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煥麗
(河南護理職業學院,河南安陽 455001)
實習護生人際溝通滿意度現狀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
駱煥麗
(河南護理職業學院,河南安陽 455001)
目的:調查臨床實習護生人際溝通滿意度現狀,并分析探討其影響因素。方法: 隨機分層抽取三家三甲醫院的臨床實習護生240名,進行問卷調查,運用SPSS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結果:臨床實習護生人際溝通滿意度總均分低于中間值水平,狀況不容樂觀。其中,“對談話整體性滿意度”維度排一位,其均分為2.98±0.59,顯著低于其中間值水平。而“個人對談話內容反應”和“自由互動”維度依次排第二和第三,其均分分別為1.68和1.05,顯著低于中間值水平。其影響因素分別是年齡、是否擔任學生會(團委)干部、父母學歷、家庭類別、就業意向、專業理論成績及性格類型。 結論:針對不同影響因素,采用相應的教育干預措施,以獲得較高的人際溝通滿意度,營造和諧的護患關系。
臨床實習 護生 人際溝通 滿意度 問卷調查
21世紀的護理教育,要求培養具有綜合素質的專業人才[1],而具備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是其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溝通技能已被國際醫學教育專門委員會列為醫學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的七大領域之一。由此可見,國際醫學教育界對醫學生溝通能力培養高度重視[2]。護生以后走上工作崗位就是護士,具備良好的護患溝通能力,是尋求自身事業發展必備的,也是以后面臨復雜的人際關系,更好地與同事、患者溝通,適應工作環境、工作崗位所必需的。”
1.1 對象
樣本的納入標準:(1)全日制統招護理專業學生;(2)實習醫院為三甲醫院;(3)正處于實習期,已實習時間不低于3個月;(4)知情同意自愿參加調查者。
1.2 方法
1.2.1 問卷調查法
運用問卷調查的方法,隨機分層抽取臨床實習護生240人。一般情況問卷包括學歷、性別、年齡、民族、是否參加過見習、是否學生會(團委)干部、是否獨生子女、生源地、父母學歷、家庭類別、親屬從醫情況、志愿填報情況、就業意向、專業理論課成績、性格類型等。
《人際溝通滿意度量表》,該量表最初是有Hecht于1978年編制,后經孫瑜雯改編,全量表共20題,3個維度,分別是:對談話整體性滿意度、個人對談話內容反應、自由互動。該量表主要用于描述人與人溝通時的情景和行為表現,測量對溝通的滿意程度,是一種單向測量工具。每個條目均采用Likert五級評分法,即“非常符合”、“符合”、“不確定”“不符合”、“非常不符合”,其中正向題依次賦分為5、4、3、2、1分,負向題為題1、3、4、6、10,分別賦值1、2、3、4、5分,全量表得分越高表示個人對與他人溝通的滿意度越高,Cronbach a系數為0.84 (N=400),重測信度為0.85(N=30)。
1.2.2 統計分析方法
對所收集到數據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調查對象的一般統計學資料運用頻數、百分比,人際溝通滿意度總均分及各維度分值采用均數和標準差進行描述;不同人口學特征對人際溝通動機的影響比較運用獨立樣本t檢驗和方差分析進行,檢驗水準a=0.05。
1.3 質量控制
利用臨床實習護生集中開會或聽講座的機會,由研究者本人運用統一指導語親自發放,當場收回,共發放問卷260份,收回249份回收率為96%,有效問卷240份有效率為92.3%。
2.1 一般情況資料

表1 臨床實習護生人際溝通滿意度得分情況表

表2 不同背景的臨床實習護生其人際溝通滿意度的差異匯總(t或F值)
本次調查對象平均年齡為(20.47±1.63)歲,其中男生13人占5.42%;學歷層次方面,臨床實習護生本科學歷的占27.91%,???高中起點)占27.08%,???3+2)占25%,中專占20%;少數民族學生分別占1.67%,有78.75%的護生參加過見習,24.16%實習護生擔任學生會(團委)干部;獨生子女占9.58%,來自農村的護生占71.25%;被調查護生核心家庭、擴展家庭、單親家庭和重組家庭人數分別為75%、22.92%、0.83%、1.25%;親屬從醫的占39.17%;自愿填報護理為67.92%;找機會改行的實習護生占30.42%;80%以上學生均在教學醫院實習;專業理論課成績中等程度以上的占73.46%;外向性格的護生占66.9%。
2.2 臨床實習護生人際溝通滿意度得分狀況
表1結果顯示,臨床實習護生的溝通滿意度總均分為(2.27±0.26)與中間值3.00比較,顯著低于其中間值水平。其中,三個維度得分依次為“對談話整體性滿意度”“個人對談話內容反應”“自由互動”。
2.3 不同人口學特征對臨床實習護生人際溝通滿意度的影響
經方差分析或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如表2所示:從上表可看出,性別、年齡、專業類別、是否擔任學生會(團委)干部、父母學歷、家庭類別、就業意向、實習醫院性質、專業理論課成績、性格類別在臨床實習護生的人際溝通滿意度得分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臨床實習護生人際溝通滿意度總均分低于中間值水平,狀況不容樂觀。其中,“對談話整體性滿意度”維度排一位,其均分為2.98± 0.59,顯著低于其中間值水平。而“個人對談話內容反應”和“自由互動”維度依次排第二和第三,其均分分別為1.68和1.05,顯著低于中間值水平。其影響因素分析如下:
3.1 年齡
不同年齡的臨床實習護生在人際溝通中,在溝通滿意度總均分、以及溝通滿意度中的自由互動維度方面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年齡愈大其在溝通知識掌握、交互作用表現的越好,但在自由互動方面反而不如年齡小的學生做的好??赡茉蚴牵S著自身年齡、知識存儲量的不斷增多,人生觀、價值觀的不斷豐富,臨床工作的得心應手,反而忽略了與他人的互動溝通。
3.2 是否是學生會(團委)干部
結果顯示,是否擔任學生會(團委)干部的臨床實習護生,其人際溝通滿意度除了個人對談話內容反應維度得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外,其他方面得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即其均分水平為擔任學生會(團委)干部>未擔任學生會(團委)干部。學生干部是由學生中的優秀分子組成,是學生與學校聯系的橋梁和紐帶,有著承上啟下的中流砥柱的作用,在工作中要獨立處理解決學生之間各種紛雜的關系和事務,無形之中其決策能力、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都得到了鍛煉和提高。正如一位曾在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心工作多年的教師[3]說: “通過對我校畢業生在招聘會求職過程中的普遍現象進行調查分析發現,用人單位在招聘時都比較青睞學生干部和學生黨員,倒不是這類學生的專業水平比普通大學生更優秀,而是這些學生有著較強的人際交往能力,善于與人協作。”同時,也驗證了良好的人際交往和溝通能力已經成為現代社會衡量人才質量的重要參數之一。
3.3 父母學歷
父母學歷不同顯著影響著護生的人際溝通能力,父母學歷相對較高的護生其人際溝通能力也相對較高。有關調查數據顯示[4],就整個人群而言,父母學歷高對孩子學業有正面影響,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群的孩子的學業水平,要高于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群的孩子。同時,有關專家分析,低學歷家庭的孩子學業水平不如高學歷的家庭,更多的可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家長在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學習意識、人際交往等方面會對孩子產生言傳身教和潛移默化的影響,尤其是對孩子閱讀習慣和積累上的影響要更積極一些。由此可推斷,父母為高學歷的護生其人際溝通能力方面也會受其父母的耳濡目染而相對較高。
3.4 家庭類別
重組家庭的護生其人際溝通滿意度最好,其次是擴展家庭、核心家庭,單親家庭護生的人際溝通能力最差。究其原因,可能與其家庭特點有關。隨著我國離婚率逐年升溫,重組家庭也愈來愈多,這些孩子面對比較復雜的家庭環境,不得不去積極適應,其人際溝通能力不得已也得到了相應提升,而優于其他三組家庭的護生;擴展家庭則成員多,層次多,一般都是三代同堂,除了父母還有祖父母,孩子從小享受兩代人的關愛,在與祖父母、父母的相處過程中學會如何與人相處,交往方式多樣化,交往能力較強;而核心家庭中,家庭成員一般比主干家庭少,子女對家庭的依賴性強;單親家庭不完整,父母由于在精神上受到一定程度的打擊,一般很難以正常的心態對待子女,要么過于嚴厲,要么過于疼愛,這都會影響子女的心理狀況及與人相處的能力,因此,此類家庭的子女比較敏感、脆弱,較難與人相處。
3.5 就業意向
將三組就業意向經方差分析后結果顯示,畢業后打算長期從事護理工作的護生其人際溝通能力高于畢業后找機會改行和立即改行的護生。這一結果,警示護理教育和管理者要想確保護理隊伍的不斷壯大、減少護理人才的流失,其最關鍵的一步就是要提高臨床實習護生的職業認同感。因為,護生是臨床護理隊伍的后備力量、生力軍,護生就業意向的飄搖,將嚴重影響護理事業的發展。
3.6 專業理論課成績
本研究顯示,專業理論課成績好的護生其人際溝通能力也較強。古語說的好,“胸藏文墨虛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睆氖屡R床護理工作也不例外,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是基礎,熟練的護理技能是保障,只有這樣當與周圍的人進行溝通交流的時候,別人才能更加信服你,從而提升自身的人際溝通的主動性和滿意度。
3.7 性格類型
內向性格與外向性格的臨床實習護生除了在溝通技巧中交互作用一維度差異不顯著外,在溝通動機、知識、技巧以及溝通滿意度的各個方面的得分均有顯著性差異,即外向性格的臨床實習護生的人際溝通滿意度均好于內向性格的學生。與譚亞蒲[5]等人研究結果一致,不同人格特征實習護生的溝通能力存在差異,與其性格特征有關。
實踐調查表明,臨床護理工作需要用70% 的時間與他人進行溝通交流,護生人際溝通滿意度的高低,決定其臨床護理工作質量的優劣。因此,無論是臨床護理管理者還是護理教育者都應高度重視護生人際溝通能力的培養與提高,根據護生的不同特征因材施教,正確引導學生創建和諧的人際關系。
[1]黨小麗,李俠.護理臨床教學中加強護生護患溝通能力培養的探討[J].基層醫學論壇,2008,8(12):736-737.
[2]宋戰路,楊建勛.高職學生溝通能力培養的思考[J].科教創新導報, 2011,(8).
[3]王東,吳翠珍.淺談加強大學生溝通能力的重要意義[J].科教縱橫, 2009,(4):224.
[4]http://www.zhuzhouwang.com/portal/xw/zzxw/bbrd/webinfo/2011/ 05/13/1302589301850732.htm[OL] 2013-2-20.
[5]譚亞蒲,李小瓊,趙海紅等.實習護生人格特征對人際溝通能力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09,24(17):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