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山
(河北省承德市雙灤區農牧局,河北承德 067101)
薄皮甜瓜嫁接技術淺析
馬太山
(河北省承德市雙灤區農牧局,河北承德 067101)
河北省承德市地理位置優越,非常適合薄皮甜瓜栽培。近年來,薄皮甜瓜栽培面積逐年增加,嫁接技術不斷提升,根據生產需要已開展了適合本地的薄皮甜瓜嫁接技術研究,并應用于生產,效果良好。
薄皮甜瓜;嫁接栽培;技術
甜瓜有厚皮瓜與薄皮瓜兩種,鐵把瓜是薄皮甜瓜的較受歡迎的品種,該品種始于清順治年間,距今已有300多年栽培歷史了,瓜圓型、果面光滑、肩部平、成熟后,果實綠中帶微黃,瓜蒂堅硬,熟而不落,當地人稱“鐵把瓜”。鐵把瓜產地是典型的丘陵區,土壤條件特殊,晝夜溫差較大,糖分積累相對較多,鑄就了鐵把瓜的優良性狀。目前,在山東招遠、河北承德等地均有廣泛種植。該品種口味獨特,瓜香濃郁,瓜形好,市場價格高、效益好,很受消費者歡迎,已經形成地方品牌,銷往北京、天津等地。河北承德市雙灤區政府將薄皮甜瓜“鐵把瓜”生產確立為“富民工程”,成立了承德市綠香園香瓜種植專業合作社,建立鐵把瓜生產基地。
薄皮甜瓜生產過程中,由于生產中病害嚴重,瓜農造成損失;甜瓜生產投入增加,品質降低,效益差,產品及生產安全無保障,這些都嚴重影響了甜瓜產業的發展。薄皮甜瓜棚室種植重茬率逐年升高,造成大部分甜瓜植株生長弱,近成熟期時各種病蟲害易造成綜合癥,即使通過藥劑防治也難以控制甜瓜的病情,死秧現象嚴重,致使甜瓜嚴重減產,甚至絕收。采用嫁接栽培技術可以有效防止甜瓜枯萎病、蔓枯病等土傳病害的發生,既可提高甜瓜的抗逆性、延長甜瓜采收期、提高產量,又可使甜瓜提早上市,增加種植效益。因此采取嫁接栽培是解決薄皮甜瓜生產中抗病性差、提高甜瓜產量和效益、保障食品安全的有效方法之一。目前薄皮甜瓜常規嫁接主要選擇南瓜做砧木,雖然病害得到一定控制,但卻影響了薄皮甜瓜原有的品質和特有風味。為增強薄皮甜瓜的抗病性,并保持薄皮甜瓜的品質和風味,需優化篩選新的嫁接砧木,并探索相關的配套嫁接栽培技術。為解決多年來鐵把瓜生產中枯萎病、蔓枯病等病害給瓜農造成的損失等問題,2013年~2014年,筆者以鐵把瓜為研究對象,開展了薄皮甜瓜嫁接抗病技術的研究與應用,以期為薄皮甜瓜的擴大栽培、提高市場占有率提供技術參考。
1.1 嫁接組合
本實驗于2013年在雙灤區西地鄉馮營子村進行,接穗為鐵把瓜,砧木分別選擇白籽南瓜、黃子南瓜、黑子南瓜、厚皮甜瓜雜交一代“親蜜二號”,分為四種嫁接組合,以鐵把瓜自根苗地膜覆蓋栽培為對照,進行對比試驗。通過試驗優化得到較優的嫁接砧木。
1.2 嫁接方法
目前常用的嫁接方法有兩種,一是,靠接法。該方法的特點是操作簡便,嫁接后容易管理,成活率相對較高,但接痕明顯。二是,插接法。插接法與靠接法相比工序少,不需要斷根,可以有效地防止土傳病害,精心管理,成活率也很高,要求操作嚴格,不容易掌握,且育苗風險較大。
由于苗床的出苗及生長的實標情況難于整齊劃一,可以依照砧木苗、接穗苗的實際長相選擇適宜的嫁接方法,如砧木苗比接穗苗大了很多,易采用插接法,如砧木與接穗苗情相仿則可以采用靠接法。
1.3 試驗示范
2014年進行示范應用栽培,選擇達試驗中得到的較優的砧木苗與接穗苗進行搭配,在生產中示范應用,結合當地棚室、地膜覆蓋等各種栽培方式和習慣適時、適地、適法示范栽培。
2.1 嫁接砧木的選擇
通過對鐵把瓜不同砧木嫁接組合的試驗結果(見表1),分析可知,鐵把瓜與白籽南瓜、黃籽南瓜、黑籽南瓜做砧木的嫁接組合,從抗病性、口感、親和性、增產率等方面綜合表現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之處,使用厚皮甜瓜“親蜜二號F1”為砧木的嫁接組合,表現抗病效果好,生性強健,吸肥水能力強,適應性與抗逆性頑強,親和性良好,坐果性顯著優于(白籽、黃籽、黑籽)南瓜砧木及對照處理,并且口味純正,色澤風味更為優美,比鐵把瓜自根苗常規栽培(CK)平均每667m2增產1160kg,增產率為58%。

表1 不同嫁接組合表現統計Table 1Different grafting portfolio performance
2.2 嫁接的關鍵技術與創新點
2.2.1 關鍵技術
接穗利用鐵把瓜,嫁接砧木是從多種嫁接組合中篩選出的優質中籽厚皮甜瓜雜交一代“親蜜二號”,配合測土配方施肥,形成較完整的薄皮甜瓜(鐵把瓜)嫁接抗病及優質高產配套技術,解決了薄皮甜瓜鐵把瓜枯萎病、根腐病、蔓枯病等病害嚴重的突出問題,保障了產品安全,提高了經濟效益。
2.2.2 創新點
該技術的創新點是利用雜交一代優質中籽厚皮甜瓜“親蜜二號F1”為砧木嫁接傳統類型薄皮甜瓜品種鐵把瓜,實現了防病、優質、高產、高效的目標。該技術在本地區尚屬首次,完全達到或超過了設計研究目標,效果穩定可靠,并處于領先水平,可在適宜地區推廣應用。
2.3 示范應用
鐵把瓜為接穗與雜交一代(F1)優質中籽厚皮甜瓜“親蜜二號”嫁接后,植株表現生性強健,吸肥水力強,特抗枯萎病和蔓枯病,坐果性顯著優于南瓜(白籽、黑籽、黃籽)砧木,色澤優美,口味純正。示范區改鐵把瓜自根苗生產為嫁接苗生產,兩年來在試驗基地累計示范應用面積25.3hm2。其中,2013年試驗、示范面積10.7hm2,2014年示范應用面積14.7hm2。該技術的應用大大提高了甜瓜的抗病性,并實現了大幅度增產,生產安全及產品安全得到了保障,效果顯著,實現了抗病、優質、高產、高效的目標,受到農民的認可。
2.4 綜合效益
2.4.1 經濟效益
薄皮甜瓜嫁接抗病技術研究與示范,兩年累計應用面積25.3hm2,每667m2平均產量為3160kg,比對照(鐵把瓜自根苗地膜覆蓋栽培)每667m2平均增產1160kg,增產率為58%,每667m2增加效益11561元,經濟效益凈增長439.3萬元,新增總產值484.9萬元。投入產出比為1:8.8。
2.4.2 生態效益
該技術應用后,甜瓜植株生長強健,吸肥水力強,適應性與抗逆性明顯增強,枯萎病、蔓枯病等病害得到了有效的防控,大大提高了甜瓜生產的安全性,其用藥量僅為自根苗的20%左右,同時提高了產品的安全水平,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
2.4.3 社會效益
薄皮甜瓜鐵把瓜是深受人們喜歡的傳統瓜果,市場前景廣闊。該技術的研究與應用,不僅解決薄皮甜瓜生產中枯萎病、蔓枯病等的病害傷害、瓜農損失嚴重等突出問題;而且增產增效成果顯著,深受農民歡迎,帶動了當地甜瓜種植產業發展,薄皮甜瓜已經成為當地農民增加經濟收入的重要產業。對于當地乃至周邊地區發展甜瓜產業將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該技術的應用大幅度提高了甜瓜的產量和效益,促進了農民的增產增收,對調整種植結構,以及郊區休閑農業旅游觀光產業的發展都具有較大的推動作用。
[1]崔紹玉.薄皮甜瓜大棚生產栽培關鍵技術要點[J].中國果菜, 2011,(07):3-5.
[2]丁曉紅,黑曉蕓.日光溫室芝麻蜜甜瓜栽培技術[J].中國果菜,2013,(05):10-12.
[3]楊敬先,劉新渠.“鐵把瓜”小拱棚栽培技術[J].中國果菜, 2003,(07):48-51.
[4]劉雪蘭,王永泉,曾雄,等.北京春大棚薄皮甜瓜多果多茬高效栽培技術[J].中國瓜菜,2010,(01):10-13.
[5]溫玲.大棚薄皮甜瓜栽培技術[J].北方園藝,2001,(05):7-9.
[6]張繼梅,曾秀芳,李志林,等.薄皮甜瓜棚(室)吊蔓上架栽培經驗[J].河北農業,2001,(11):32-35.
Brief Analysis of Grafting Technique of Thin Skin Melon
MATai-shan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Bureau,Shuangluan District ofChengde,Chengde 067101,China)
The geographical position of Chengde is suitable for thin skin melon cultivation,and the thin skin melon cultivated area is increased quickly in recent years.The technique to seedling-raising by grafting is also improved for the research on how to make the grafting pattern more suitable for location cultivation,and some of method shows the good effect in daily production.
Thin skin melon;grafting;technique
S652
A
1008-1038(2015)06-0060-03
2015-03-05
馬太山(1959—),男,高級農藝師,研究方向為農業技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