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錢麗娜 小福子
難以取悅的法國人
文/錢麗娜 小福子

在我的想象中,法國是一個時尚國度,許多我可望而不可即的大品牌都來自這里。原以為法國人一定是個趕時髦的群體,可當我來到這里才發現,法國人的穿著十分低調。比我早來的同事告訴我:“法國人一點兒都不時尚,甚至很土、很復古,很多時候他們是在跟時尚對著干。”
上班第一天,我就見識了法國人的不時尚。那天正巧有稅務局的工作人員來公司,我不會法語,接待時自然用英語跟她對話。沒想到她卻用英語對我說:“對不起,我不會說英語,請你說法語。”她堅持要求請個法語翻譯。我后來才知道,幾乎所有的法國人都是如此—正因為全世界都說英語,所以他們偏偏不,他們討厭跟風。
三角塔是巴黎市區30多年來唯一準備修建的一座高層建筑,本來要建到50層,可是拖了30年也沒建起來。法國人說,他們有凡爾賽宮、巴黎圣母院、蓬皮杜文化藝術中心等,這些建筑都不高,卻享譽世界。他們不羨慕其他國家的高層建筑,只要影響力深遠的建筑。
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數法國人也對時尚不感冒。我的房東盧瓦太太就非常守舊,她的電視機是用了幾十年的黑白電視,聽歌是用20世紀20年代的老播放機,梳妝臺和碗柜有著上百年的歷史。盧瓦太太說,世界上新鮮的東西太多了,古老的東西卻越來
越少。只有暴發戶才喜歡跟風,不停追求那些新鮮玩意兒,真正的貴族都有自己的堅守。
法國人聚會時很少搗鼓手機,我以為這是他們的禮貌使然,但后來發現并非如此。
一些法國朋友也苦口婆心地勸我成為“斷網族”,他們的理由是:“聚會時你幾乎不跟我們說話,一直低頭盯著手里的小屏幕。”“你的心情為什么不跟我們分享,而要第一時間和網友分享?”
于是,我也嘗試著斷網。一開始真的很困難,但等我慢慢適應后,才發現其中的妙處:可以用玩電子產品的時間去運動,用眼睛細致入微地觀察周圍的人和環境,用心細細地品味咖啡、美酒和美食。
而且我看到了另一個真實的法國—法國女人表面上看起來很隨意,但仔細看就會發現,她們的臉上有看不出化妝痕跡的妝容;她們的衣服雖不花哨,跟流行色也不搭界,但是,她們喜歡搭配一些精巧的飾物或美麗的絲巾,這些衣服、飾品和絲巾,很多是純手工制作的。一些人家的家具和各種擺設也是純手工制作的,這些物品不僅經久耐用,而且有特殊意義,可以世代相傳。
很多法國人都有一項特殊的愛好,比如有人是機械達人,有人是帆板達人,還有人能說七八種語言,他們用大量的時間把自己的愛好發展到極致。我終于明白,法國之所以有這么多奢侈品牌,可能正因為全世界的主流人士都去擁抱工業和虛擬的網絡,而他們反倒去固守那些傳統的手工藝。結果,這些最傳統的工藝和用最原始的制作方法生產出來的東西,又反過來成了時尚界趨之若鶩的奢侈品。
目前,法國還擁有3.3萬名手工藝人,200多個傳統領域的手工技藝。他們認為,這些古舊的東西和“活”的技藝遠比現在流行的東西更有價值。
也許我們該學學法國人,不盲目趕時髦,內心有一種古典的堅守。這樣我們才不至于眼花繚亂,也不會因為走得太快而丟棄了靈魂。
(牛 紅摘自樂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