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黃鑫宇
中民租賃的起飛時刻
文/本刊記者 黃鑫宇
憑借天然資本優勢,再加上清晰的內部戰略體系,中民租賃正在這個產業的“黃金時代”穩健起飛。

湯敏說:中民租賃成立伊始,董事會就非常明確地提出,要經得起誘惑、要堅定不移地去做減法。
“剛剛跟空客簽了100架直升機的采購協議,我們希望在比較短的時間內成為中國最大的直升機出租人。”這是湯敏以常務副總裁兼CFO身份,在剛落幕的“第二屆全球租賃業競爭力論壇”(天津)媒體專訪中底氣十足的一句交待,雖然他所服務的中民國際融資租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中民租賃”)正式成立僅5個月有余。
而就在9月份,包括租賃企業在內的中資企業訂購300架波音飛機,成為萬眾矚目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美第一單。“現在的機會確實很好。”湯敏很肯定這一點。企業自身強大的資本背景再加上宏觀環境利好,構成了他的信心來源。同時,在未來可期的巨大市場空間里,中民租賃也已憑借精準的產品和并購戰略做好了應戰準備。
在近1小時的專訪中,“中民投”這3個字17次被湯敏提到。其更為準確的名稱是“中國民生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中民投則是業內對它的習慣稱呼。這是一家由全國工商聯牽頭組織、59家知名民營企業發起設立的大型投資公司,號稱“中國最大的民營投資集團”。中民投2014年5月在上海注冊成立,注冊資本500億元,由民生銀行前董事長董文標出任董事局主席。今年4月,中民投和韓國韓亞銀行共同出資設立中民投旗下第七家子公司,也是其首家中外合資子公司——中民租賃,由中民投控股。中民租賃計劃注冊資本金60億元,首次注冊資本金30億元。曾確立租賃行業會計核算和信息披露的新框架、新體系的原民生金融租賃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CFO王蓉,成為中民租賃的首任董事長兼總裁。此外,從靈活性的角度考慮,中民租賃選擇在商務部取得牌照。
宏觀環境對租賃業連續釋放的“頂層關懷”,則構成了包括湯敏在內的國內租賃業者第二份底氣。9月7日、8日,國務院連續下發68、69兩個針對融資租賃業的文件——《關于加快融資租賃業發展的指導意見》、《關于促進金融租賃行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到2020年前“顯著提高滲透率、發展龍頭企業和完善監管體系”等三大目標。多位業內大佬均表示,“這是第一次從國家戰略層面,對國內的融資租賃業者做一頂層設計,將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未來幾年,將是中國租賃行業的黃金期”。這些政策動力,很快在隨后的重大外事活動——習近平訪美中得以印證,如前文所述,本次中美兩國在民航領域的合作,也成為中國租賃業者深度參與國際經濟合作的重頭戲。
湯敏肯定了宏觀環境傳遞過來的利好。 以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及“專業化、投行化、國際化”為定位的中民租賃,股東品牌效應、多元化融資租賃渠道優勢以及租賃專業團隊等都成為其綜合優勢。但面對“走出去”,在國內外資產大并購的誘惑面前,湯敏和中民租賃選擇做減法。
“我們這個團隊的成員們,其實在這個圈里已經侵染了幾十年的時間,從中國融資租賃業最早的幾百億元規模,到現在的幾萬億元市場空間,我們中很多人都是親身經歷的”。不畏過往、只念將來,湯敏接著介紹,“中民租賃成立伊始,董事會就非常明確地提出,要經得起誘惑、要堅定不移地去做減法。我們確實看到了一些很熟悉的客戶、非常好的項目、也很安全,但是它只要不屬于直升機、船舶、新能源以及信息設備等戰略方向,我們就都要Say No。”湯敏強調,其所有的人員與資源,全部都是朝著這幾個方向來集中或配置的。
在本次天津論壇上,有很多業者認同目前中國租賃業是“第三階段”,即數量的增長與精細化的分工合作同生的一個階段。總量的增加會加劇行業淘汰,第三階段競爭可能會更慘烈,而更多公司會圍繞某些特定行業精耕細作。“因為,如果你不聚焦的話,會很難生存,簡單粗放式地做資金的供給者,很難去謀求新階段下的生存與發展。”湯敏解釋道。
“我們希望在直升機、船舶、新能源和信息設備等幾個重要的細分領域發現一些優秀的客戶,形成一些優良資產,今年目標大約是100億元左右,明后年我們希望能有一個快速成長,我們計劃在三年之內能夠達到400至500億元的規模。中民租賃計劃通過兩種方式推進,一方面是通過自己的一單單業務投放累積形成租賃資產,另一方面希望通過直接的購并機會迅速擴張,而這兩者間是相互結合的。”
直升機毫無懸念成為目標最為明確、最能體現中民租賃戰略思路的業務板塊。“我們用了一個業內首創的內部評級方法,進行了一個全行業的篩選,目前與幾個比較大的直升機供應商都已經簽了戰略協議或商務合作合同。”就在采訪湯敏之前的一周,中民租賃在天津直升機博覽會上簽下了這份100架的采購單,“這些飛機從明年開始就將陸續交付使用”。
中國整體消費升級時代的來臨,成為中民租賃直升機戰略方向確定的最大動力。“中國作為世界上第二大高速公路擁有國、最大的汽車消費國,在多數省份卻沒有一個系統的高速公路空中救援服務和網絡的存在,這顯然是不對等的”。此外,關于直升機的市場前景,湯敏主要歸納為深度、廣度都有極大的拓展空間,如旅游觀光、海上石油平臺運輸、物探以及森林的巡查、警用等等,“美國現在有一萬多架直升機,而中國十三億人口,卻只有幾百架。因此,我們認為直升機市場可能會有一個爆發式的增長。”
船舶業務——眾所周知,整體行業屬于市場低點,中民租賃選擇進入則體現出其對結構性機會的把握上。“這個行業雖然在低谷,但行業是不會消失的,整個航運在全球化過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在行業低點時,你去進入、去持有一些資產,它的成本價格是比較低的,另外就是可以獲得一些優質的,甚至是最有實力的大客戶。在過去,很多企業是很難去合作的,但現在門檻變低了,你完全有可能與業內最有實力與影響的客戶進行條件最理想的合作”。不同于其他競爭對手,中民租賃不會選擇大批量地介入船舶航運市場,“但是在一些有新機會的節點上,我們就會出現。”
而新能源戰略的確定,同樣可以感受到中民租賃圍繞消費升級、服務民生布局的意圖。“我們認為新能源是符合國家發展方向的,首先來自國家的能源安全考慮,其次則是環保的無形壓力”。湯敏及中民租賃團隊注意到新能源經過前一階段產業整合、重構,行業進入一種平衡。“國家的支持更加精細、明確,金融業的資本操作也更加具有經驗。據我所知,一些銀行開始在看光伏項目、給這些項目提供資金,更多的投資人也參與進入,這個市場正在重新變得活躍起來。”基于此,新能源也成為中民租賃的一個明確而重要的戰略板塊。
但正如國外同行ING租賃全球總裁Patrick Beselaere所言,“政策因素始終左右租賃業者市場空間”。以直升機為例,湯敏也以自己的解釋應和了這種“左右說”,“目前對中低空的開放,因為涉及到國家安全,所以該領域的開放度與開放的速度是很難判斷的,但一旦放開,那么這個市場就是井噴似的發展。中國租賃業具體的發展速度還是要受制于一些大的政策,這些政策如果能夠很快突破,則這個市場會成長得非常之快,如果政策突破得慢,這個市場就是一個穩步成長的市場”。
就在三個月前,在國際租賃江湖非常有地位的Amembal&Halladay董事長兼CEO阿曼波受聘成為中民租賃的首席顧問。
談及這位更具戰略合作意味的顧問,湯敏表示,“我們的控股方是中民投,而它本身是中國最大的民營投資集團,在我們的DNA中具有很大一部分投行基因。在全球范圍尋找境內外合適兼并的公司、實現跨越式的增長,我們希望在這方面可以發揮阿曼波先生的影響力與作用。另外,我們要在境外拿資金、購買租賃物、再租給境外的承租人,為開展國際化的業務,我們需要在當地接觸到資金的提供方、承租人,包括與當地租賃公司伙伴的合作等等,在這些方面事先也要有一些牽線、搭橋的工作。”
從時間表上看,中民投從開始申請到注冊下來只有短短幾個月時間,據悉,是由李克強總理親自批準的。由此可見,在服務國家制造業“走出去”及“一帶一路”戰略中,中民租賃的母體與國家戰略的切合度相當之高。
“我們的國際化有三重體現,一是配合集團整體戰略,做好一名追隨者。例如,中民投在印尼投有一個規模較大的產業園,很多中國制造業者聚集在產業園里,實現中國產能的國外釋放。我們就會跟隨中民投,在這個產業園做他們所需要的設備、工程機械等方面融資租賃的配套支持。二是我們自己本身也是一家國際化公司,是中民投與韓國最大的商業銀行——韓亞銀行的合資產物,國際化的背景下70%~80%的團隊成員都可以雙語工作。三是我們業務的國際化內質屬性。直升機、船舶、新能源這些業務本身具有天然國際化特性。”湯敏表示。
雖然,湯敏并沒有透露太多中民租賃目前感興趣的海外并購、國際化發展區域,但他仍強調中民租賃會關注“反周期的機會”、“收購同業,實現迅速擴大規模”,“上個月我們去了幾個國家,接觸過很多經歷過行業周期的投資人和銀行家,大家雖然比較謹慎,但同時也都有些躍躍欲試,因為現在是一個比較好的機會。”
作為一家有投資基因的租賃公司CFO,應該是偏愛海外并購的“急先鋒”,還是講求風控、精益化管理的“踩剎車”者?
“這是一個好的CFO所必須要面對的問題。”面對這個問題,湯敏前傾身體,頗有興致地分享了他的實務感受,“作為一個經營團隊,就必須要努力實現股東的目標和戰略;但對我們工作來講,跑得快、又要跑得很穩,需要很強大的平衡智慧。”
“今年我做100億元,明年是200或300億元,這個增幅是非常驚人的,但無論你是做到何種程度,你資產負債的匹配、流動性風險的管控,以及整體內控的管理或是控制等等,都是不允許出現脫節的,但很多時候這兩者間是矛盾的。”湯敏也坦言,“無論中民投或是中民租賃,我們有很大的規劃與戰略目標,所以這對于CFO來講是非常大的挑戰。”
一方面,湯敏鼓勵大家走出去,鼓勵所有的業務人員去尋找新增業務或者兼并收購的機會,“因為這是我們的戰略規劃,是與母集團聯動的相關計劃,你必須要去完成。”但另一方面,湯敏可能又是第一個“挑刺兒”的人,“業務人員拿來的任何一個項目,我都會去看它的問題和風險在哪里,而且往往我本人的質疑可能是最多的,我會說你這個項目有很多的風險,你必須要考慮到最壞的情況;當大家都在認為好時,我可能又會思考那些負面的東西假如出現了,該怎么辦?”
在采訪中,湯敏的笑容與快速反應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在團隊中,他也會去主動鼓勵大家去發現新的商業機會和并購對象,“在中民租賃會有一套專職風控團隊和機制,我需要保證這個并購的機會是安全的,是符合我們并購方向的,如果能夠保證兩者間動態平衡好,我認為就是一位稱職的CFO”。
除了風控機制的存在外,中民租賃還有自己的激勵機制與之相配套。“當大家裹足不前時,我們也會有一系列的政策去鼓勵大家,讓大家去勇敢地找項目。業務人員只要找到了項目,我們有可能最終并沒有投資,但仍會有激勵,我希望可以激發大家找到最合適的項目為止。”
“對于CFO而言,需要隨時調動你手上這些資源,也需要充分考量速度與風險的平衡,最終的風險一定要把控住。”中民租賃的這位CFO最后這樣跟我們分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