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 月15日,為期四天的第三屆中國國際商用車展覽會在武漢國際博覽中心落下帷幕。四天展期中,首日下雨,次日轉陰,后兩天放晴。于是有人笑稱這是中國商用車未來幾年的寫照:時下雖然處于寒冬,但經過市場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我國商用車很快會迎來發展的第二春。中國國際商用車展,正是給了行業這樣的啟示和希望。
盡管今年市場一路下行,所有主機廠、專用汽車企業及配套企業承受著前所未有的壓力,但是國內外一些優秀的企業仍然把中國國際商用車展當作是展示新技術與新產品的最好舞臺,拿出最好的產品,以最完美的形象出現在展會現場,給人鼓舞,給人信心,給人希望。
展會全面展現了我國商用車產業轉型升級成果。目前,我國商用車行業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期,面臨多重壓力和挑戰,也面臨新的發展希望。在本屆展會上,用于“鐵、公、基”等工程建設的專用汽車幾乎沒有見到蹤影,符合現代物流運輸的各類廂式車、罐式車則大放異彩;同時,應急救援、市政環衛等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專用汽車產品成為搶鏡熱點產品;符合國家節能環保方向的新能源專用汽車也成為主機廠及專用車廠展示的重點及亮點。這些都是本屆展會所展示的我國商用車行業轉型升級的初步成果。
同期活動豐富多樣,展會文化日益濃郁。高層論壇、項目合作、技術研討、現場演示、車模表演……在展會舉行的前前后后,一場場同期活動精彩紛呈,一次次專業探討扣人心弦。主機廠、專用車廠、配套廠、物流運輸企業、各級政府積極投入,深度參與到這一場著眼當下、關乎未來的討論之中,每個人都是觀眾,每個人又都是演員,在這一個展與演、觀與看的巨大平臺上,中國國際商用車展的文化深厚起來,濃郁起來。
觀眾人流結構發生巨大變化,銷售與項目合作成果顯著。自己看自己,買家太少,抄襲者太多……以往的展會,這樣的抱怨總是不絕于耳。不過,在本屆商用車展上,這些改變得有些突然。驟增的人流、意外的訂單讓參展企業欣喜若狂,讓沒有參展的企業悵然若失;歐洲的合作項目來了,國內的合作項目來了,這些讓展會的內涵更加豐富,成果更加喜人。
當然,專業展會只是某行業某一階段發展的縮影,中國國際商用車展亦如此。本屆展會則恰恰是近期中國乃至世界商用車行業發展的縮影。盡管市場不景氣,但是大家仍不失信心,通過新技術的研究、新產品的展示、新項目的開拓、新市場的挖掘、好經驗的分享,來抱團取暖,收獲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