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禮
紅白菱角燒是江南一道有名的小吃,其做法是:將胡蘿卜和白蘿卜洗凈,切成V字形小段,再用竹簽依次穿成一串。隨后,將菱角也用竹簽穿上,通常一串為四個。一切準備就緒后,再將蘿卜串與菱角串一起放在鐵架上烤。在烤制的過程中,慢慢抹上油膏、果糖、香油等調料,讓其入味。烤至菱角熟透時,再撒上山椒粉,這樣就可以開心地享用了。
提起菱角,讓人情不自禁地想起唐朝詩人劉禹錫的《采菱行》:“白馬湖平秋日光,紫菱如錦彩鸞翔。蕩舟游女滿中央,采菱不顧馬上郎。爭多逐勝紛相向,時轉蘭橈破輕浪。”在如詩如畫的江南水鄉,如錦緞一樣的菱角葉漂浮于水面上,一碧萬頃,清婉雋秀。一群妙齡女子蕩舟湖上,她們一邊唱著輕柔動聽的采菱歌,一邊挽起袖子,將一雙雙白皙小巧的手伸進水里。為了采菱,她們顧不上想念心上人,爭先恐后地向菱角多的地方劃去。斜陽下,那婀娜多姿的身影顯得更加美麗動人,也使小小的菱角多了一份溫情與愛意。
菱角生于江南湖水之中,在我國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禮記》載:“菱,芰也。”《爾雅》載:“菱,今水中芰。”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亦載:“其葉支散,故字從芰,其角棱崤,故謂之菱,而俗呼菱角。”菱角在古時也稱為芰實、水栗,是一種水生草本植物。嫩時,可當水果生食,其肉雪白,其味甘甜;老時,可蒸煮食用,其味香軟甜糯。菱角種類繁多,以顏色分,有青菱、紅菱、紫菱、綠菱、白菱、烏菱等;以角數分,有無角菱、兩角菱、三角菱、四角菱等;以產地分,有餛飩菱、小白菱、大青菱、水紅菱、邵伯菱、沙角菱等。
由于菱角模樣可愛,肉質脆嫩,入口無渣,鮮香濃郁,古時人們常把它當主食來吃。梁代陶弘景的《本草經集注》中載:“菱實皆取火燔以為粒糧,今多蒸暴食之。”宋代蘇頌的《開寶本草》亦載:“江淮及山東人暴其實以為米,代糧。”可見,從古至今,菱角都是人們喜歡的一種食物。不僅如此,菱角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以及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清暑解熱、益氣健胃、止消渴、解酒毒、抗癌等功效。
菱角的益處不僅在于它的味道和功效,也在于它所蘊含的美好意境。南朝著名文學家江淹詩云:“秋日心容與,涉水望碧蓮。紫菱亦可采,試以緩愁年。”唐朝詩人張九齡也說:“聊乘風日好,來泛芰荷香。蘭棹無勞速,菱歌不厭長。”心煩意亂時,聽一曲菱歌,所有的煩惱都煙消云散,剩下的全是寧靜與歡樂。同時,菱角也是游子的一種思鄉之物,唐代詩人溫庭筠在《南湖》中寫道:“湖上微風入檻涼,翻翻菱荇滿回塘……飄然篷艇東歸客,盡日相看憶楚鄉。”
“姐姐家在菱塘旁,滿塘菱角放清香,菱角本是姐家種,任哥摘來任哥嘗。”當菱角成熟時,大家不妨去江南走走,看看如花般的采菱女,聽聽婉轉的采菱歌,再嘗嘗美味可口的紅白菱角燒,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