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杰:讓常州古城“文化”起來
常州作為一座歷史資源豐富的江南文化名城,有著十分優越的區位條件和便捷的水陸空交通條件,百家薈萃、英才輩出的人文條件,具有以南方之秀為主、兼有北方之雄的城市文化底色,在歷史上留下了許多寶貴遺產。
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世界城市在走過歷史城市、功能城市的發展階段后,又向文化城市邁進。城市文化建設已成為我國城市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它對于加快城市現代化進程、提高城市社會成員整體素質、提升城市整體形象、促進城市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城市文化建設的對策在于形成統一的思想認識,建立合理有效的城市文化建設機制,合理開發利用城市文化資源,提高城市文化建設的參與性,緩解供需矛盾,建設積極向上、健康文明的城市文化。這既是一個很有必要探索的理論問題,又是一個很值得思考的現實問題。我認為現在必須從新重視這個問題,要有遠見、有膽魄地進行文化決策,根據時代變化的需要,有選擇地、有序地更新城市形態及其結構布局,將常州的文化脈絡延續。
1.振興本地文化常州應重視本地固有的歷史文化。積極搶救修復青果巷、前后北岸、天寧寺、艤舟亭等常州歷史文化街區;整理約園、近園、意園等古典園林;新建重修藤花舊館、唐順之、趙翼、洪亮吉、張太雷等一批名人故居和紀念館;整理把握本地文脈,體現出常州古巷幽深、枕河人家的江南城市特色,將常州建成一個文氣、親切、休閑的文化城市。
2.挖掘運河文化。根據常州并不豐富的環境資源特點,深入挖掘運河兩岸的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結合京杭大運河整體申遺打造優美清雅的水運長廊,將運河變成活力之河、文化之河、休閑之河、魅力之河,充分彰顯常州古運河文化特色。
3.發展美食文化。常州應保護好一批老字號和當家菜,形成地方特有品牌,并用現代經營方式引導特色小吃、老字號、名菜名點向標準化方向發展。充分挖掘傳統地方特色餐飲食品,打造具有常州特色的餐飲美食街,融合常州地方特色餐飲與高檔餐飲潮流,充分展示常州餐飲業的特色與品位,努力提升其在滬寧線上的競爭實力。
4.營造商業文化。逐漸發展形成以市中心為核心,武進和新北區兩大副商業中心為輔的商業格局。從目前的發展來看,武進湖塘已經逐漸形成了新天地不夜城、茂業泰富以及新城上街等大型商業的格局;市中心南大街也已經建成商貿旅游區:包括南大街、萊蒙都會國際商業街區、惠商地塊,人民公園、明城墻等名勝古跡,總建筑面積約100萬平方米。該規劃的實施進一步提升市中心的商業價值。同時也為市民購物、休閑營造了一個和諧的商業文化休憩圈。
5.創造旅游文化。旅游能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和社會效益,對文化的創新和傳承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常州的旅游產業自九十年代中期以來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目前的狀況是恐龍園、嬉戲谷熱鬧,而青果巷、蓖箕巷卻顯得清靜落寞,形成較大的反差。新興旅游項目應和本土文化景觀兩者兼顧,要把常州的文化建設與旅游業的創新開發結合起來,使創新創意既體現在新興旅游項目中,又滲透到本土文化景觀中,注重常州旅游產業整體合力的打造和整合。
6.開拓公共文化。定期舉辦有主題、有品味、有檔次的文化活動,組織文藝演出和各類展覽;規劃修建城市雕塑和公共藝術,通過這些活動和建設,一方面改善城市環境,增加文化休閑場所,提高人們的文化素質,另一方面提升常州的城市形象。(秦杰,民革江蘇常州市委會機關支部黨員)
(責編 盧淼)
普法主管部門將律師作為主要的普法實施主體之一。律師作為普法主體較之其他行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律師工作涉及的法律業務面廣,接觸的行業和社會公眾較多,具有天然的普法優勢。律師管理機關、行業協會應當順應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的要求,積極推薦律師參加普法講師團、普法志愿者隊伍,爭取普法經費和普法項目,讓律師普遍參與到全民普法活動中,發揮專業特長,在為普法宣傳作出應有的貢獻的同時,也起到宣傳律師、擴大律師影響的作用,為律師拓展業務創造條件。(周世虹,民革安徽省委會社會和法制支部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