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娟 張亞南
(鄭州科技學院,河南 鄭州 450064)
高校體育教學中精神教育的必要性研究
王娟娟 張亞南
(鄭州科技學院,河南 鄭州 450064)
教學不僅是育人技能,更是豐富人的內在世界。文章從精神教育對于高校體育教學的重要意義出發,分析了高校體育教學中精神教育的必要性,闡述了高校體育精神教育的重要性和重要地位。并提出了相應的完善策略。
精神教育;體育教學;特點;策略
在日常的高校體育教學中,對于學生的教育,不單純局限于文化課的課程教育,其中精神教育也是一項必不可少的重要教學科目。尤其是通過精神教育的指導和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以情激趣可以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教學情境尤為重要。
(一)精神教育增加學生學習動力。
人的內在精神決定人的外在表現,通過精神教育,可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體育學習主動意識,大學生本身就是一個好奇心強、熱情度高、表現力強的群體,這就要求教師在體育教育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學生的性格特長和學習方式出發,合理地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環節,使學生的這些優點都充分的展現出來,滿足大學生的好奇心和自我表現力,讓學生在輕松活潑的課堂氛圍中,就會情不自禁地融入到教學內容和環節中來,體育的教學課堂氛圍更加輕松和活潑,這在無形之中就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感受到體育學習與鍛煉帶來的享受。這也體育教育教學的目標。
(二)精神教育拉近師生情感關系。
體育作為一門互動性較強的學科,師生關系在體育教學里既是一種合作的關系,也是一種對立的關系,通過實施適當的精神教育,一改以往單純枯燥乏味的圍著學校操場打球、跑步、跳高等運動和體育課寥寥無幾學生的現象,增強雙方的了解與理解,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有利于融洽師生關系,以此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不僅能更好地開展教育教學,也能提高教學質量,達到體育教育教學的目的。
(一)體育精神教育是提高高校體育教育教學質量必不可少的因素。
高校體育教育是融合了多方面素質教育的過程。在高校體育教育教學中加強精神教育,既是高校推行素質教育的需求,也是高校體育教育改革的需要。在高校大學生的日常行為活動中,良好、端正的精神,不僅可以減輕學習壓力,同時也可以給自己提高動力,促進大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提高大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積極性。高校體育教育工作者要善于觀察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精神變化,比如課前、課中、課后都要注意觀察和調整學生的心理,引導與激發學生積極參加體育活動的精神,從而提高大學體育教學的質量。
(二)體育的精神是對大學生進行精神教育的基礎。
教師在進行學生的精神教育時,應當時刻善于創造體育運動情境,以體育精神鼓舞學生、關愛學生、身教言教,充分激發學生潛力、把學生練習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使其提高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為目的。
(一)提升教師開展精神教育的能力。
體育教師是高校體育教學活動開展的主導力量。這就需要不斷提升教師開展精神教育的能力。筆者認為體育教師可以通過學校培訓與教師自我學習提高這兩種途徑,來實現教師掌握科學的精神教育方法,其次,在體育教學中,不斷培養教師影響和改變他人精神的能力,體育。
(二)在精神教育中充分實現交流互動。
一名合格的體育教師,不僅僅是在課堂上積極與學生溝通,更要在課前和課外時間都要對學生進行交流,盡量避免隔閡的出現,只有這樣才可以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根據學生特點深層次的發現學生的潛力,可以隨時調整教學方法,努力為學生營造相互交流的氛圍,從而提高教學水平。比如,在選擇體育項目時,一改以往單調乏味的跑與跳,多選擇一些群體性的活動,學生之間的互相交流本身也是精神教育的組成部分。
(三)制定科學的精神教學方案。
高校根據自身的特點,在制定體育教學方案的過程中,廣泛地在學生中間征詢意見,將精神教育作為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定要經過嚴格的科學論證,還要調動學生參與方案設計的積極性。在教學方案制定后,要專門對高校體育教育工作者進行集體培訓,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找出方案中的薄弱環節和關鍵環節并加以修改,評選出優秀體育教師,并傳授以相關工作經驗和心得。
(四)充分考慮學生間的差異。
由于高校的學生來自全國各地五湖四海,家庭背景、風土民情、生活習慣等都各不相同,加之現在的大學生絕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造成群體之間差異較大,在體育教學中,要想增強精神教育的滲透,首先教師要有認識到差異性的良好心態,教育工作者要積極的與之溝通,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深入了解學生,不能帶有變色眼鏡對待學生,針對一些常見的心理問題制定個性化方案“對癥下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努力通過精神教育改善學生的心理問題。
(五)積極營造出適合于精神教育的教學環境。
適合于精神教育的教學環境的營造,需要高校體育教育工作者掌握大量的精神教育素材,這項工作可以由專門的體育教學教研室從體育教材中深度挖掘精神教育素材,配合體育教師的實踐教學共同完成,并將這些經驗細化具體,不斷總結精神教育的經驗,由教研室收集,統一整理指導教學環境的設計。此外,還要鼓勵體育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學習,如日常多看一些關于心理、社會學的書籍等,從中積極發現促進精神教育的理論及方法,并結合在實際的教學中加以完善。
精神教育是現代化教育理念中不可分割重要環節,因此,精神教育事業當前我們所缺少和所提倡的?,F階段,我國高校普遍實行擴招政策,高校學生數量越來越過。未來如何完善現階段我國體育教學策略,進一步融入精神教學理念,大力推動我國高校體育教學事業發展是今后我們所要面對的一大課題。
[1]鄧毅,冉文青.淺析高校體育教學中的精神教育[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10.
[2]任延峰.精神教育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2,28.
[3]李斌.高校體育教學中精神教育滲透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2,31.
[4]陳小藝.精神教育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知識經濟,2010,3.
[5]那海波.高校體育教學中精神教育滲透論析[J].教育與職業,2010,14.
G807
A
1671-864X(2015)11-0148-01
王娟娟(1983,3-),女,漢,本科,職稱:講師,工作單位:鄭州科技學院,研究方向:學校體育。張亞南(1988-),專業:體育教育訓練學,學歷:碩士,工作單位:鄭州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