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澤慶
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第一要務。在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中,發展一詞出現90多次,其中,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被列為關鍵詞引起廣泛關注。新形勢下,各級黨委要堅定樹立發展新理念,進一步加強各級黨組織建設,切實擔負起領導“五個發展”的時代責任,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保障。
第一,深化對發展規律的認識。發展是有規律的?!拔鍌€發展”是對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科學把握和理性思考,是對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新思路、新目標的高度概括。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黨在領導改革發展進程中積累了許多豐富經驗。但發展是歷史的、動態的,也是交互的、無止境的。黨的建設要服從服務于發展這個第一要務,緊緊圍繞中央重大戰略判斷和重大發展布局開展工作,不斷完善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體制機制,大力提升基層黨組織領導發展的整體功能和能力水平。這是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落實好“抓好黨建是最大的政績”的時代要求。
第二,激發人民群眾主人翁意識。十八屆五中全會把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確立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6條基本原則之一,這是由我國社會主義國家性質、黨的性質決定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開展兩批群眾路線教育活動,一個最重要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確立人民群眾主體地位,樹立群眾路線和群眾觀點,反復告誡廣大黨員干部牢記“我們從何處來,現在身在何處、將要去向何方”這些基本命題。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人民群眾的莊嚴承諾,也是對黨的人民性的歷史回歸。我們要時刻牢記,在發展的各個時期、各個階段,人民群眾都擁有廣泛的參與權、選擇權、管理權。我們要依法保障人民群眾各項權益,不斷增進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指數和主人翁意識。
第三,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任何時候都不能丟棄。同時要看到,越是發展,人民群眾的利益交匯點就越多,由此引發的利益矛盾也就越突出,對思想政治工作的時效度要求也就越高。我們黨提出領導“五個發展”,從根本上就是要消除引發利益不平衡、資源分配不均衡的各種障礙,真正實現改革發展成果全民共建、共商、共享。各級黨組織必須以高度的責任感和改革創新精神,認真研究新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新問題新挑戰,不斷提高不同領域、行業、部門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藝術,開拓創新群眾工作體制機制和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地凝聚全社會推進改革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共識和力量,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添勁助力。
第四,把人才積聚在黨的周圍。小康不小康,關鍵靠人才。新形勢下,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靠人才;實現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靠人才;發展互聯網+新業態靠人才;領導“五個發展”更靠人才。黨管干部、黨管人才,是黨的領導的題中應有之義和巨大組織優勢,一定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用好盤活。全會《公報》提出要加快建設人才強國,深入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推進人才發展體制改革和政策創新,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制度優勢。這些都對人才強國提出了新的更高目標,為各級黨委加強人才工作提供了目標導向。
第五,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發展?!拔鍌€發展”本身蘊含著我們黨對發展規律的經驗總結,同時折射出黨依法執政的理論和實踐成果。在當代中國,我們黨既是執政黨又是領導黨,各級領導班子和廣大黨員干部成為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的領導者、推動者、執行者,一定要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范。五中全會把依法治國與依規治黨緊密結合在一起,要求各級黨委和領導干部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發展,全面提高我們黨依據憲法法律治國理政、依據黨內法規管黨治黨的能力和水平,由此對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作者系省委黨校副校長、教授)(責編:李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