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一耕
吳旺是市機械廠的一名退休工人,上有八十歲老母親,下邊一子一女也都有了幸福的家庭,按說他該和老伴享享清福了,可是他心里卻有件事情一直放不下。
幾十年前,有天他在香天公園的人工湖里游泳時溺水,幸被人救起。
當他醒來時,發現一位阿姨在他身邊,見他醒來后笑著舒了口氣。當時的老吳以為是阿姨救了他,正要感謝,阿姨趕忙阻攔說:“快別動,好好休息一下,我只是路過這里,我是一名醫生,怕你有危險,才過來看看,剛才救你的那人見我過來一下子跑樹林里去了。”老吳一看,阿姨身上干干凈凈的,不像是下過水的樣子。
到底是誰救了自己呢?這事多年來成了老吳心中的一個謎。他記得當時回家后,害怕家里人責怪,沒敢告訴家人。過了一段時間,他實在憋不住了,就把這事告訴了母親,誰知母親聽了,沒有責罵他,而是要他一定要找到救他的人,母親的意思是做人一定要知恩圖報,何況是救命之恩呢。
后來,老吳又到他溺水的地方尋訪了好多次,可是什么都沒打聽出來。
這天,退了休的老吳翻看一張晚報,當他看到一個《尋親》欄目時,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上面登了許多尋找親人的啟事。
老吳看著看著,忽然來了靈感,自己何不也登個名為“尋找救命恩人”的啟事,這樣不比盲目找強多了。
想到這里,老吳立馬騎上自行車來到報社,報社的負責人接待了他,當聽老吳說是尋找多年前的一位無名英雄時,這位負責人也被感動了,表示將盡快刊登出來。
很快,一篇《當年的救命恩人你在哪里?》的文章在《尋親》欄目的刊登出來了,上面不僅刊登了老吳當時被救的詳細經過,還附有老吳小時候的一張照片。文章的末尾以老吳寫的一段話結束:“救命恩人啊!假如找到你的話,我雖然沒有多大能力報答你,哪怕就是給你磕幾個頭我也心安啊!”
文章登出沒多久,老吳接到了許多電話,但都跟實際情況不符,不是時間不對就是地點不對,更為可氣的是,有人竟給他打來了勒索電話:“你找的人就是我爺爺,他現在年紀大了,為了救你還落下一身病,你要是真心的話,就寄幾萬塊錢來給我爺爺看病!”
老吳接到這個電話后傷心了好長時間,他不明白現在人怎么變成這樣了,什么事都非要與錢掛上鉤。妻子也埋怨他:“你看你找了這么多年,白白浪費了這么多時間,說不定救你的人早已去世了。”老吳聽了,生氣地說:“你別瞎說,救我的人不會這么早就去世的,在我有生之年我一定要見我恩人一面,否則,我死都不會瞑目!”
妻子看他在這件事上越來越固執,沒有再言語,只是輕輕嘆了口氣。
正在老吳灰心喪氣之際,他兒子忽然告訴他一個好消息,兒子單位上的一個同事告訴他,說他父親說過曾經在人工湖里救過人,而且時間也對得上。
老吳一聽非常激動,非逼著兒子立刻帶他去見那位同事的父親。兒子沒法,只好領著老吳來到了那位同事的家,進屋只見一個老人正坐在輪椅上,老吳緊緊握著老人的手就要跪下,被老人的兒子攔住了。
通過與老人交談,老吳失望了,因為根據老人描述的情況,雖然時間地點差不多,可老人所救的孩子當時只有十來歲,個頭也比老吳當時的個頭矮。老人還記得,那小男孩眼下有顆米粒大的黑痣,這些特征與老吳對不上號。
一次次失望讓老吳大病了一場,從那以后,老吳逢人就說當年被救的事,他變得像祥林嫂似的,一遍遍地絮叨、重復,后來家里人也有些煩了。
這天老吳又接到一個陌生電話,對方稱是省體育館的,姓應,他說他知道老吳要尋找的那個人,而且對方說的事發時間地點和老吳說的一點不差,還有一點是沒有提到的,就是老吳被救的時候是躺在湖邊的一棵大柳樹下,如今那棵大柳樹早已不在了,姓應的男士說當時老吳是在一棵大柳樹下被救的。最后姓應的告訴老吳可以找他,并給他留下了手機號,到時再聯系。
老吳把這情況一說,兒子當時就反駁道:“老爸,這肯定是騙人的,他又沒說具體地址,只說是省體育館的,體育館大了,誰知他說得是真是假?”可老吳執意要去,說現在有這個機會不去看一下,說不定以后真難有機會見到自己的救命恩人了!
聽老爸的話里帶著哭音,兒子只好答應領著老吳去見救命恩人。
老吳的兒子和那位姓應的男子聯系了一下,姓應的告訴他周五下午到省體育館找他就行了。到了周五,老吳和兒子來到省體育館,在門口一打聽,原來這位姓應的男士竟是體育館的館長。
老吳來到了應館長的辦公室,只見里面坐著一個面孔白皙的中年人,他就是應館長。老吳這時激動得不得了,把拐杖一甩就跪到了地上,嘴里還說著:“恩人吶,我終于見到你了!”
應館長一看這陣勢,也慌了,趕緊把老吳攙扶起來說:“大伯,你這是干什么,其實當年救你的不是我,你想想那時你才十幾歲,而我還沒出生呢。”老吳仔細一想,也對,剛才一激動把自己都搞糊涂了。
接著應館長告訴老吳,其實當年救他的是應館長的父親,生前曾是勝達公司的董事長,本市有名的企業家。老吳一下子愣了,原來當年救自己的竟是大名鼎鼎的應懷年,更沒想到的是他竟去世了。
應館長點了點頭,抹了一下眼圈上的淚說,他父親剛剛去世不久,要不他也不知道父親有過救人的事,更不知道父親以前有過那段經歷,也就是在那時救了老吳一命。
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老吳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應館長講了事情的經過。應懷年年輕時與一位朋友合伙做生意,后來他所有的本錢都被那個朋友騙了,那位朋友隨后也逃之夭夭。應懷年受到如此打擊,一蹶不振。
應懷年昏沉沉地在香天公園附近行走,他已好幾天沒吃東西了,已是餓得頭昏眼花,這時正好看見吳旺手里拿著一塊大燒餅邊吃邊朝這邊走來,他趕緊攔住了吳旺,伸出了手。
吳旺見一個人擋住了去路,仔細一看竟是一個年輕的乞丐,就鄙視地說:“身體好好的出來要飯,老師說過這種不勞而食的人最不值得同情,就是喂狗也不給你吃!”說著把那燒餅扔進了草叢。
應懷年聽了吳旺的話,被刺激得臉直發燒,等吳旺走后,他還是撿起了那塊燒餅,他實在太餓了。
沒多久,忽聽見有人溺水的呼救聲。應懷年自幼練得一身好水性,他來不及多想就跑過去跳了下去,當他把人救上來時,發現竟是剛才那個吃燒餅的孩子,就給他做了人工呼吸,見沒有危險了,正好有人來就溜走了。
當天晚上,應懷年把這件事記在了日記本上,并在末尾深有感觸地寫道:我雖然救了他,不知他若是知道是我救的他后,他又會怎么想,但是我應該感謝他,是他的刺激讓我鼓起了重新生活的勇氣,不能再這樣了……
應館長敘述完之后對老吳說:“以前只知道家父是一位了不起的企業家,從沒想到過他竟有這么一段坎坷的經歷,看來真是得謝謝您啊!”
老吳聽了這一切,一下子思緒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