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平
網絡端口速率設置有講究
■張平
網絡設備端口的速率和工作模式可以分為10M半雙工、10M全雙工、100M半雙工、100M全雙工和自適應5種,一般情況下端口的速率是工作在自適應模式下,很少有人想起去改動這個設置,但是對于我們從事網絡維護的人員來說,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網絡端口的速率設置,確實可以起到解決網絡故障的作用,下面是一些應用實例。
比如筆者單位的住宅小區采用的是五類線入戶,在每個樓幢2樓的樓道處放置了一臺16口的交換機,這個網絡運行了一段時間以后經常接到一些用戶的報修電話,后來我們發現這都是一些位于高樓層的用戶,他們的故障現象為經常無法獲取到IP地址。這很可能是由于線路的老化造成傳輸質量下降,重新敷設線路成本太高,在不重新敷設線路的情況下,我們可以通過降低網卡的工作速率來解決這個問題,即將網卡的速率由自適應改為10M半雙工或者10M全雙工,這是一個不斷嘗試的過程,也就是說我們在調整網卡速率的時候,開一個DOS窗口,不停的PING網關,當網卡工作在某一種速率時,到網關的通訊效果最好,那么就采用該速率。這個方法是屢試不爽的。其實解決此類故障的原理也很簡單,就像在公路上開車一樣,當路況好的時候自然可以開的快一點,路狀不好的時候,就需要把車速降下來,這樣原來一些不易通過的路段也可以通過了,用戶也很認可這種解釋。
例如某單位的核心網絡設備為CISCOPIX520硬件防火墻和CISCO3550交換機,具體連接情況為PIX520防火墻的E1口連接CISCO3550交換機的24口,為了達到最好的數據傳輸效果,我們要將兩個端口均強制設置為100M全雙工。如果不這樣做,或只是將PIX520的E1的端口速率設置為100M全雙工,而與其相連的CISCO3550的端口速率設置為自適應時,雖然交換機下面所連的用戶也可以上網,但是交換機與防火墻相連的那個網絡端口卻始終是桔色信號燈一閃一閃的,無法變成綠色(正常工作的顏色),只有將CISCO3550的那個端口也強制設置為100M全雙工,這個問題才得以解決。

有了第二條的經驗,是不是所有的網絡設備互聯的時候都要將相應的網絡端口設置為100M全雙工呢,也不盡然,還是要根據具體的情況而定,比如前一段時間我們單位城區基站聯網所用的交換機,原來上連的設備是SDH,現在改為連接光纖收發器,但是做完聯網設備的更換后,原來穩定傳輸的線路質量變成不穩定了,從本端交換機PING對端交換機的網絡管理IP地址丟包都很嚴重,利用排除法逐項排查了一遍,發現還是可能是由于交換機上端口速率設置不合理造成的,即原來交換機與SDH相連的端口設置為100M全雙工(當然對端的SDH設備的相應端口也設置為了100M全雙工),但是現在交換機連接的設備為光纖收發器,該設備的網口默認處于自適應的狀態,我們就嘗試著將交換機的端口狀態設置為自適應,想不到更改完以后丟包現象立即消失了。這也給了我們一個啟示,即相連的網絡設備,它們對應的網絡端口應工作在相同的速率模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