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世俊
合理施肥,就是根據果樹自身的營養特點,結合土壤、肥料和管理技術等因素,確定獲得最佳經濟效益的肥料種類、數量、比例和施肥時期、方法,及時供應果樹生長結實所需的營養元素,以提高果實產量和質量,提高肥料利用率,減少或防止肥料污染。結合生產實際,做到果園合理施肥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 土壤條件
應根據土壤養分含量豐缺狀況,采取缺什么養分,就施什么肥料,缺多少補多少的原則,以便充分發揮單位肥料的增產效益。
土壤中的黏土礦物和腐殖質能吸收和保存養分,使養分不易流失;反之,質地較輕的沙壤土,有機質含量低,淋溶強,養分易于流失,保肥供肥性能差,對這類土壤宜多施有機肥,施化肥應遵循“少吃多餐”的施肥原則。
2 果樹種類及其生育期
各種果樹在不同的生育期,對養分的需要,無論數量上或比例上都不盡相同。每種果樹幼樹和結實樹需肥也不同,幼樹施肥是促進枝葉、根系生長,培植強而壯的樹冠,施肥宜以氮為主,配施一定的磷、鉀肥;進入盛產期的成年樹,由于樹體生長和開花結實的營養需要,要注重磷、鉀肥和微量元素的施用,控制氮肥的用量。
3 肥料性質
化肥有酸性、中性和堿性肥料之別,化肥的生理反應對土壤性質及肥效有一定影響。屬酸性的肥料,如過磷酸鈣、硫酸銨、氯化銨等,不宜在酸性土壤上大量施用;屬于堿性的肥料,如鈣鎂磷肥、磷礦粉等,適用于酸性土壤;有些含有構溶性磷的復合肥,宜用于酸性土壤上,而在石灰性缺磷土壤上使用肥效差;含大量氯離子的復合肥,對氯敏感的不宜施用,以免降低果實品質。另外,還應注意有機肥和化肥結合施用。有機肥養分齊全,比例合理,肥效長,能改良土壤,提高蓄水保肥能力。但養分含量低,肥效緩;化肥養分含量高,肥效快,針對性強,易被根系吸收。但一般肥效特續時間短,長期單一使用會導致土壤板結,變酸或變堿,影響果樹生長。施肥時要注意有機肥和速效性化肥配合施用,或選用有機復合肥,既可增進肥效和提高肥料利用率,充分發揮各自的增產潛力和養地效果,又能減輕化肥對土壤理化性質的破壞。或者可以施用專用型復合肥。專用肥是按土壤肥力和施肥對象的營養需求,經科學肥料配方設計,通過復合肥廠工藝手段生產的一種復合肥料。這種肥料的主要營養元素——氮、磷、鉀和微量元素的配比隨施肥對象需求和土壤養分含量豐缺狀況而定,配比合理,能滿足不同果樹和不同土壤類型對養分的需求,針對性強,肥效和肥料利用率高,能改善土壤結構,防止板結,提高保水、保肥性能。
4 需肥關鍵期
果樹抽梢、長葉、開花、坐果、果實膨大和花芽分化等生長發育階段,均是需肥的關健期。
①萌芽(花前)肥: 于萌芽前30 d施下,此期要加大氮肥用量,以促進萌芽,開花整齊,提高坐果率,加速營養生長。②穩果肥:在落花后坐果期施下,肥料以速效氮為主,配施少量磷、鉀肥,以促進枝梢生長,擴大葉面積,堤高光合效能,減少生理落果。③壯果肥: 此期正是生理落果前后,幼果生長迅速,需肥量大,施肥可提高光合強度,增加營養積累,有利于幼果膨大和花芽分化。肥料以氮和磷為主,適當配施鉀肥。④采果肥: 果實采收前后施下,以緩解因大量結實造成樹體營養物質虧缺與花芽分化需肥的矛盾,為次年結實打下基礎。肥料以有機肥為主,適當配施化肥。
5 施肥方式
一般果樹的根水平分布比樹冠擴展范圍廣而遠,為樹冠直徑的1.5~2倍,吸收養分的須根,多分布在樹冠滴水線以外20~40 cm的深土中,合理施肥就是將肥料均勻地施在須根系密集處。生產上常用的施肥方式有:①環狀溝施肥:以樹干為中心,沿樹冠滴水線外圍,挖寬深各15~20 cm、長2~3 m的環形溝1~2條,放入肥料并與土拌勻,覆土,踏實。②穴狀施肥:沿樹冠滴水線外圍,每隔一定距離挖穴1個,深和寬為15~20 cm,視樹冠大小,每株挖6~10個穴,施入肥料并與土拌勻,覆土,踏實。③條狀溝施肥:在樹冠滴水線稍外位置的相對兩邊,挖深和寬各為15~20 cm、長2~3 m的施肥溝,施入肥料并與土拌勻,覆土,踏實。④根外施肥:僅作為一種補充措施,不能代替土壤施肥。將肥料兌水成一定濃度的溶液,噴灑在樹冠葉片上,達到施肥目的。適宜于根外施肥的肥料較多,如適用于長梢期的肥料有尿素、硫酸銨、磷酸二氫鉀、硫酸鉀等;適于花期和幼果期的肥料有硼砂、硫酸鉀等,一般使用濃度為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