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科技的發展與進步,人們對于夏商周時期青銅器的研究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對于夏商周時期青銅器的研究,不僅能夠了解我國歷史和文化的發展,而且能夠促進我國美學藝術的進一步提高。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7-0039-01
前言:對于夏商周時期青銅器的研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青銅一般為黃色,只是由于經歷了悠久的歷史,表面多有綠色或青灰色的銹蝕,因此被人們直觀的認成為青銅。青銅器源于其產生之前的早期銅器,早期銅器的藝術、技術及禮儀傳統對于夏商周時期青銅器的發展起了重要影響,隨著青銅器的出現繼而造就了無與倫比的青銅文明。
一、青銅器的發展過程
青銅容器的出現代表著青銅器時代的開始,鐵器的流行代表著青銅器時代的結束,青銅器始于夏代晚期,止于戰國時期,主要經歷了夏商周三個時期
1.夏朝。夏朝是我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由禹建立,禹死后將王位傳于其子啟,則標志著家天下的開始。夏朝時期的青銅器古拙粗獷,主要用于禮器,種類和數量都很少,主要的禮器包括爵、斝、盉鼎。由于生活和生存的需要,人類不斷創造各種器具,從而推動了青銅器具的出現,夏朝青銅器的出現為商朝青銅器的高度發展奠定了基礎
2.商朝。商文化被分為早、中、晚三個時期。商朝早期的青銅技術多繼承了晚夏時期的風格和特點,應用更廣泛,到中期工藝技術精進,種類增加,體積變大,主要包括爵、盉、鼎、斝、觚、尊、盤與盂等。商朝青銅還被用于食器、酒器和水器等,到晚期進一步實現了質的飛躍,形成了典型的商代青銅器藝術。商王朝時期青銅器在工藝、種類、形態上都有了很大的進步。
3.周朝。周朝由于諸侯之間紛爭不斷,戰爭四起,青銅器在生活和工業方面憑借其特點不斷被應用和普及。由于戰爭的需要,青銅被用于制造禮器和武器。在生產方面,青銅是制造工具的原材料;在政治上,青銅則是帝王權力的象征,青銅器繁雜而又瑰麗。
二、夏商周青銅文化的背景
1.政治背景。隨著原始的氏族部落的逐步瓦解,各聚居部落農業、手工業和工商業的發展,促進了社會大分工和進一步拉大了貧富差距,引起各部落之間的爭奪,私有制經濟開始出現。部落之間為了生存和發展不斷聯盟,促進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的出現。在禹的帶領下夏朝的社會政治、經濟不斷發展,禹死后他的兒子啟繼承了王位。王位世襲制開始取代了王位禪讓制,公天下轉變為家天下,標志著我國從原始社會轉變為奴隸社會。統治者為維護其奴隸統治在政治、經濟、文化上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并相應地建立了一套與奴隸統治相適應的禮法制度,青銅文化便自此產生。九鼎是對天下的別稱,代表著統治者至高無上的權力,統治階級建立的專制社會,體現其階級性質的藝術審美代替了原始社會的審美,因此帶有階級屬性的青銅器便逐漸成為奴隸統治的象征。
2.經濟背景。隨著原始社會固有的經濟的瓦解和奴隸社會私有經濟的出現,在奴隸社會統治階級的努力下,奴隸社會的社會經濟得到了發展,等級制度進一步被完善。奴隸主階級憑借自身權力擁有了更多的物質財富,在利益的驅使下,統治者通過戰爭來掠奪更多的社會財富,同時祭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因此青銅禮器和兵器是青銅器的主要組成部分。奴隸制時代由于戰爭的需要,青銅鑄造業成為重要的手工業部門。青銅由銅、錫、鉛按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因此制造程序極其復雜,要求高且需要大量的工匠技師。奴隸制是時代的巨大進步,在新的經濟體制下經濟水平提高,大批奴隸投入青銅制造,為青銅時代提供了繁榮的經濟背景。
3.文化背景。青銅器是奴隸社會的象征,承載著青銅文化,隨歷史的變遷而發展,青銅器紋飾、銘文、器型的發展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上古文化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神話傳說與巫史傳統。神話傳說源于盤古開天辟地,遠古先民相信神話傳說,在此驅使下一個個神話傳說被人們廣泛認可并流傳至今。這種認識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及其審美,并與人們的生活交織在一起。氏族社會的發展使人們形成了祖先崇拜的信仰,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巫史傳統。人們對神與祖先的崇拜達到一致,在他們的世界觀里神與祖先并無差別,這種崇拜觀念制約了人們的思想觀念。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逐漸地將對神與祖先的崇拜寄托在了器皿上,代表著政治與宗教意義的青銅器不斷出現,其紋飾、線條則代表了相應的權力與祭祀禮儀。
三、夏商周時期青銅器的審美特點
1.夏朝的審美特點。夏朝的青銅器以禮器和兵器為主,一些青銅器的造型則模仿了新石器時代的陶器和石器且注重了實用性。另一方面青銅器開始注重其所表達的禮儀和權威,比如獸面青銅器和十字紋青銅器。夏朝青銅器受制陶業的影響,其體積和形狀與陶器很相似,造型精巧,紋飾以幾何紋為主。先民將自身的審美意識融入了青銅器的創造,形成了不同的創造風格和審美觀,主要表現就是審美原始質樸,表現手法抽象,造型簡單。
2.商朝的審美特點。商朝的青銅器開始變得成熟,人們的審美意識更加豐富,青銅器造型多樣、多元化、幾何形出現,紋飾繁雜,銘文的出現成為其獨有的特點,更提高了其審美價值。造型不僅涉及禮器和兵器更涉及了樂器和裝飾物,宗教色彩濃厚,與構造力學相結合。造型精美且注重了審美精神的表達,成為了青銅時代的典范。商朝的青銅器其象征性大于裝飾性,與政治宗教相融合,表達人們的觀念。
3.周朝的審美特點。周朝的宗法制度和禮制帶有濃厚的道德倫理色彩,提升了人的自我意識,形成以人為主的倫理文化,被儒家所繼承和發揚,影響了中國的主流文化。青銅文化也被賦予新的形式和內容,進一步影響人們的審美觀念。造型上注重方圓相融合,人本思想滲透青銅器中,與大眾審美一致。
結語:青銅器的研究不同于普通的器具研究,它是中國奴隸文化的象征,是典型的物質文化的代表,功用價值與審美價值同時具備,為我國的美學研究提供了豐富的內容?,F階段,對于青銅器的研究,西方學者注重于青銅器紋飾與銘文的史學價值,與中國的社會制度相聯系進行分析。而中國學者注重于青銅器內涵的研究。青銅器作為一種古老文化的物質體現,其研究可以加深人們對于古老的社會意識形態、社會發展狀況及人們的思想觀念物質生活的進一步理解,促進人類文明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