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
我有一次帶那時才3歲多的女兒去朋友家做客,朋友開門之后,我們倆都驚呆了:門廳的地板上全是鞋子,涼鞋、運動鞋、皮鞋、雪地靴,各個季節的鞋子都攤放在地上;沙發上則全是衣服,這一堆是臟的,那一堆是剛從晾衣架上收下來的,還有一堆是預備拿去干洗的;餐桌上碗摞著碗,盤子摞著盤子……朋友還笑言,這是她的日常狀態,因為東西真的太多了,有一次收快遞,快遞員還問她是不是正在準備搬家!
后來,這個朋友也有了孩子,她跟我抱怨她的兒子總是把玩具亂扔、她要不停地跟在他屁股后面撿、真是不勝其煩的時候,我總是想起和女兒一起看到的那一幕。
其實,無論是工作,還是日常生活,有序和整潔都是我們渴望和需求的。更進一步來說,就像《培育孩子——學齡前兒童教育培養》一書的作者希利爾說的,“外在的秩序與思想上的秩序是密不可分的。”而秩序和體系,其實對大人和孩子來說,都意味著整潔和高效。
那么如何培養孩子整潔、高效的習慣呢?希利爾提倡的父母把東西故意弄亂,然后讓孩子分類整理的做法,我個人覺得過于刻意,而且增加了親子雙方的“工作量”,不妨讓孩子從最日常的事情開始做起:
1. 整理房間
自己的房間自己整理。給孩子準備幾個大一點的整理箱,和孩子一起為它們貼好標簽,無論是玩具、書籍、雜物,都要求“物有所歸”、“物歸其位”,這樣就能最大限度幫孩子保證自己房間的整潔有序。
2. 歸置物品
孩子很容易就會把東西弄亂,可能外套搭在餐椅上,帽子放在餐桌上,梳子放在書桌上,毛巾扔在書架上,讓孩子把弄亂的東西放回原位。
3. 紙張分類
家里會有很多的明信片、信封、宣傳頁等紙張,讓孩子來整理,分類,碼放整齊。
4. 書籍分類
書籍會有很多大小不一的開本,還有不同的類別。選擇一種分類方式,讓孩子整理自己的書架吧!
5. 雜物分類
常用的日用品很多,有廚房用品、浴室用品、室外用具等,讓孩子根據自己平時的觀察,來為日用品找到“家”吧!除了鍛煉孩子的整理收納能力,也鍛煉了孩子的觀察能力和記憶能力。
6. 將桌上的物品擺放整齊
桌子上如果有很多東西,會顯得特別雜亂,孩子的書桌更是如此,過多的東西很容易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來整理吧,哪些是裝飾性的?哪些是實用的?實用的又有哪些是使用頻率高的?
7. 布置飯桌
給孩子示范如何布置飯桌,孩子學會后,就把這個任務交給他吧!
8. 歸置個人物品
讓孩子養成整潔的個人生活習慣。比如,上床睡覺前,換下的臟衣服要放到洗衣筐里,而明天要穿的衣服,可以事先拿出來,折疊整齊,平放在椅子上或者掛在衣架上,這樣明天不會因為不知道要穿什么衣服而手忙腳亂,可以節約很多時間。
想讓孩子成為有序、整潔、高效的人,除了堅持日常進行必要的訓練,最關鍵的是父母首先要努力成為有序、整潔、高效的人,這樣才能以身作則,潛移默化地給到孩子好的影響。很難想象邋遢、拖拉的父母會教育出整潔、高效的孩子,如果有,恐怕只能是“物極必反”的功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