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學萍,葉 祺,黎承華
(安徽省立醫院心血管內科,安徽合肥 230001)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急性心肌細胞缺血性壞死,大多是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基礎上,發生冠狀動脈血供急劇減少或中斷,使相應的心肌嚴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所致。其發病急,病情兇險,是冠心病的嚴重臨床表現類型,已經成為威脅人們生命和健康的重要疾病[1]。統計數據證實,絕大多數AMI發生于40歲以上中老年人,但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工作節奏加快,近年來青年AMI發病率逐年增多,發病年齡呈現年輕化的趨勢[2]。安有為等[3]報道,近年中青年發病率維持在40%左右,包括不完全統計的2009年,提示冠心病發病年輕化。青年AMI是年齡在44歲以下的患者[4],與老年AMI相比,青年AMI患者的高危因素、誘發因素及冠狀動脈病變特點等方面都有所不同[5]。為了有針對性地做好青年AMI患者的臨床護理,對我院78例青年AMI患者的臨床特點進行分析,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調查對象 回顧性調查我院2008年4月—2013年8月診斷為青年AMI初發病例78例,所有病例均符合美國和歐洲心臟病學會AMI診斷標準[6],必須具備下列3條標準中的至少2條:(1)缺血性胸痛的臨床病史;(2)心電圖的動態演變;(3)血清心肌壞死標志物濃度的動態改變。平均年齡為(39.72 ±4.03)歲,男74 例,女4 例,冠脈積分(4.74 ±3.13)分,植入支架個數(1.18 ±1.17)個。
1.2 方法 采用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年齡、性別、文化程度、職業性質(腦力勞動者包括公務員、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等,體力勞動者包括農民、工人等,其他勞動者包括個體戶、自由職業等)、吸煙情況(吸煙指數=每天吸煙支數×吸煙年數,100≤吸煙指數<400,判定為吸煙,吸煙指數≥400,為大量吸煙[7])、有無伴隨疾病(高脂血癥、糖尿病或高血壓)、發病誘因(飽餐、情緒激動、勞累、飲酒、用力排便等)、發病后就診時間、發病時是否有典型胸痛癥狀、心肌梗死部位、并發癥及預后情況,共11個方面。冠狀動脈造影,采用Judkins法,冠狀動脈狹窄程度和范圍以積分計算[8],單支冠狀動脈狹窄程度為25% ~50%,計為1分;51% ~74%為2分;75% ~90%為3分;>90%計為4分。根據各支冠狀動脈積分之和,判斷冠狀動脈損害程度。
1.3 統計學分析 由SPSS13.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頻數和百分比描述,計量資料(±s)表示。
2.1 青年AMI患者一般資料 由表1可以看出,青年AMI患者以男性多見、文化程度低、從事其他職業者多、吸煙人數多、伴隨疾病少、發病誘因少、發病時多數具有典型胸痛的臨床表現。

表1 青年AMI患者一般資料
2.2 青年AMI患者的伴隨疾病及發病誘因 由表2看出,青年AMI患者伴有高血壓病的人數最多,以勞累誘發最常見。

表2 青年AMI患者的伴隨疾病及發病誘因(n=78)
2.3 青年AMI患者發病后就診時間及心肌梗死部位分析由表3看出,青年AMI患者在發病12 h內就診人數多,心肌梗死部位以單純前壁心肌梗死發生率最高。

表3 青年AMI患者發病后就診時間及心肌梗死部位(n=78)
2.4 青年AMI患者接受冠脈造影檢查及支架植入情況由表4可見,青年AMI患者具有接受冠脈造影率高、支架植入率高、單支血管病變率高、1枚支架植入率高特點。

表4 青年AMI患者接受冠脈造影檢查及支架植入情況(n=78)
2.5 青年AMI患者急性期嚴重并發癥及死亡率 青年AMI患者急性期三大嚴重并發癥發生率為:急性肺水腫占3.8%,惡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動過速、室撲、心室顫動、Ⅱ°Ⅱ型及Ⅲ°房室傳導阻滯)占15.4%,心源性休克(由于心臟功能極度減退,導致心輸出量顯著減少并引起嚴重的急性周圍循環衰竭的一種綜合征)占3.8%;死亡率為1.3%。
3.1 青年AMI患者發病的臨床特點 本資料顯示,青年AMI危險因素以男性、其它職業、吸煙、文化程度低為主。在本研究中,青年AMI患者的男女比例為18.5∶1.這可能與青年女性體內較高的雌激素水平對心血管系統的保護作用有關[10],因為雌激素具有舒張血管、降低纖維蛋白原、促進膽固醇降解和排泄的作用;另外,青年男性患者承擔的社會及家庭壓力大,多有不良生活方式,例如吸煙、酗酒、熬夜、暴飲暴食等,也是男性高于女性的一個原因。本研究中青年AMI患者文化程度低、從事其它職業者多,占43.6%。因為患者對健康意識關注不夠;工作不穩定,無固定收入,生存壓力大;多有不健康生活方式,缺乏必要的體力鍛煉,造成機體內環境發生紊亂,為急性心血管事件埋下隱患。在本研究中,青年AMI患者中有62.8%的患者吸煙,其中34.6%的患者大量吸煙。吸煙可直接損傷冠狀動脈內皮細胞刺激機體兒茶酚胺釋放,引起冠狀動脈痙攣,增加心肌耗氧,導致AMI的發生,且香煙中的尼古丁等成分可引起血壓升高,血小板黏滯度增加,血液攜氧能力下降,間接促進AMI的發生,有文獻報道[11],80% ~90%年輕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梗死發生與吸煙相關。
在本研究中,青年AMI患者中29.5%患者有發病誘因,以勞累誘發為主。因勞累可在短時間內,激化心肌血液的供需矛盾。有5例患者由飲酒誘發,原因是酒精使中樞神經和交感、副交感神經紊亂,使血管收縮,且飲酒可以導致情緒激動、血壓升高、心肌耗氧量增加,從而誘發AMI[12]。78例青年AMI患者中有62例(79.5%)發病時均表現為典型的胸骨后或心前區劇烈疼痛,這可能因為年輕人痛閾低、痛覺敏感有關。正是由于青年AMI患者發病時常有典型性胸痛,故就診及時,迅速診斷。因我院冠脈造影及支架植入術的廣泛開展且療效顯著,故接受冠脈造影及植入支架的人數多,再灌注率高。青年心肌梗死患者以單支血管病變多見,與文獻報道基本一致[13],可能與青年患者伴隨疾病少有關。梗死部位以單純前壁最多,植入數枚支架的人數多。在并發癥及死亡率上,青年AMI患者以惡性心律失常發生率最高占15.4%,其中快速型惡性心律失常由前壁AMI引起的最多(67%),緩慢型惡性心律失常由下壁AMI引起的占33%;死亡率低,可能與青年AMI患者治療干預及時,身體康復機能好有關。
3.2 青年AMI患者的護理對策
3.2.1 青年AMI患者急性期的護理 AMI急性期應收至冠心病監護室,進行連續的心電血壓監護,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及時識別危險信號,有效干預。護士必須熟練掌握AMI急性期疾病管理要點,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實踐技能及急救技能。具有敏銳的心電圖識別能力,能及時發現和處理患者的各種心電圖變化。掌握心肌酶、心功能、心肌壞死標志物等各種檢驗結果的動態變化,及時發現和糾正三大常見重要并發癥(泵衰竭、惡性心律失常及心源性休克)。重視心理護理,青年AMI患者因初次發病、年齡輕、起病急、家庭及社會壓力大、擔心疾病預后,因而大部分患者具有焦慮情緒,發病有瀕死感及阿斯發作史者恐懼、悲觀情緒尤為明顯。故在護理過程中做到多關愛、多溝通、多陪伴患者,保持患者情緒穩定。對患者的情緒及外在行為表現進行密切關注;對患者主訴高度重視、做到耐心傾聽、合理解釋,及時滿足合理需求;對不良情緒進行及時疏導;并請救治成功的患者現身說法,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同時啟動家庭及社會支持系統,運用多方面力量幫助患者解決不良心理問題。同時,青年患者因急性起病,知識缺乏,平時生活中活動多,性格急躁,因而對絕對臥床休息的依從性差。因此,應針對每個患者不同的性格特征、接受能力、疾病應對態度,有計劃的進行絕對臥床重要性的知識教育,尤其是對有并發癥的患者,從而幫助患者安全度過急性期。
3.2.2 青年AMI患者穩定期的護理 護理人員應重視健康宣教,因青年患者文化程度低,接受疾病信息能力及需求有限,應根據患者的接受能力,分步驟、有計劃進行。有研究顯示,吸煙是可“控制”危險因素第一位[14],因此,針對青年AMI患者,告知吸煙與心肌梗死發病的直接相關性,強調戒煙的重要性。另外,告知患者嚴格限酒,以減少誘發心肌梗死。向患者介紹生活中減壓的方法,保持良好的心態。并告知患者適量運動但避免過度勞累。宣教合理膳食方案,以低鹽低脂低熱量清淡飲食為主,少食多餐,避免暴飲暴食,尤其晚餐應盡量少吃,飲食中限制動物油脂、肥肉、動物內臟,多食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暢,避免用力排便。告知患者定期健康體檢,因為隨著年齡的升高,發生高血壓、糖尿病及高脂血癥的幾率增加。總之,引導患者積極控制危險因素,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可減少青年AMI的再發率和死亡率。
3.2.3 青年AMI患者康復期的護理 青年AMI患者康復回家后,仍需很好的自我管理維持,包括積極控制和消除危險因素、正規服藥、定期隨訪、自我監測和處理病情等。醫務人員應加強對出院后的患者的關注,尤其是青年AMI患者,因其年輕、承擔重要的家庭及社會角色,康復需求迫切等特點。醫務人員應針對每個患者的特征,調動患者、家庭、社會等多方面的力量,積極開展出院后的延續的護理服務包括及時的電話回訪、家訪、現代化的信息溝通、切實可行的書面指導資料、充分利用社區資源等,以促進患者得到最大限度的康復,早日回歸社會,提高生活質量,降低傷殘率、死亡率。
綜上所述,青年AMI發病危險因素是多因素作用的結果[15]。因此,在心梗急性期應加強病情監測,及時發現和糾正并發癥,做好生活護理和心理疏導。當患者病情穩定后,針對青年AMI患者臨床發病特點積極開展健康教育,合理膳食,嚴格戒煙限酒,生活有規律,避免過度勞累,積極開展高血壓病、糖尿病、高血脂癥的防治工作,重視危險行為的修正,保持良好的心態,以降低青年AMI的再發率和死亡率?;颊呖祻统鲈汉?,仍需進行延續的護理服務,促進患者早日回歸社會,提高生活質量。
[1]王吉耀.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309-315.
[2]Wichmann J,Sjoberg K,Tang L,et al.The effect of secondary inorganic aerosols,soot and the geographical origin of air mass 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hospitalization in Gothenburg,Sweden during 1985-2010;a case-crossover study[J].Environ Health,2014,13:61.
[3]安有為,張學功,李旭炯.房山地區單中心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發病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0,14(11):329-330.
[4]Chua SK,Hung HF,Shyu KG,et al.Acute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young patients:15 years of experience in a single center[J].Clin Cardiol,2010,33(3):140-148.
[5]蒙莫珂.青年急性心肌梗死臨床特點分析[J].心肺血管病雜志,2010,29(1):41-42.
[6]Hall AS,Barth JH.Universal definition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J].Heart,2009,95(3):247-249.
[7]李仲銘,陳 莉,祖淑玉,等.吸煙對健康成年人肺功能的影響[J].中國預防醫學雜志,2005,6(4):306-309.
[8]楊淑蓮.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血尿酸和膽紅素及纖維蛋白原含量與冠狀動脈病變程度的關系[J].高血壓雜志,2005,13(10):615-617.
[9]黃鄒琴,余 星.急性心梗死患者超急性期心電圖改變分析[J].南方醫科大學學報,2010,30(7):1732-1733.
[10]張長弓,攸 翔.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特點及病因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1,5(1):23-24.
[11]Jamil G,Jamil M,Alkhazraji H,et al.Risk factor assessment of young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Am JCardiovasc Dis,2013,3(3):170-174.
[12]Rosenbloom JI,Mukanmal KJ,Frost LE,et al,Alcohol consumption patterns,beverage type,and long-term mortality among women survivor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Am J Cardiol,2012,109(2):147-152.
[13]高傳發,馬禮坤,李家保,等.年輕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特征和預后分析[J].安徽醫藥,2014,18(11):2163-2165.
[14]梁首勤,李牧蔚,田 煥,等.吸煙對冠心病患者PCI術后心血管系統影響[J].中國公共衛生,2010,26(8):1088.
[15]陳曉峰,陳寶成,于 川.青年腦卒中116例數字減影血管造影分析及病因探討[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3,16(3):398-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