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洪玉娥
腦梗塞離你遠不遠?
◎文/洪玉娥

專家介紹:
洪玉娥,女,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廣德路院區)老年醫學科科主任,神經內科主任醫師,安徽醫科大學兼職教授,安徽省睡眠研究會理事,安徽省老年學學會醫學分會常務理事,1986年畢業于安徽醫科大學醫學系,從事內科、神經內科臨床工作近30年,尤其對腦血管疾病、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性疾病、癲癇及頭暈等有豐富的診治經驗。
腦梗塞是一種我們常常聽說,卻并不十分了解的疾病。對于不了解的疾病,我們往往有一種莫名的恐懼,今天我們就對腦梗塞的一些知識,做一個詳細的講解,幫助大家了解腦梗塞。
腦梗塞規范名稱為腦梗死,又稱缺血性腦卒中,是指因腦部血液循環障礙,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腦組織的缺血性壞死或軟化。主要包括腦血栓形成(是指腦動脈壁發生病變使管腔狹窄甚至閉塞)和腦栓塞(是指血栓隨血流進入腦動脈造成腦動脈閉塞)。在我們實際工作中使用腦梗塞較多,有時診斷為腦梗死,患者則談虎變色,其實它們是同一個概念。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多種原因會或多或少地出現身體的不適,但是一旦出現下列癥狀,請您及時就診,因為這些表現是腦梗塞發病前先兆,不可掉以輕心。
1.在非體位改變的情況下突然出現一過性眼前發黑,看不見物體,數秒或數分鐘即恢復常態,既沒有惡心、頭暈,也無任何意識障礙。這是因視網膜短暫性缺血所致,為腦血管病的最早報警信號。
2.軀體感覺與運動異常,如發作一側面、舌、唇或/和肢體麻木;一側面部、上下肢力量減弱、不受支配,手握物體忽然掉落;原因不明的跌倒,走路時一只腳拖地或行走向一側傾斜,甚至不能站立行走。
3.困倦與嗜睡,表現為哈欠連連,這是呼吸中樞缺氧的反應。隨著腦動脈硬化加重,動脈管腔愈來愈窄,腦缺血嚴重惡化。80%左右的人在缺血性腦梗塞發作5至10天前,頻頻打哈欠,所以,千萬不要忽略了這一重要的報警信號。
4.語言與精神改變,指發音困難,自覺舌頭不聽使喚,說話吐字不清,甚至不能說話;個性突然改變,沉默寡言、表情淡漠或急躁多語、煩躁不安,或出現短暫的判斷或智力障礙,嗜睡。
5.短暫性視力障礙,表現為視物模糊,或視野缺損,看東西不完整,這種現象多在一小時內自行恢復,是較早的腦梗塞預報信號。
6.出現口角歪斜、流涎、進水嗆咳、吞咽困難等。
如果出現上述腦梗塞發作前征兆時一定要及時前往專業的腦血管治療中心就診,在醫生的指導下做頭顱CT/MRI檢查,進行血液檢查,并尋找相關的危險因素,提前預知病情,做好預防措施。一旦發現有腦梗塞的病癥,及時治療,以免延誤病情,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什么是短暫性腦缺血(TIA)發作呢?TIA俗稱小中風,是顱內病變引起的一過性或短暫性、局灶性腦或視網膜功能障礙,表現為肢體短暫性的活動障礙、麻木無力,或眩暈、黑朦、失語、吞咽困難,臨床癥狀一般持續10~20分鐘,多在1小時內恢復,不超過24小時。不遺留神經功能缺損癥狀和體征,影像學檢查無責任病灶,但可反復發作,每次發作表現基本相同。由于臨床癥狀在短時間內恢復,容易導致患者忽略,延誤病情,最終造成嚴重的后果。
TIA是腦梗塞的高危因素,TIA患者發生腦卒中的機會明顯高于一般人群。當你一旦出現TIA,應立即來醫院就診,新近的神經影像學檢測技術,如DWI、PWI、SPECT等有助于TIA的早期診斷,要盡快確定病因以判定預后,并對其積極進行治療。
通過上面的敘述,我們對腦梗塞有了初步的了解。腦梗塞已成為我國第一大致殘和致死疾病,但大家也不要過于擔憂,這不是不可預防的疾病,提前預防就可以大大降低腦梗塞的發病率,即使已有腦梗塞也可將再發的風險大大降低。那么哪些人易得腦梗塞呢?如何預防呢?
高血壓是引起腦卒中最重要的危險因素。據統計,70%~80%腦卒中病人都有高血壓,故控制好高血壓,可減少腦梗塞的發生率。很多患者對高血壓病的認識有三個誤區:不愿意服藥,不難受不服藥,自行停藥,服藥無規律。其實高血壓病是一個隱形殺手,無明顯的臨床表現,但沒有癥狀并不等于沒有損害。不按病情科學服藥,有的高血壓病患者不到正規醫院就診,自行服藥。此外老年高血壓病患者,多存在老年共病,服藥時要兼顧各種合并癥,且不宜將血壓降至太低,尤其要注意不要睡前服用降壓藥,否則易引起腦梗塞的發生。
除高血壓外,糖尿病、心房纖顫、高脂血癥、肥胖以及吸煙、飲酒者都是腦梗塞的易發人群。目前研究顯示,高尿酸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也是腦梗塞的危險因素。長期精神壓力大、脾氣暴躁者腦梗塞發病率也較普通人高。這些因素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通過健康的生活方式,再輔以必要的藥物,都可以有效預防發病。
血液粘度增高會引起血流阻力增加,使血流速度減慢,最后導致血流停滯,直接影響臟器血液供應,導致疾病的發生。高粘血癥者(指纖維蛋白原、血脂、紅細胞增高、高凝等原因造成的血液粘滯度增高的病人)應引起注意,應當每年做一次詳細的全身體檢,尤其應該注意自己的血液指標,防患于未然。
育齡期婦女服用避孕藥可增加血液粘度,從而增加腦梗塞的風險。
影響腦梗塞發病的還有一部分不可控的因素。有該病家族史者如父母、兄弟姊妹有腦梗塞者,一定要提前做好防治,這樣可大大降低腦梗塞發病率。
腦梗塞的發病率較高,有不少老年人都患過這個病。它的治療難度非常大,但得了腦梗塞,并不等于絕望。
1.盡早住院治療及康復訓練是關鍵
患者及家屬要注意,因為腦血管病具有起病急的特點,所以治療一定要爭分奪秒。腦梗塞有一個發病6小時“時間窗”,即發現急性腦梗塞的最初3小時內,治療對大多數患者是最有效的,3至6小時對部分患者可能有效,可使堵塞的血管再通,腦組織功能不會嚴重受損,后遺癥很少。因此,對于腦梗塞來說,治療的早晚是決定預后的關鍵。
很多人錯誤地認為康復治療一定要到后遺癥期才能開始。正是這種觀點使不少患者錯過了最好的康復時機(發病3個月內)。正規康復訓練開始的越早,康復效果越好。一般來講,只要病情平穩,康復訓練即可開始。提醒廣大腦梗塞患者,一定要抓住最佳康復治療時間,爭取恢復到最好效果。

2.調整心態,積極配合
很多人得病后脾氣暴躁,情緒變化大,或是愁眉苦臉,對治療沒有信心。患者家屬一定要開導患者,讓患者保持一個積極良好的治療心態,善于控制不愉快的情緒,在康復過程中,患者的每一次小進步,家屬都要給予贊揚和鼓勵。只有這樣才能使腦梗塞患者早日恢復正常的生活,有利于病人身心健康,否則將有復發的可能。
3.預防勝于治療
一些患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心房纖顫、高尿酸、高同型半胱氨酸等疾病的人千萬不要大意,要積極控制這些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還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合理控制體重,禁煙酒,避免情緒激動、勞累等,從而減少腦梗塞的發生。至于那些已患有腦梗塞的患者,更需積極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各種危險因素,并要定期到醫院復診,與你的主管醫師保持聯系,及時調整治療方案,避免腦梗塞的復發。
腦梗塞發病非常突然,但并不是偶然的,因為患這種疾病的人大多數患有高血壓或者糖尿病,生活不規律或吸煙飲酒、肥胖等等。那么腦梗塞在飲食上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1.盡量保持患者平時的飲食習慣,做好患者的飲食調養。大多數患者因缺乏食欲而少食甚至拒食,直接影響營養的攝入。因此宜選擇營養豐富、清淡宜口的食品,食物溫度適中,無刺、無骨,易于消化,要定時定量,葷素結合,少量多餐,且以早、中餐為主,避免晚餐過飽,保證其吃飽吃好,防止營養不良。
2.限制總熱量,限制脂肪攝入量。若連續長期進食高脂肪、高熱量飲食,可使血脂進一步增高,血液粘稠度增加,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容易形成,最終導致血栓復發。故每日膳食中要減少總的脂肪量,減少動物脂肪、動物食品和動物油攝入,減少反式脂肪酸攝入(主要來源為含人造奶油的食品,包括各類西式糕點、巧克力派、咖啡伴侶、速食食品等)。每天攝入的熱量應與消耗的熱能保持平衡,饑飽適中,體重不宜過重,最好能夠達到或維持理想體重,這樣對全身各內臟的生理功能有益。
3.限制鈉鹽攝入。腦血栓的病人多合并高血壓病,食鹽的用量要小,每日食鹽3克即可,可在烹調后再加入鹽拌勻。可利用醋、檸檬汁、蘋果汁、番茄汁、芝麻醬等各種酸味調味汁來增添食物味道。
4.限制精制糖和含糖類的甜食,包括點心、糖果和飲料的攝入。由于體內的糖會轉化成脂肪,并在體內蓄積,會增加體重、血糖、血脂及血液粘滯度,對腦梗塞的恢復極為不利。
5.適量增加蛋白質。由于膳食中的脂肪量下降,就要適當增加蛋白質。適量攝取蛋白質還可強健血管,可多食牛奶、雞蛋、魚類等含有優質蛋白的食物,每日要吃一定量的豆制品,如豆腐、豆干,對降低血液膽固醇及血液粘滯有利。
6.注意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的補充。適量增加新鮮蔬菜和水果,蔬菜、水果是維生素、無機鹽和纖維素的良好來源,還有利于降低體重。
7.腦梗塞的飲食還要注意多飲水。尤其在清晨和晚間,清晨飲水可沖淡胃腸道,水分進入血液后,隨活動以汗液和尿液的形式排出體外,晚間活動量小,睡眠前飲水的最大好處是可以稀釋血液,防止血栓栓塞。
8.忌嗜煙、酗酒。煙毒可損害血管內膜,并能引起小血管收縮,管腔變窄,因而容易形成血栓;大量飲用烈性酒,對血管有害無益。據調查,酗酒是引起腦梗塞的誘因之一。
9.忌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等。如辣椒、生蔥、大蒜、花椒、麻辣火鍋等。
1599402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