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薇
(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安徽合肥 230061)
盆腔炎性疾病(PID)后遺癥,是急性盆腔炎沒有進行及時正確的治療而發生的。近期后遺癥,如輸卵管炎、卵巢膿腫等;遠期后遺癥,如不孕癥、異位妊娠以及PID的反復發作。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多發生在性活躍期,癥狀以下腹脹痛或刺痛,腰骶脹痛為主[1]。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引起的慢性盆腔痛屬頑癥,目前西醫尚無理想的治療方案[2]。抗生素雖能殺傷病原體,但臨床癥狀改善不顯著,且易產生耐藥性,復發率高[3]。我院婦科用藤草湯保留灌腸結合情志護理干預治療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患者,取得了良好臨床療效。現將藤草湯組方、灌腸方法以及情志護理方法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84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患者,均是于2013年6月—2014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42例,年齡22~47歲,平均(40.37±5.96)歲,病程 12 ~28 月,平均(22.67 ±2.31)月;對照組42 例,年齡23~42 歲,平均(39.17±5.82)歲,病程7~23月,平均(20.23±2.40)月。兩組患者治療前年齡比較,無明顯差異(t=1.92,P=0.43),治療前病程比較,無明顯差異性(t=2.31,P=0.47),均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診斷標準 參照《婦產科學》[4]的診斷標準:(1)基本標準:婦檢時子宮體壓痛、雙側或單側附件壓痛;(2)特異標準:子宮內膜活檢結果提示子宮內膜炎;陰超檢查顯示充滿液體的輸卵管;腹腔鏡檢查發現輸卵管炎。
1.2.2 中醫診斷標準 參照《中醫婦科學》[5]的診斷標準:下腹部疼痛,伴腰部酸痛,常在勞累后或月經前后加重,可伴有低熱、帶下增多、月經不調以及不孕等。
1.2.3 病例排除標準 (1)不符合中西醫診斷標準者;(2)合并有心腦血管、肝腎功能受損等嚴重疾病者;(3)合并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治療者;(4)相關藥物過敏者;(5)近期經過同類藥物治療者。
2.1 基礎治療 對照組予以頭孢西丁2.0 g加入 0.9%NaCl 100 mL中靜滴,每天2次,7 d一個療程,連續治療2個療程。觀察組予以頭孢西丁靜滴并結合我院經驗方灌腸,組方如下:野菊花20 g,紅花15 g,紅藤30 g,木香20 g,蒲公英30 g,桂枝 20 g,黃芪 30 g,敗醬草 30 g,路路通 20 g,制玄胡20 g,丹皮30 g,丹參20 g等藥組成,將以上中藥煎劑進行濃縮,制成無菌藥液100 mL,每晚睡前灌腸一次,再結合情志護理治療,7 d一個療程,連續治療2個療程。
2.2 對照組護理 講解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相關預防措施,注意勞逸結合,以免加重病情。平時勤換寬松、柔軟的內褲,保持外陰清潔干燥,經期勤換衛生巾。經期、人流術后1個月內禁止性生活、盆浴。平時經常鍛煉,加強營養,提高免疫力。
2.3 觀察組護理
2.3.1 情志護理 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患者一般都有較嚴重的心理負擔,主要表現為憂、怒等。以“喜傷心”、“怒傷肝”、“憂傷肺”、“思傷脾”、“恐傷腎”的理論指導護理患者,防止五志過極,有針對性的進行護理,如發現患者情緒悲憂,醫護人員可以用幽默的言行來開導患者,調節患者的情緒;對急躁易怒的患者,可讓其聽悲傷的音樂來誘導患者,使其平靜,以達到消除憤怒的作用。研究顯示[6]臨床行中醫情志護理,通過辨證施護,能夠有效地緩解患者的焦慮情緒,進而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2.3.2 操作護理 護理人員在操作前告訴患者灌腸目的、意義及配合的方法,囑患者解大小便,協助其左側臥位,抬高臀部并在臀下方放置中單。灌腸液的溫度控制在39~41℃,用石蠟油潤滑肛管前端,輕柔地插入到患者的肛門15~20 cm處,在插管過程中,如果患者明顯便意,則囑其張口深呼吸以減輕腹壓,有利于藥液長時間保留,使藥液每分鐘40~60滴緩緩流入腸腔。灌腸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如果出現心慌、出汗或腹痛明顯等不適,應立即停止灌腸,及時告知醫師,配合醫師做對癥處理。灌腸結束以后囑患者臥床休息,盡可能保留1 h,使藥液能更好吸收。詳細記錄灌腸前后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月經期間暫停灌腸。
2.4 觀察指標
2.4.1 療效評價標準[7]治愈:臨床癥狀消失,婦檢和 B超檢查均正常,證候、體征積分減少≥95%。顯效:臨床癥狀減輕,婦檢無明顯壓痛,B超檢查提示盆腔積液減少,炎性包塊縮小,證候、體征積分減少≥70%,但<95%。有效:臨床癥狀減輕,婦檢有壓痛,B超檢查提示盆腔積液減少,炎性包塊縮小,證候、體征積分減少≥30%,但<70%。無效:臨床癥狀、體征、B超檢查均無改變,證侯、體征積分減少<30%。
2.4.2 生活質量評定簡表(SF-36量表)評分[8]SF-36健康量表能夠對盆腔炎性疾病患者的身體健康及生活質量做出客觀、真實、有效的評估,分值越高說明患者健康及生活質量越好[9]。
2.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兩組等級資料的比較采用秩和檢驗的方法,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
3.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1。連續治療2個療程后,兩組臨床療效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Z=2.964,P=0.003),觀察組優于對照組。

表1 兩組療效比較/n(%)
3.2 兩組治療后的SF-36量表評分比較 見表2。連續治療兩個療程后,兩組SF-36量表評分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優于對照組。
表2 兩組療效SF-36量表評分比較(±s)

表2 兩組療效SF-36量表評分比較(±s)
注:t1=4.215,t2=4.576,t3=3.911,t4=4.100,t5=4.397,均 P <0.001。
組別 生理機能1 社會功能2 心理功能3 精力4 疼痛5觀察組 79.64 ±21.14 78.95 ±20.65 77.74 ±20.62 77.88 ±20.55 81.05 ±19.74對照組 57.74 ±26.22 56.02 ±25.06 57.86 ±25.69 57.33 ±25.15 59.17 ±25.51
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具有病程長、病情頑固、纏綿難愈、復發率高的特點。常規治療方法是抗生素治療,但是這僅能緩解患者疼痛癥狀,黏連消退作用差,長時間使用還會導致機體耐藥性[10]。
中醫學認為該病屬“帶下”、“腹痛”等范疇,主要是由于經期、流產、分娩后,濕熱之邪侵襲胞宮或急性盆腔炎后寒熱之邪與氣血相搏,使氣血受阻,沖任胞宮功能失調所致[11]。在治則上主要是活血化瘀,清熱利濕解毒。我院藤草湯正是該治則之體現,方中的野菊花、蒲公英清熱解毒利濕,木香行氣止痛,桂枝溫經散寒止痛,紅藤、路路通養血活血,通絡止痛;敗醬草能夠抑制病原體的生長,促進炎癥吸收[12],黃芪能托毒排膿;紅花、丹參、丹皮能活血祛瘀,延胡索化瘀止痛。諸藥合用,清熱解毒利濕,行氣化瘀止痛,達到抗炎,消腫,止痛之功效。利用本方灌腸具有非常高的長期療效,其優勢是利用腸壁的半透膜滲透性作用,藥液與腸壁直接接觸,消除患病部位的炎癥,并能有效改善盆腔微循環狀況,松解盆腔黏連,顯著改善炎癥吸收情況[13],具有起效快、操作簡單、創傷小、副作用小,體現中醫特色等優點。
針對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患者心理負擔過重的特點,中藥灌腸結合中醫情志護理對于疾病的治療干預以及康復有著直接關系,通過觀察組和對照組數據發現,抗生素聯合中藥灌腸及中醫情志護理的觀察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單純運用抗生素的對照組,該方法既可提高臨床療效,又能充分發揮協同作用,安全有效,患者容易接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姚奏英,陸 華,尹巧芝.花紅片、婦科千金片治療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濕熱瘀結證180例臨床觀察[J].中成藥,2014,36(1):208-210.
[2]蔡 蘅,葉潤英.100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慢性盆腔痛中醫證型與中醫特色治療[J].遼寧中醫雜志,2013,40(7):1366-1368.
[3]程 紅,李偉莉.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盆腔炎的臨床療效觀察[J].安徽醫藥,2007,11(8):724-725.
[4]樂 杰.婦產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249.
[5]羅頌平.中醫婦科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01.
[6]黃燕婷.中醫情志護理在慢性盆腔炎中的療效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2,22(10):3946.
[7]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245-247.
[8]Ware JE Jr,Sherbourne CD.The MOS 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SF-36).I.Conceptual framework and item selectio[J].Med Care,1992,30(6):473-483.
[9]孟鳳云,易 蕾,蘇小莉,等.SF-36健康簡表在盆腔炎性疾病治療評價中的應用[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5,31(1):178-180.
[10]叢惠芳,高玉娟,李 瑩.中藥湯劑保留灌腸配合微波理療治療慢性盆腔炎的臨床療效觀察[J].四川中醫,2012,25(3):592-593.
[11]牟春芬,韓麗麗.中藥內服加灌腸治療慢性盆腔炎30例療效觀察[J].光明中醫,2010,25(4):643.
[12]沈映君.中藥藥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281-287.
[13]石立立,謝靜燕.抗生素、中藥保留灌腸加理療治療盆腔炎56例臨床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20(29):3692-3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