频| 亚洲人成亚洲精品| a天堂视频在线|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白浆在线播放| 成人午夜福利视频| 国产91小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尤物在线| 亚洲日本中文综合在线| 日韩人妻少妇一区二区| www成人国产在线观看网站| 成人字幕网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无遮挡猛进猛出免费软件| 日韩av手机在线| 国产精品自在自线免费观看| 久久香蕉国产线| jizz国产在线| www.精品视频| 精品人妻AV区| 四虎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亚洲欧美精品日韩欧美| 成AV人片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国产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专区第一页|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z | 国产人人乐人人爱| 好紧太爽了视频免费无码| 精品午夜国产福利观看| 欧美在线黄| 伊人久综合| 伊在人亞洲香蕉精品區| 欧美日一级片| 日本国产精品| 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一区在线视频观看| 日韩av在线直播| 91九色视频网| 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一区二区| 亚洲天堂网2014| 99在线视频免费| 草逼视频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