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艷
1939年,日軍將對重慶的空襲重點轉向市區,開始實施所謂的“政略攻擊”計劃,企圖以“無區別轟炸”來迫使中國人民屈服,而高射炮部隊是日軍大轟炸期間最早開展對敵作戰的部隊。高射炮部隊最初的“雛形”可追溯至1933年國民政府在杭州成立的高射炮班。1936年,高炮第四十一團、第四十二團相繼成立。
1939年5月,日軍海軍航空兵出動45架飛機對重慶進行大轟炸。中國空軍與高射炮部隊上演了一場最完美的“配合戰”——當場擊落敵機兩架,折返的敵機無一完好,其中有27架因損傷過重無法恢復戰力。
這場漂亮仗讓日軍察覺到中國的高射炮部隊不容小覷。不久,日本間諜經過多方刺探,從即將離任的意大利駐華大使那里打聽到蔣介石黃山官邸的具體位置,并得到蔣介石近期將在那里召開軍事會議的消息。
日軍對這一情報極為重視,駐守在武漢的遠滕三郎專門制定了“包圍轟炸”戰術,并決定親自出馬,率領轟炸機群執行這次“空中斬首”任務。1941年8月30日11點,遠滕三郎搭乘飛機從漢口出發,到沙洋鎮(位于宜昌東面)后,潛伏在200米高度的低空云層中向重慶方向飛行。
接近重慶上空時,日軍轟炸機群開始爬升高度。抵達黃山官邸上空后,正當遠滕三郎率領的轟炸機群準備從高空俯沖投彈時,突然,一顆顆高射炮彈從地面飛出,在空中炸開行程密集的“火網”。原來,埋伏在黃山官邸附近的高射炮部隊向日機發起了猛烈射擊?!盎鹁W”迫使敵機不敢降低高度,徹底打亂了事前準備好的“包圍轟炸”計劃,投下的炸彈僅有一顆命中蔣介石召集會議的云袖樓一角,蔣介石與開會的將軍們順利躲進附近防空洞,毫發無損。
(賢者摘自《老年生活報》2015年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