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 | 趙靚
受訪嘉賓:嚴俊旭天順風能(蘇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猶如十年前選擇了風塔制造,如今的天順風能再下決心,開始在風電開發領域小步快跑。
《風能》:您怎么看未來風塔的發展趨勢?
嚴俊旭:第一個趨勢是大型化。隨著風電機組單機功率的提升,風塔直徑和高度也產生了變化,這使得在設計和標準上產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天順風能有先發優勢,國內外很多客戶的新產品試制都在天順風能進行,對我們的技術、設備、管理能力比較認可。天順風能目前與維斯塔斯、西門子、日立等有很好的合作,例如維斯塔斯的8兆瓦風塔,正是天順風能丹麥工廠所試制的,根據合作計劃,2015年天順風能將在太倉工廠試制8兆瓦風塔。第二個趨勢是海上。海上風塔的特點首先是受到機組大型化的影響,由于未來海上機組的單機功率都在6兆瓦,甚至8兆瓦,其整套重量將達到近600噸,對我們的技術工藝、設備設施的要求已經是另外一個層次,提出了巨大挑戰。其次是海上的風電設備運維難度大、成本高,所以一定要保證產品質量的可靠。第三個趨勢是個性化。首先,為獲得更多效益,未來風電場的微觀選址、機型選擇都會更加細致。對風電場按照設計要求和風況選擇不同的風塔高度,產生了差異化。例如,國外廠商的同一個主機型號,在不同的風電場所采用的塔筒高度、負載強度也不一樣。其次,歐洲開發了越來越多的處于丘陵和森林地帶的低風速資源,在這些地區為了避免對森林的破壞需要將風塔升高,這就意味著風塔直徑要加大以達到承載功能。但由于風塔加大后造成了內陸運輸困難,因此有的項目開始選擇水泥風塔,利用方便運輸的水泥澆灌或預制一部分部件,再在水泥件上安裝鋼制風塔。最新的技術趨勢是把巨大的風塔底部做成分片式,分片運輸到機位后,再用螺栓連接完整。這類風塔的運用已經相對成熟,例如天順風能已經從2014年開始為維斯塔斯交付了約70套此類風塔,并將在2015年繼續增加供應量。
《風能》:未來天順風能將參與風電開發,風塔制造與風電開發之間能夠互相提供怎樣的支持?
嚴俊旭:天順風能進行風電開發,是在2012年就已明確提出的戰略方向,并在2013年開始著手準備。我們一直認為清潔能源代表著能源發展的方向,無論是出于保護環境還是治理污染,是值得去做的事業,而風電在清潔能源領域技術最成熟、經濟性最好。所以除了供應風塔,天順風能希望直接到產業鏈的另一端做風電場開發。從2013年到現在的兩年時間中,天順風能做了大量市場探索,對一些項目進行了跟蹤,對項目伙伴也進行了選擇。從2015年開始,公司風電場開發業務將進入快速成長階段,并開始安排核準、施工和資金計劃,以及對技術與人員進行配置。天順風能目前在新疆的300兆瓦開發項目,計劃在2015年年底以前并網發電,而風電開發的整體規劃,是爭取在2020年以前開發200萬千瓦到300萬千瓦的風電場項目。風塔制造對風電開發提供的支持是明顯的。第一是從制造商角度參與行業,可以對風電發展趨勢有清醒認識。第二是比較了解各整機商特點,對產業鏈比較熟悉,無論是EPC還是技術服務,都容易獲得良好的資源。第三是設備制造商作為開發商在對項目經濟性進行分析的時候,能夠比較客觀準確。風塔制造對風電開發的推進,又可以反哺風塔制造。因為處于一個產業鏈中,可以形成一個全方位的戰略合作關系,無論從公司品牌效應、穩定供應還是投資收益都能夠有所保障,相互促進。
《風能》:天順風能已經走過了十年發展歷程,在十年前是怎樣的機遇與戰略促使了天順風能的成立?
嚴俊旭:坦率的講,在創辦天順風能以前我是做國際航運的。國際航運接觸出口產品的供應商和購買方較多,對各類出口產品的國際需求、供應能力有較清楚的了解。在做國際航運的過程中,了解到一些國外的風電整機商正在國內尋找供應商,雖然有很大的需求,但當時中國對風電設備的供應能力還比較有限。因此在成立天順風能之前,我們已經與美國的GE,以及日本的一些大型鋼結構客戶有所接觸。另外,在2000年以后中國作為制造大國正在崛起,一方面是產品價格有優勢,另一方面是供應鏈完整。很多客戶紛紛來中國找供應商,但是因為當時中國在風電零部件方面的供應能力不足,所以一些前期磨合還不是很順暢。例如,發現有客戶的試制訂單沒有成功,有的是人為因素被取消了,有的是產品質量沒有達到要求。同時,因為自己平常也比較關注清潔能源、環境保護方面的信息,特別是通過一些專業雜志了解到風電有很好的發展前景。當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在做航運的十年時間里有了一定的資金積累,希望做一些實業。正是幾個原因匯集在一起,使我希望能夠在清潔能源的設備供應方面,特別是風電產品這一塊做點事情。雖然看上去像是誤打誤撞,但從長遠來看實際上是在一個恰當的時期,做了發展方向的一個選擇。
《風能》:僅十年時間天順風能便已經發展成為擁有15家子公司的上市企業,成為中國乃至世界風塔的領軍者,這是怎樣做到的?
嚴俊旭:天順風能有幾個特點,一是在開始發展時就將產品定位在中高端,為大功率機組做配套。當時的整機市場還是以750千瓦的產品為主,天順風能的產品就已經定位在1.5兆瓦。二是市場定位清晰,以國外市場為重點,同時在國內積累優質客戶。三是天順風能專注質量、交付和成本,這是實施戰略目標的具體方法。從初創時就在質量上嚴格要求,在試制過程中該報廢就報廢,該整改就整改,使交付做到100%滿意。同時在客戶允許的范圍內,不斷通過技術進步和效率提高,降低制造成本。天順風能在發展過程中也碰到一些問題,比如2012年美國針對中國風塔產品的反傾銷案,雖然影響很大,但僅在2013年天順風能就已經將訂單彌補上來。這是由于此前天順風能一直優先滿足美國市場,沒有著力滿足南美、非洲、東歐、大洋洲和東南亞等地區的需求。因此,雖然美國市場遇阻,但這些潛在的市場需求很容易就被天順風能所利用。同時在2011年到2013年期間,風電行業出現了需求總體下滑。但天順風能還是保持了快速增長,這與公司的定位還是有關系的。例如海外市場的需求越是下滑時候,在質量達到標準的前提下,客戶就越關注成本,因此在這個階段,天順風能的成本優勢體現了出來。2013年開始,天順風能對發展戰略進行提升,從風塔制造拓展為風塔及零部件制造、新能源投資開發和投融資三駕馬車并駕齊驅。目前,公司風塔產品已經成為國際化品牌,在國際化大型風塔和海上風塔制造方面具有較大的市場優勢。未來,希望依托風電設備供應鏈和投融資方面的優勢,圍繞新能源發展戰略,能在風電場開發方面把公司做得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