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尼古力·吾買爾
摘要:至2013年年底,我國公路總里程達到424萬公里,居世界第一;國家高速公路網基本建成,高速公路總里程達到11萬公里。交通運輸部在《公路水路交通“十二五”發展規劃》中,將智能交通列為交通科技重點發展領域。本文主要闡述新疆地區智能交通系統的發展現狀,分析新疆地區當前的智能交通系統技術人才需求,以新疆交通職業技術學院交通安全與智能控制專業為例,介紹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專業建設成果。
關鍵詞:智能交通系統;新疆智能交通發展;技術人才培養;交通安全與智能控制專業;專業建設成果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52-0224-02
一、新疆地區智能交通系統發展現狀
新疆有2個地級市,7個地區,5個民族自治州和4區直轄市。從20世紀80年代之后,新疆國民經濟發展步入快速增長期,公路交通需求強勁增長,各地區加快公路建設步伐,公路基礎設施建設發生了歷史性的轉變。目前在新疆部分地區高速公路收費管理利用智能化系統技術,以ETC不停車非現金收費和MTC半自動收費方式相結合、手工和非手工方式完成車輛通行費的征收,將收集的車輛信息傳遞到交通信息平臺,實施了智能化交通控制和管理。隨著城市規模快速擴大和城市人口、車輛迅猛增長,交通擁堵、停車供需矛盾等問題在新疆逐步顯現,實施城市道路交通智能化管理與控制勢在必行。近幾年來新疆機動車和駕駛人的總量分別約以17%和19%的速度在遞增,其中,烏魯木齊市機動車數量正以每月4300輛左右的速度迅速增加。按照這個速度發展下去,到2015年,全區機動車保有量將超過600萬輛,駕駛人數量將超過770萬人,均比現有車輛和駕駛人數量翻一番,交通壓力大,智能交通建設預期需求旺盛。目前,新疆首府烏魯木齊市的城市道路總長1739.62公里,從2011年8月城市智能公交BRT通車后,先后建設了“GPS智能調度”、“公交車輛車站視頻監控”、“公交BRT智能調度指揮”三大系統,構建了公交智能化運營管理平臺。
二、新疆地區當前智能交通系統技術人才需求分析
隨著公路交通的快速發展,交通智能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未來的5年,新疆區域智能交通行業和企業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的安全管理、智能公交運營管理、智能監控系統集成與維護、道路交通信號控制、智能停車施工與管理、高速公路收費監控系統設備管理與維護、車輛治超檢測與管理等方面,對專門化的服務人員、技術人員、開發人員和項目施工技術人員的需求將會增多。
業內人士推算,新疆“十二五”期間需要從事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人才共計800人左右,高速公路收費監控系統的施工、維護和技術管理的人員500人左右,從事智能公交運營管理、維護、技術人員1800人左右,治超檢測與安全人員680人左右,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系統和智能交通系統調度管理運作方面,烏魯木齊市需要1000人左右,其他市州需要6000多人,共計需求9160人左右。根據以上人才需求情況,大力發展新疆智能交通系統技術,培養大量的綜合素質高、實踐能力強的技能型技術人才是一項非常迫切的任務。新疆交通職業技術學院交通安全與智能控制專業是中央財政支持的全國高等職業院校提升社會服務能力、促進產業發展建設的專業,本專業具有良好的發展背景,能夠為新疆地方經濟的發展和交通行業的智能化、信息化建設培養技術人才。
三、新疆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特色專業——交通安全與智能控制專業建設成果
1.分析專業人才需求、確定專業崗位群、設計專業核心能力培養體系。交通安全與智能控制專業是中央財政支持的全國高職院校提升社會服務能力、促進產業發展建設的專業之一,是新疆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建設的特色專業。2008年通過自治區教育廳的審批,2009年開始招生。目前,新疆暫無高職院校開設本專業,該專業屬于自治區唯一的服務于智能交通行業或企業,且針對性較強的特色專業。學院近年來不斷加大對專業建設的資金投入力度,辦學水平不斷提升,現已形成良好的教學環境。本專業以社會需求為依據,結合新疆智能交通技術和公路機電技術應用類企業發展特色及智能交通行業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通過專業人才需求調研,依照交通安全與智能控制專業相關的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由行業企業專家、職教專家、專業教師等共同研討,確定專業培養目標,構建了交通安全與智能控制專業的課程體系。我院交通安全與智能控制專業學生核心能力培養集中在城市道路、高速公路、智能監控、智能公交運營管理等領域,工作崗位分別是安全管理員(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方向)、收費員、監控員、機電系統維護員、智能公交調度員、網絡管理員、網絡設備調試員、監控設備維修工、計算機操作員等。
2.明確專業培養目標、構建“理實一體”的專業課程體系。交通安全與智能控制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確定為:本專業面向高速公路、城市道路、智能樓宇、智能公交運營管理等領域第一線,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組織紀律、安全意識、質量意識、敬業精神和團隊協作精神強,具有監控系統、收費系統、安全系統、網絡系統和智能控制系統必備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具有良好的職業素質,掌握設備使用與維修、系統集成與維護管理等方面的知識,懂系統、精設備、會技術管理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從培養目標出發,以職業素質與道德教育為基礎,以專業核心技能培養為主線,緊密聯系高速公路、城市道路、智能樓宇和智能公交運營管理等相關企事業,對收費系統、監控系統、安全系統、智能控制系統和網絡系統的集成、安裝、運行與維護管理的各工作任務進行分析,整合形成綜合能力領域,構建了“理實一體”課程體系。
3.推進校企對接、強化實踐育人、提升實踐教學能力。在專業建設過程中注重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依據專業“實習基地共建,人才培養共育,教學效果共評”的運行機制,分析校企各自的利益訴求點,找準合作點。
校企共同開發專業課程,課程對接崗位。以崗位職業能力和職業資格標準為依據,以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為出發點,與行業企業合作開發緊密結合生產實際的核心課程和實訓教材,改革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突出實踐技能培養,注重實踐操作能力的考核。基于學生就業和崗位準入的要求,實行了“雙證書”制度,使教學計劃同職業資格考證相銜接,把職業資格培訓與鑒定正式納入教學計劃之中。通過調查畢業生就業情況,聽取企業專家意見,確定本專業學生可獲取的職業資格證書種類,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就業意向或興趣愛好選擇考取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為就業上崗創造必要的條件。充分利用校慶合作共建的校外實訓基地資源,根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每學期組織學生去合作企業施工場地、高速公路收費站實地進行專業實習3~4次。給學生提供真實的教學環境,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也提高了教學質量。每年有35~40名學生到合作企業進行一年的崗位實習鍛煉,在解決學生實習問題的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就業平臺。
4.依托行業優勢、爭取行業支持、提高辦學能力。交通安全與智能控制專業在我院擁有六年多的歷史,依托交通運輸行業的發展,借助行業優勢形成行業辦學的濃厚氛圍。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聘請了行業專家,成立了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依托行業建立了多個校內外實習基地。2011年充分利用自治區公路管理局捐贈的價值100萬元的高速公路收費站整套設備,在行業技術人員的協助下,校內專任教師和本專業學生一起建成了校內實訓室,在專業核心課程課內實訓和技能訓練綜合實訓中得到充分利用,提高了教學質量。同時行業技術骨干聘請參與實踐教學,主持和參與本專業相關的集中綜合實訓,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實操能力和取證率,也為其他校內專職教師提供了良好的學習機會。
5.突出實踐教學,零距離崗位訓練,提高學生綜合能力。交通安全與智能控制專業作為我院的特色專業,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建立了“網絡實訓室”、“單片機實訓室”、“電工電子實訓室”、“PLC實訓室”等校內實訓室。本專業在2011年11月成為中央財政支持的全國高等職業學校提升社會服務產業發展能力建設項目,獲取了219萬元專項資金,并在校內建設了本地區的一流設備和一流專業培訓能力教學基地——智能交通實訓中心,其中包括“高速公路收費實訓室”、“高速公路監控實訓室”、“交通安全管理實訓室”、“網絡綜合布線實訓室”、“嵌入式開發實訓”和“交通工程設計與開發實訓室”等6個實訓室,建筑面積共320多平方米。本專業在2013年11月順利通過國家教育部和自治區教育廳的驗收。
四、結論
通過近幾年的不斷實踐與調整,形成了交通安全與智能控制專業較合理的人才培養體系,體現了專業特色,注重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優化了課程結構,建立了新的整合的課程體系;修訂和完善了專業教學標準,體現了“厚基礎、寬口徑”的教學改革思路。新的培養方案,優化和整合的課程體系的實施使學生能力得到了加強,并打造成為新疆地區交通運輸行業的智能化發展服務的人才培養基地。
參考文獻:
[1]向懷坤,崔宏巍.高職交通安全與智能控制專業課程體系建設與探索[J].高職專論,2011.
[2]朱蘭珍.基于實踐教學的高職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1,(35).
[3]吳駿.智能交通系統中的信息處理關鍵技術研究[D].天津大學,2007.
[4]康慶香.智能交通在高速公路中的應用[J].裝備制造,2009,(06).
[5]王笑京.智能交通系統研發歷程與動態述評[J].城市交通,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