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托弗
盡管太平洋地區(qū)的大部分戰(zhàn)斗還沒有結束,但到了1945年5月初,盟軍的軍事領導人已經發(fā)現德國戰(zhàn)敗近在眼前。因此,盟國遠征軍最高統(tǒng)帥部(SHAEF)從全球新聞界挑出了17名記者,讓他們飛赴法國蘭斯,代表其他新聞界人士和全世界人民一起見證德國投降。
德國統(tǒng)帥部于5月7日清晨投降。SHAEF的新聞發(fā)布官宣布,“政界高層”下令在次日晚8點前強行封鎖消息。到了規(guī)定時間,巴黎、倫敦、莫斯科和華盛頓將同時公布這一消息(原來斯大林堅持推遲發(fā)布消息的時間以便他能在柏林露面)。換句話說,親眼見證這一事件的記者都會喪失發(fā)布獨家新聞的機會。記者們向SHAEF的新聞官提出抗議,但無濟于事,政界領導人已做了決定。
在記者團里,美聯社駐歐洲首席記者愛德華·肯尼迪是最不安的人之一。他早前在戰(zhàn)爭中與軍方高級將領合作時曾上過當。1943年,肯尼迪同意壓住有關喬治·巴頓將軍的一則報道,卻被其他人搶了先。
肯尼迪還清楚,由于美聯社為全世界數以千計的報紙、電臺以及其他客戶提供新聞報道,相較于其他新聞機構或政府,他撰寫的德國投降報道大概可以更快地讓全球更多的人知道。
記者們從蘭斯飛回巴黎后,肯尼迪興奮得不能自己。他隨后聽說SHAEF已命令德國電臺公布了投降消息。肯尼迪跑去找審查員,宣布他要違反封鎖消息的規(guī)定。他打電話給美聯社倫敦分社,口述了以下導語:“法國蘭斯5月7日電——法國時間今日凌晨2點41分,德國向西方同盟國以及蘇聯無條件投降。”
“投降地點位于一座紅色小校舍,此處為德懷特·D·艾森豪威爾將軍的指揮部……”
這一消息在幾分鐘內傳遍全球,人們開始舉行狂熱的慶祝活動紀念歐洲勝利日。SHAEF的高級官員很憤怒,暫時關閉了美聯社在全歐的分支機構。
記者團中的其他人也很憤怒。50多名記者聯名簽署致SHAEF最高司令官艾森豪威爾的抗議信,稱肯尼迪的行動是“新聞史上最可恥、最有蓄謀、最不道德的欺騙行為”。
美聯社總裁向全國道歉。美聯社管理人員告訴肯尼迪,他要保住工作就得承認自己做錯了。但他不愿認錯,因而被開除了。
2012年,美聯社正式向1963年死于車禍的肯尼迪道歉。
(左汝正摘自《參考消息》2015年6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