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華/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某養殖戶羊群突然發生一種以咽喉腫脹,下痢和突然死亡為主要特征的疾病。在4 d內發病32只,死亡19只,經微生物學等方面的檢驗,診斷為鏈球菌病。
該處為丘陵山區,羊只膘情較差,本地未注射鏈球菌疫苗。發病前該地區天氣突變,降雪,氣溫突然下降至-18℃左右。發現羊群中有8只死于圈內,幾天后整個羊群發病32只,發病率31.5%;死亡19只,死亡率59.3%。
最急性病羊突然死亡,不見明顯的臨診癥狀。急性病羊體溫升至40℃~41℃,呼吸急促,心跳每分鐘達100次以上,全身乏力,獨立一隅,食欲廢絕,飲水不下,反芻緩慢或停止,眼結膜充血,有膿性分泌物;鼻流清液,后期成膿性分泌物。咽喉部及頜下淋巴結腫脹,咳嗽。努責下痢,初排蛋清樣粘液便,后期排含血液的黑紅色惡臭稀便。最后冰羊臥地不起,病程多為2~3 d。臨死前均為神經癥狀。
以各臟器廣泛性出血為主征。咽喉部及頜下淋巴結腫脹,出血,鼻,咽喉,氣管黏膜有粘性分泌物并有出血。胸腔及心包內有淡黃色積液;心內外膜出血,肺水腫,出血。切面呈大理石樣。肝渾濁腫脹,表現有出血點與出血斑、膽囊腫大,充滿綠黃色膽汁,腎變軟,表面出血。腸黏膜呈紅色彌漫性出血,大腸內充滿氣體,黏膜出血。
取死亡羊肝,脾涂片染色鏡檢,可視有革蘭氏陽性多成雙排列,偶有4~6個短鏈球菌。病料接種于鮮血瓊脂平板,37℃ 24 h培養,出現無色透明的針尖大小菌落。
將培養物涂片染色鏡檢,均見到連成鏈的革蘭氏陽性球菌。將純培養物作生化鑒定結果;發酵葡萄糖,蔗糖,乳糖,麥芽糖,甘露醇,產酸不產氣。不能發酵菊糖,木糖,綿子糖、楊苷。能產生硫化氫,不產生靛機制,切取肝、脾各一小塊置無菌乳缽中研磨,以10倍生理鹽水稀釋過濾,注射器吸收濾液,腹腔接種小鴿兩只,每只各5 ml,兩只鴿均于24~48 h死亡。剖檢死鴿取肝、脾涂片染色鏡檢,均見到革蘭氏陽性,成對排列,偶有4~6個短鏈的球菌。
隔離飼養,定時測溫,圈舍徹底清掃,糞便深埋。圈、活動場地、用具用3%苛性鈉溶液噴霧消毒,每天一次,死尸用5%來蘇兒液消毒后焚燒。無癥狀的羊只肌注射青霉素40萬IU,2次/日,連用一周后每只羊注射鏈球菌氫氧化鋁菌苗3 ml預防。病羊根據病情肌注青霉素40~80萬 IU,2次 /日,連用3 d,口服鹽酸四環素50萬IU。加強飼養管理,增加精飼料,及時飲水,完善防寒設置(塑料暖棚)。
通過以上防止措施后,再為發生病羊,本病得以控制,半月后解除封鎖與隔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