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蕓
民革云南省委會加強理論建設的實踐與經驗
◎韓蕓
一、高度重視理論建設是民革云南省委會的光榮傳統。民革云南省委會歷來高度重視理論學習和理論建設,1988年就成立了作為省委會思想理論建設重要參謀和咨詢機構的理論政策研究委員會。多年來,省委會把理論學習和建設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此項工作在八屆、九屆、十屆省委會不斷得到加強,特別是十屆省委會,強調建立學習型參政黨、學習型機關,不學習無以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參政議政能力、組織協調能力;不學習無以推動多黨合作事業發展、民革自身科學發展和推動、服務和促進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理念,已經深入民革全省黨員干部人心。
近十年來,特別是民革十一大以來,省委會積極弘揚重視理論建設的光榮傳統,結合民革全黨特別是云南民革發展實際,加大理論建設的力度,在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制度研究、參政黨理論研究、社會建設理論研究、民主法治問題研究、孫中山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宣講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為省委會各項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堅強有力的思想保障,極大地促進了民革的組織建設、制度建設、作風建設和領導班子建設,提高了民革參政議政、民主監督的能力和水平。
二、領導率先垂范,效果凸顯。省委會組織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學習中共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會議精神,中共中央及中共云南省委各種重要會議精神和領導重要講話;學習中共中央關于統一戰線的重大理論和方針政策等。
省委會的具體做法為:1.不斷變換學習形式。省委會領導率先垂范,帶頭學習、發言、宣講、寫稿、實踐。多年來,民革省委會以省委會中心學習組為中
心,民革云南省委會理論委委員為骨干,機關干部為主力,采取座談會、報告會、研討會、宣講、調研、培訓、下發通知和學習方案、編印學習材料等形式,不斷加強和推動全省學習。2.加強政治理論培訓教育。2007年以來,省委會領導班子成員和部分委員先后參加了中共中央和中共省委統戰部舉辦的培訓班。省委會舉辦了以換屆以后新進省委委員、2005年以來地方組織新進委員、省直屬基層組織新任主、副主委為對象的“民革中青年骨干培訓班”,結合政治交接、統一戰線理論、民革歷史等內容對全省各級中青年干部進行系統的培訓。3.不斷完善學習機制。2002年,民革省委會出臺《民革云南省委關于認真貫徹落實〈民革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的意見》,制訂了《民革云南省委中心學習組學習制度》、《民革省委機關干部學習制度》,學習得到制度的有力保障。
多年來,省委會宣傳部門逐步完善協調機制,統籌兼顧,整合資源,注重工作的主動性和連續性。首先,逐步完善聯動機制,形成了以省委會為龍頭,輻射全省各級組織的整體運作模式,建立一套指導與服務、培訓與聯絡、管理與協調的機制和制度,形成與中央、與省地方組織的上下聯手、聯動,某些工作與其他黨派、高校黨委統戰部或政府有關單位合作,加強與機關各處室合作,形成合力。其次,逐步完善創新機制,樹立創新意識,品牌意識,不斷創新思維、內容、方法、載體,解決為什么學、學什么、怎么學的問題,使各項學習研究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第三,逐步完善保障運行機制,所有重大學習教育和理論研討活動,都由省委會提供經費和物質保證。最后,逐步完善激勵機制,形成較為完善的評比表彰辦法。通過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加強各方面的協作,做到科學管理、規范管理,積極探索分工明確、相互配合的新型運行機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形式靈活的用人機制,做到用人所長、激勵有力、約束有效。
通過這些具體措施,學習效果在工作實踐中凸顯出來,使民革全省各級組織正確把握大局和形勢,認清了參政黨的責任與使命,堅定了政治方向,激發了政治熱情;通過有計劃、分層次、多渠道的培訓,各級干部更加堅定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理想和信念,進一步提高了政治理論水平、政策水平和黨務工作能力;全省上下黨員干部及省委會機關干部逐漸養成良好的、自覺的學習習慣,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
三、深入調研,形成一批理論研究成果。民革省委會針對參政黨建設實踐,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如2004年《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意見》發表15周年,省委會組織聯合調查組,到楚雄、大理、保山等地,對當地貫徹文件情況進行調研。省委會還多次采取問卷、書面調研的形式,加強對黨員思想動態的了解,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調研形成了報告、論文等成果。
省委會注重將學習與工作實踐結合起來。在2008年的政治交接學習教育活動第二階段中開展了“十個一”活動:舉辦一期中青年骨干黨員培訓班、舉行一次云南經濟發展形勢專題講座、舉辦一場臺情報告會、開展一次班子成員民主生活會或談心活動等,把學習教育活動與推動自身建設和履行參政黨職能的具體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做到以活動促進工作、以工作檢驗活動成效。
積極支持民革中央的各項理論學習和研究工作,同時借民革中央之力培養干部,也是省委會理論建設工作的一大亮點。如參與《參政黨建設理論與實踐》一書寫作;在民革全國思想宣傳工作會議、民革全國網絡編輯培訓會上做講座;參加民革中央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輔導報告起草工作和宣講工作;云南民革理論委主任應邀為民革中央與國家圖書館等單位聯合主辦的“百年辛亥專題研究系列講座”做專題講座,參與民革中央組織的《中山學概論》一書的編寫工作等。
民革省委會舉辦各種研討會并形成成果,2010年,在省委會舉辦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與政治文明建設研討會的基礎上,組織編輯出版
了《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與政治文明建設論集》。民革第十一屆十一次中常會在云南騰沖召開,作出關于加強參政能力建設的決定以后,省委會迅速制定了關于學習貫徹意見,組織專題學習。召開“參政能力建設理論研討會”,形成意見建議上報民革中央。
四、做實“孫中山思想研究”與“團結學術論壇”兩大理論宣傳品牌。“孫中山思想研究”、“團結學術論壇”已成為民革云南省委會思想宣傳和理論建設的兩個特色品牌。2002年,省委會承辦了民革中央孫中山研究會第二次理事會,同年成立了民革省委孫中山研究會,正式出版了《辛亥革命暨孫中山研究論文集》。2005年,與云南大學、中共保山市委聯合在騰沖縣舉辦了“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暨孫中山先生逝世80周年學術研討會”。2007年舉辦孫中山思想與當代中國社會——紀念孫中山先生140周年誕辰國際學術研討會,并正式出版《孫中山思想與當代中國社會——紀念孫中山先生140周年誕辰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團結學術論壇”創設以來,民革省委會與高校黨委統戰部、地方黨委統戰部聯合,通過高校的民革黨員專家學者,以構建和諧社會為主題,進入大學、地方宣講,在專項思想教育中發揮了積極影響。如2006年與中共云南師范大學中共黨委統戰部,云南師范大學經濟政法學院聯合舉辦了“宗教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問題”講座,隨后,在云南大學、云南民族大學舉辦“大學生就業指導”、“系統人生”,“繼承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榮辱觀對于構建和諧社會的現實意義”等精彩講座,為大學生們奉獻上精美文化大餐,也使民革的理論研究工作走進高校、走向社會。
五、民革理論建設的經驗體會與思考。要站在加強理論建設是參政黨始終保持進步性,提高參政黨參政能力及凝聚力的高度來認識理論建設的重要性。思想理論是一個政黨實現其使命、任務、理想的精神基礎和實踐指南。思想理論建設是參政黨的進步性建設的根本,是參政黨各項建設的重要基礎。思想理論發展是多黨合作事業發展的根本保證,加強思想理論建設是永葆參政黨進步性的戰略任務。民革云南省委會強調,堅持把加強思想理論建設擺在各項工作的首位,努力提高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的理論思維和戰略思維水平,按照創建學習型組織的目標要求,組織開展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學習培訓和主題教育活動,提高思想認識,進一步鞏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礎。
理論建設要緊扣多黨合作事業發展時代脈搏,引導黨員干部與中共思想同心同德、目標同心同向、行動同心同行。民革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事業中的一員,與多黨合作事業的發展同呼吸,共命運。只有多黨合作事業向前健康發展,才有民革的發展。思想理論建設要緊扣多黨合作事業發展時代脈搏,積極引導黨員干部與中共思想同心同德、目標同心同向、行動同心同行。
省委會理論研究與思想宣傳工作的良好協作充分說明,理論只有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才能常做常新,充滿活力。加強參政黨的理論建設,歸根到底,是為了提高參政黨的參政理念,增強參政黨的參政能力,切實履行好參政黨職能。實踐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沒有科學理論的指導,實踐難以取得成功。思想理論建設是參政黨建設的基礎,它貫穿參政黨的各項建設之中,省委會多年來把思想理論建設放在參政能力建設的首位,不斷提高理論建設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從而有力地推動了民革各項工作。1999年、2005年,民革云南省委會先后兩次被云南省人民政府表彰為“全省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2005年,被民革中央表彰為民革全國社服務工作先進集體;2006年,被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表彰為“十五”扶貧先進集體”。2009年,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2011年,獲民革中央頒發的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組織獎。民革省委會機關現是云南省八家民主黨派中唯一一家省級文明單位。
(韓蕓,民革云南省委會副巡視員/責編 盧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