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洲地區報廢車輛再循環計劃模型研究
在汽車保有量較高的國家和地區,報廢汽車的處理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通過模糊風險線性模型進行報廢車輛的數據分析,從政策和社會角度指導車輛的報廢處理操作過程。仿真分析與真實情況是有區別的,真實狀態下對于車輛部件的分揀、運輸成本都會隨著時間與場合而變化,這些數據(如成本)是不確定的,因此在前期的模型建模過程中需要對這些數據進行概率性估算,確定一個以時間為坐標的數值。
針對車輛部件的不同材質,模糊風險線性模型中涉及3種主要材料,即鐵、鋁和塑料。在進行估算時,采用樂觀、中性和保守3種規則進行材料的再循環計算。在進行部件拆解時,各部件都有其標準要求,不得影響分離后金屬的特定指標(比如純度)。在循環利用的盈利問題上,通過社會政策和定價措施進行風險把控,在模型模擬過程中使用α切割線進行控制。二次金屬的上市,可以降低汽車部件的整體價格,同時保證部件的性能,進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很難精確地模擬報廢車輛及部件的二次上市,是因為就單一的車輛來說,其報廢及去向是隨機的;另外,報廢車輛的可利用性與社會、環境和經濟因素息息相關。采用不同的規則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車輛組件循環利用程度,比如使用樂觀算法,會提取更多的金屬材料,但是會影響二次循環利用的金屬品質。未來生產汽車時應考慮到后續車輛報廢后的回收,進而在前期的生產中通過部件的設計降低汽車報廢后的后續處理成本,也就是熱處理過程中的金屬材料分離難易程度。
網址:http://www.ncbi.nlm. nih.gov/pubmed/ 25304165
作者:Vladimir Simic
編譯:張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