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兵
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醫院骨科病房,北京 100190
股骨遠端骨折指的是股骨下段15 cm 內的骨折,其具有致殘率高,并發癥多的特點。股骨遠端骨折因手術難度較高,治療不當容易引起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不佳,骨折愈合不良或是延遲愈合等,將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2]。目前臨床上用于治療股骨遠端骨折的內置物種類較多,植入方式也不盡相同。植入方式的不同,固定物的不同均會對患者骨折端的愈合產生一定影響,因此,選擇合適的固定物進行適合的植入,對患者的預后具有積極影響[3-4]。鎖定加壓鋼板和逆行髓內釘是臨床上常用的兩種內固定物,該研究通過使用這兩種固定物對2011年10月—2013年10月于該院就診的股骨遠端骨折患者進行治療,比較兩者的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擇于該院就診的股骨遠端骨折患者50 例,隨機將患者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其中治療組25 例,男14 例,女11 例;年齡17~73 歲,平均年齡(40.3±5.5)歲;對照組25 例,男15 例,女10例;年齡16~73 歲,平均年齡(40.1±5.3)歲。
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給予消腫、牽引等治療。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身性麻醉或硬膜外麻醉。
對照組采用鎖定加壓鋼板進行治療:令患者取仰臥位將膝關節屈曲約50°,在股骨遠端外進行切口,游離皮膚及皮下組織暴露骨折斷端,使用X 射線機進行監控復位,在關節面進行骨折斷端的復位,并使用克氏針進行髁骨折塊的固定,將髁間骨折轉變為髁上處的骨折,隨后根據患者骨折情況選擇大小合適的鎖定加壓鋼板進行骨折處的復位固定,并在X 線機透視后確定固定正確牢靠后結束手術。
治療組患者使用逆行髓內釘進行治療:令患者取仰臥位將膝關節屈曲約50°,在髕腱內側進行長度約2~3 cm 的切口,在使患者X 線股骨側位片時其Blumensaat 線形成的倒V 字剛好重合后將其股骨遠端干骺端置入4~5 cm 的導針并使導針處于正中位置,隨后在患者臏腱鉆出釘孔,復位骨折后將逆行髓內釘放入股骨內并進行鎖定固定,在X 線機透視后確定固定正確牢靠后結束手術。所有患者均在術后進行抗感染治療,并叮囑患者早日進行功能鍛煉,以促進功能恢復[5-6]。
觀察并記錄患者臨床癥狀和體征的好轉情況,對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評價;觀察并記錄患者的手術時間,手術出血量以及術后愈合時間;觀察患者在治療后出現的并發癥并進行組間比較與分析。
患者膝關節屈伸功能基本恢復正常,無疼痛癥狀,下肢縮短不超過1 cm 為痊愈;患者膝關節屈伸功能有所恢復,無疼痛癥狀,下肢縮短不超過2 cm 為顯效;患者膝關節屈伸功能部分恢復,下肢縮短不超過3 cm,偶爾疼痛為好轉;患者膝關節屈伸運動基本未恢復,經常疼痛,此為無效[5]。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治療痊愈率+治療顯效率。
使用SPSS 17.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率(%)表示,行χ2檢驗。
由表1 可見,治療組的治療有效率與對照組患者相比有所提高,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治療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在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量方面具有明顯差異,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兩組患者的愈合時間并無明顯差異,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均為8%(2/25),兩組患者間并無明顯差異,χ2=0,P=1>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表2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及術后情況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及術后情況比較(±s)
注:* 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愈合時間(周)對照組(n=25)治療組(n=25)t P 170.1±33.9(119.8±28.7)*5.662 0 491.3±155.7(269.9±112.3)*5.766 0 13.2±2.0 12.5±1.8 1.300 0.200
鎖定加壓鋼板是一種能夠有效固定復位骨折斷端,固定后不容易松動,具有較好的穩定性的內固定物,它能夠有效治療的股骨遠端骨折。但由于需要進行較大的手術切口,固定區域血液供應受到影響,對骨折的愈合不利[7]。逆行髓內釘具有手術時間短、術中出血少、手術切口小等優點,是一種能夠有效減少骨折斷端的血流運輸破壞的幾率,促進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的固定物[8-9]。該研究通過使用這兩種固定物對股骨遠端骨折患者進行治療發現,逆行髓內針固定治療手術時間明顯縮短,術中出血量明顯降低,這可能是由于髓內釘內固定治療不需要進行大切口手術而減少了手術操作內容,縮短了手術時間,減少了患者出血的幾率;同時還發現使用髓內釘內固定治療的患者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使用加壓鋼板進行治療的患者,該研究認為,這是由于髓內釘與加壓鋼板相比更符合人體生物力學的要求,對骨折的固定和符合更加精準牢固,使得患者骨折處固定牢靠,能夠穩定恢復。因此該研究認為,逆行髓內針與鎖定加壓鋼板相比,其用于治療股骨遠端骨折在促進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方面更具優勢,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李勇軍.動力髁螺釘內固定與微創內固定系統治療股骨遠端骨折的效果對比[J].中國實用醫藥,2013,8(21):36-37.
[2]郝曉.微創內固定系統與動力髁螺釘內固定治療股骨遠端骨折的療效比較[J].中國醫藥導報,2011,8(6):162-163.
[3]楊康華,楊晶,楊廣忠.三種內固定物治療股骨遠端骨折的穩定性比較[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4,18(4):565-570.
[4]徐存立,孫愛華.LISS 及GSH 內固定系統治療股骨遠端骨折的療效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16):148-149.
[5]韓勇平,廖瑛,王帥.股骨遠端骨折的內固定治療[J].內蒙古中醫藥,2013,31(9):53-54.
[6]葉科.微創LISS 內固定系統治療股骨遠端骨折的臨床分析[J].中國傷殘醫學,2012,20(8):46-47.
[7]張小兵.微創穩定系統與解剖鋼板內固定治療股骨遠端骨折的對比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12,9(13):68-70.
[8]戎毅.微創內固定系統(LISS)與動力踝螺釘內固定治療股骨遠端骨折的療效比較[J].中國實用醫藥,2011,6(16):78-79.
[9]馬繼征.微創內固定系統(LISS)與動力髁螺釘固定治療股骨遠端骨折的療效分析[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2,18(2):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