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鴻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步入新階段、新常態,呈現“中高速、多挑戰、優結構、新動力”等諸多新特征。在這一大背景下,要實現社會全面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就必須以馬克思主義人本觀為指導,更加注重以人為本,堅持和踐行科學的發展觀、改革觀、民生觀。
著眼于“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堅持和踐行科學的發展觀。堅持和踐行科學的發展觀,就是對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理論在新時期的繼承、豐富和發展,也是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集中體現。
要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要求,就必須走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之路。科學發展是全面的發展,是包括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等五位一體的綜合發展;科學發展是平衡的發展,是將社會生產力發展、物的不斷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有機統一的發展;科學發展是包容性的發展,是涵蓋社會各階層、沒有貧富懸殊的共同發展。
但是,在當下中國的發展進程中,不全面、不協調、不平衡等特征還比較突出,貧富差距、資源緊張、環境污染等矛盾日益凸顯。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相統一,努力走出一條新常態下的創新發展之路。
著眼于“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堅持和踐行科學的改革觀。在新常態下,改革面臨的各種矛盾錯綜復雜,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頗具挑戰性。為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把改善人民生活作為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系的結合點。在改革決策出臺前,要深入調查研究、廣泛征求意見,盡可能兼顧各方面利益和關切,盡可能尋求利益最大公約數,盡可能實現利益最大化,使改革舉措貼近實際、順應民意,得到群眾的擁護和支持;同時,要將改革紅利體現到群眾切身利益上。從老百姓反映最強烈的教育、醫療、住房、就業、養老等突出問題著手改起,努力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等方面取得實實在在的進展,不斷提高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最后,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群眾首創精神,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改革。
著眼于“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堅持和踐行科學的民生觀。當前抓民生問題,必須把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作為價值取向,通過頂層設計、制度安排,創造和架構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的社會環境,讓每個人通過辛勤努力都有成功機會,讓每個人通過誠實勞動都有致富機會,讓每個人都有向上的希望和動力。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防止階層的固化和板結,才是一個充滿蓬勃活力和公正秩序的社會。
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推動科學發展,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中國夢追求的每個中國人自我價值的實現,與馬克思的“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價值目標是內在相通、一脈相承的。我們相信,中國夢的實現過程,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現過程,也是“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價值理想的逐步實現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每個中國人都將“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和進步的機會”。(作者系省知識產權局機關黨委書記) (責編:李妍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