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瀾滄江西岸中緬邊境的拉祜山鄉,經常能見到一個辛勤奔走的身影,她就是被拉祜山鄉職工群眾稱為“娘家人”的瀾滄縣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李瓊珍。
李瓊珍出生于當地的貧苦家庭,通過自身努力成長為一名拉祜族工會女干部,她始終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把做職工群眾最可信賴的“娘家人”作為實現人生目標的追求。
四年前,李瓊珍帶著組織的重托到瀾滄縣總工會任職,立即組織修改完善了縣總工會議事規則、考勤制度、學習制度等各項規章制度,形成了用制度管人、管事的良好氛圍。并要求縣總工會領導干部聯系困難企業和困難職工,組織全縣機關工會干部與企業進行“手拉手”幫扶活動。
瀾滄縣地處中緬邊境,是國家級貧困縣,困難職工較多,如何幫助困難職工解決難題成了她最牽掛的問題。
瀾滄縣勐根茶廠、萬象建材公司等困難企業由于改制和停產等原因,致使大量職工陷入貧困。為了幫助解決困難職工的問題,李瓊珍帶領班子成員深入企業了解情況。多方籌措資金,幫助困難職工度過了難關。為此,萬象公司送來了一面寫有“全心全意為職工服務、真心實意為企業分憂”字樣的錦旗。
在得知縣環衛工人由于收入低而導致生活困難的消息后,她深入環衛站了解環衛工人的收入狀況、工作環境和思想狀況,并呼吁各界關心幫助環衛工人,想辦法及時幫扶了這一特殊群體。
2014年中秋節前夕,當了解到瀾滄縣有11名重病職工由于縣醫院不具備醫療條件而不得不長期在普洱市就醫,李瓊珍又不顧辛勞,帶領工作人員趕赴160公里以外的普洱市去看望慰問他們,11名困難職工激動得熱淚盈眶,職工們握著她的手說:“感謝工會給我們送來了溫暖,有你們的關心和關愛,我們更有了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氣?!?/p>
在幾年來的幫扶過程中,李瓊珍同志深切認識到,一次性的扶貧救助只能解決困難職工的一時之需,要想從根本上擺脫貧困,必須幫助他們實現就業和再就業。因此,她組織縣總工會積極開展就業培訓、“春風送崗”和貸免扶補等工作,使許多困難職工逐步擺脫了貧困。多名困難職工分別給縣總工會送來了寫著 “總工會真情無限、愛職工勝似親人”、“情系民心、排憂解難”、“扶危濟困送溫暖、雪中送炭貼心人”等錦旗。
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是工會的基本職責,李瓊珍親自分管維權工作,著力抓好工資集體協商和廠務公開、職代會等民主管理工作,全力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并敢于和侵害職工權益的行為作斗爭。
2013年6月,某企業發生了一起職工死亡事故,老板利用家屬法律意識淡薄的劣勢,匆匆與死亡職工家屬簽訂了低額賠償協議。李瓊珍知道這事后,主動找到老板溝通,經過反復宣講相關法規和解說,老板終于同意了按政策標準賠付。
為了避免這位老板變卦,她冒著風雨和老板一起駕車100多公里,并徒步走了幾十公里陡峭的山路,親自把補償金送到了死亡職工家屬手中。
2013年10月,某礦山發生了一起礦難,3名工人被困井下,她得知后立即帶著工作人員趕赴事故現場,通過一個星期的艱苦救援,三個生命還是離開了這個世界。救援人員都已離開了那里,但她決心為悲痛欲絕的家屬討個公道,反復和老板進行交涉,最后為家屬爭取到了滿意的賠償金。
類似的案例還有許多。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李瓊珍親自督促企業兌付工亡家屬賠償金案件共13件,金額達800萬元左右。
李瓊珍的丈夫在偏遠的鄉上任職,無法離崗顧家。她也需要經常下鄉、出差,經常在外面開會、組織活動,職工們高興、快樂了,職工的困難、問題解決了,而家中幼小孩子和年邁、病弱的父母親卻難以顧及。
辛勤的付出,結出了豐碩的果實。在李瓊珍的帶領下,瀾滄縣總工會各項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深受全縣廣大職工的信賴和好評,并得到上級多次的表彰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