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雯心
(四川文化藝術學院,四川 綿陽 621000)
摘要:主要介紹《歌曲分析與寫作》的課前準備要點。本文章分為以下五點:一是訓練視唱練耳的能力;二是大量閱讀和聲、配器的書籍;三是分析歌曲以及多聲部作品;四是抓住靈感,隨時捕捉;五是深入生活觀察、體驗、感受。這五點方法是通過自身的學習和經驗的積累所得到的一些方法,希望對從事《歌曲分析與寫作》的學者有一定的幫助。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8-0091-01
音樂是感情的產物,歌曲寫作其實質是一個人內心情感的抒發、獨白和宣泄的方式,并且主觀情感占據了大部分的地位,我們學習大量的作曲理論都是為了更好的表達自己的情感,從而寫出更優秀的作品。歌曲創作是一個極為復雜的過程,它需要扎實的理論功底和寫作技巧同時也需要大量生活的觀察、體驗、感受。
一、訓練視唱練耳的能力
在歌曲寫作中,基本音符只有do、re、mi、fa、sol、la、si七個,卻可以成就那么多風格類型迥異的音樂作品。作為歌曲寫作的課前準備,首先就是要學會快速準確的看譜識歌,對于作品的每個細節音符、強弱、情感的處理都必須非常清楚。這樣非常有利于自己在創作過程中的借鑒和運用。練耳對于歌曲分析和寫作來講尤為重要。整個練耳必須要包括單音、音程、和弦、調式調性、節奏節拍、旋律聽記等全方位的練習。對于各種復雜的節奏以及音程關系都要保持到最敏感的聽力和分析的程度。只有對于各種觀幻莫測的節奏和調性了如指掌,在自己寫作歌曲時才能用的輕松自如。
所以想要寫出優秀的歌曲作品,必須對視唱練耳的每個細節各個擊破,長期堅持,不斷提高。當你做到能夠將聽到的任何作品頭腦里第一反應不是音樂而是首調感或者是樂譜的時候,自己對于作品的敏銳度就有很大的提高。
二、大量閱讀和聲、配器的書籍
?
作曲四大件的重要性相信所有作曲專業的學者都非常明白。歌曲創作絕對離不開大量的音樂理論知識的。只有懂得和學通了作曲四大件,才能夠更好地將自己的旋律感和作曲靈感為我所用,才能更加深入的表達歌曲的思想和內涵。學習作曲四大件的理論知識是不可或缺的一點。
但是對于這一點,很多學者有一定的異議,覺得學了很多看似學院派的條條框框反而會限制自己的作曲思維和作曲自由,會被很多條條框框的規矩所束縛。其實要相信,一個好的作品一定是建立在大量踏實的閱讀積累以及牢固的基本功上面的,作曲四大件的理論內容是經歷了幾百年的時間慢慢發展和沉淀的,而且產生了那么多令人拍案叫絕的優秀作品,到現在為止都不停的巡回演奏和學習欣賞,我們絕對不能否定他的存在和重要性。必須在學習一些看似枯燥的理論基礎之上,才能將自己的歌曲創作保持到最好的狀態。
教師和學生可以通過很多方法來進行四大件的學習。比如教師在每節課下課之前,將學生要學習的相關理論知識體系提前讓學生預習,可以明確的告訴學生看哪一個科目的那一個章節,避免盲目性。比如,在練習半終止寫作的時候,可以告訴學生讓他們提前預習斯波索餅的半終止和弦,以及相關必須的論文和文章,學生進行自學和分析。這樣就非常容易的將理論和實際相結合起來,學生也會認為這樣的學習方式比較生動和易于接受,從而提高歌曲分析與寫作的教學效果。
三、分析歌曲以及多聲部作品
多背誦經典的旋律、民歌曲調。這一點就像背英語單詞一樣,詞匯積累的越多,寫作時就會越容易,語感也會隨著積累越來越好。同理,背誦的經典旋律越多,歌曲寫作時的思維就越靈活,旋律感就更強,不用刻意去考慮旋律走向,內心的音樂情感也會更加豐富,寫出來的旋律自然更加吸引人,并且創作起來更加得心應手。因此,多背誦經典的旋律,并不是要抄襲或者偷懶,而是為了培養更好的音樂美感。
大量分析歌曲及多聲部作品之后,可以從模仿開始寫作開始。歌曲寫作剛剛開始,很少有很棒的靈感或者樂感出現,學者可以通過大量模仿寫作開始,并不是要單純的模仿旋律本身,可以從曲目的旋律走向、節奏節拍安排、轉調離調的處理、音區的安排和處理等進行詳細的分析和模仿寫作,積少成多,最后到自己的創新。
四、抓住靈感,隨時捕捉
靈感不能可以等待的,靈感隨時會出現在你生活中的每一個時間,每一個地點。如果只是每次等待靈感出現時才寫作,那么旋律感可能不會太棒。只有大量的練習寫作,嘗試著寫各種不同風格的歌曲,并且記錄下來,這樣的方式才可能是持久而理性的。寫作的量越多,自身的寫作經驗越豐富,當靈感來的時候才能非常快速準且漂亮的完成整個作品。
當靈感來臨的時候,必須要立刻用各種方式將其記錄下來,不能錯過任何一個寶貴的旋律感,失去一個很棒的作品。你可以用最傳統的紙和筆記錄下來,如果有錄音工具,可以馬上將旋律哼唱保存,之后進行詳細記錄。現在的手機軟件非常發達,你可以在各種軟件商店下載或者買到很棒的錄音工具以及樂譜記錄軟件。如果軟件上有一些不能顯示或者不能創作的內容,你可以動手把它記錄在紙上,多用手寫的效果會比軟件記錄更快更直觀也具有保存價值。
如果當時時間不允許,你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將作品的動機記錄下來,用靈感寫完全曲的創作者畢竟是少數,用一個旋律很優美的動機去發展更加值得我們去學習和創作。
五、深入生活觀察、體驗、感受
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說過一句話“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深入生活是創作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一定要學會做一個生活中的有心人,在各種環境下都能細致的對生活有自己的觸動和感觸。豐富的人生經歷、生活體驗一定是音樂創作的試金石,有了這一塊試金石,寫出的作品才一定有現實意義。
總之,要做到以上幾點,并非易事,這需要一個非常長期的學習和積累,是一定要下苦功夫的,只有不斷的學習、探索、創作才可能寫出好的音樂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