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曉凌
和寧舟浩相識很早。那時我們只是活躍在網絡上的兩個ID。他網名叫舟浩,我叫Vitas。舟浩一開始就在以一種藝術家的方式進行攝影創作,這種狀態是我現在也無法進入的。
2003年,他拍攝了一組反映老年人生活狀態的攝影作品《一個人的城市》,記得好像獲得了金鏡頭比賽的銀獎,伴隨業界的高度認可。同時期的我,也懷著對攝影懵懂的感情,改變了工作,開始從事新聞攝影,對他的照片和成績很是艷羨。后來,當自己終于上了軌道,拿起相機一張張積攢著掃街照片時,他又不動聲色地拍攝了一組名為《單位、干部和機關》的作品,引起熱議,讓人繼續欽佩他的視角。當身邊的人不斷地拍出佳作,獲得認可,自己一度有些焦慮。度過了最初的浮躁,回頭看,攝影就是鏡子,只要自己對得起攝影,攝影一定會對得起我們。
其實我沒有見過舟浩,一直是通過攝影的紐帶遠遠關注。最近無意間在網上又驚喜看到他在《一席》欄目中的演講。十幾年后,發現上路之初的一些同伴,還都一直努力在攝影的路上跋涉,未忘初心,這種感覺真好。
Q:你是如何與攝影結緣的?
A:初中時參加過一個小記者培訓班,每人發了半卷黑白膠卷去完成作業。交上去以后,也沒有反饋,最終也不知道拍到了些什么。
Q:談談你用的第一臺相機?
A:我的第一臺相機是父親給我的一部蘇聯產基輔4型旁軸相機。拿它拍了和好友鄭哲、蔣婷去頤和園出游的照片,我父親看了覺得很驚訝,回想起來,里面有種不迷惘的青春的感覺。這臺相機一直用到大學。同學曾覺得我挎著它特像個記者,沒想到后來真干上這一行。
Q:你現在用什么攝影器材?
A:一直用下來的,是尼康系列相機。
Q:你最合手的攝影器材是什么?
A:每個階段不一樣,先后有尼康F70,雅西卡124G,尼康D3,現在是手機。
Q:你覺得攝影最好的展示方式是什么?
A:展覽、畫冊、網絡。展覽最鄭重,畫冊可以重讀,網絡最直接。
Q:膠片還有存在的意義嗎?
A:數碼會全面碾壓膠片,但無法取代物質化的底片,以及沖印過程的儀式感。膠片作為一種工藝可以申遺,“膠片黨”未來會成為攝影的密宗吧。
Q:攝影對你意味著什么?
A:是我的一個退路,一種說話方式。
Q:你從攝影得到的最大收獲是什么?
A:能看到被常人忽略的事物,能內心舒適地生活。
Q:決定成功的因素有多少,以及它們的重要次序?
A:期望少一些,努力久一些,機會多一些,運氣好一些。
Q:你曾經遇到的最大困難或挫折是什么?
A:突然對自己一直篤信的事物開始懷疑和反思,工作生活各方面都必須重新開始。
Q:你從中得到什么經驗教訓?
A:多聽長輩的教誨,多聽自己的內心。
Q:你最看重攝影師的什么品質或素質?
A:對時間和空間的把握能力,對愛和美的感知能力。
Q:你最喜歡的在世和過世的攝影師各是誰?
A:在世的:寇德卡。過世的:卡蒂埃-布列松。
Q:你最喜歡的攝影主題是什么?
A:關于人,關于情感,關于時間的主題。
Q:你最喜歡的攝影作品是哪些?
A:韋斯頓的《青椒30號》,劉香成的《毛之后的中國》,很多。總體上,我喜歡不那么具有沖擊力的照片,更喜歡通過偶然表達出必然的照片。
Q:決定一幅攝影作品好壞的因素是什么?
A:能打動人,滿足人的就可以算是好作品。真正的好照片是一個奇跡。
Q:你對年輕攝影師有什么忠告?
A:對自己真誠,不要去模仿。
Q:你認為攝影的未來會是怎樣?
A:少數人堅持晚風醉殘。但攝影不再是一種特權,而成為每個人表達交流的工具,類似于文字的掃盲和白話文運動。
Q:你有什么未來的攝影規劃?
A:除了用相機攝影,試著用手機攝影,用嘴攝影,用文字攝影。
Q:你最喜歡什么樣的生活方式?
A:平淡,世俗。
Q:決定你一生重要走向的“決定性瞬間”是什么時候,怎樣的場景?
A:1999年夏天,在北京西站,透過一列進站列車的車窗,看到靠窗位置坐著一個漂亮女孩,后來她成為我老婆。
Q:你一生最初的記憶是什么?
A:冬天,我坐在東北農村的炕上嚎啕大哭,一碗油茶面翻灑在我面前的炕席上。
Q:你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刻是什么?
A:秀美好是一種詛咒,所以我不想說。
Q:你一生中最悲傷的時刻是什么?
A:母親去世。
Q:你喜歡讀什么方面的書籍?
A:基本都是社科方面的書,哲學,文學,藝術,科普,我是文科生。
Q:讓你感到放松的事情是什么?
A:以前做記者時,是完成了一項拍攝任務?,F在是每個月初終于把所有約稿都完成。
Q:讓你感到緊張的事情是什么?
A:例行的緊張是每月截稿期限越來越近。我是拖延癥晚期患者。其他就是經常杞人憂天。
Q:你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
A:沒有和母親多聊聊她的身世。
Q:你最遺憾的事情是什么?
A:大學沒有抓緊,虛度了太多時間,讀書太少。
Q:你最恐懼的是什么?
A:意外和死亡。
Q:如果能選擇的話,你希望讓什么重現?
A:回到母親健康的時候。
Q:你珍視自己的哪種能力?
A:消化能力,無論對食物還是知識。
Q:你希望擁有哪種才華?
A:作為五音不全的人,最希望擁有音樂才華。
Q:如果可以,你希望擁有什么樣的超能力?
A:回到過去,預知未來
Q:自己的哪個弱點讓你不能忍受?
A:懶惰,悲觀。
Q:你這一生中最愛的人或東西是什么?
A:家人。
Q:你目前的心境怎樣?
A:還好。
Q:你的行為準則,生活信條是什么?
A:希望一生創造的,能比消耗的多哪怕一點點。
Q:你有什么樣的口頭禪?
A:還行!
Q:你的座右銘是什么?
A: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Q:你認為人最可貴的品德是什么?
A:善良。
Q:你認為人生最完美的幸福是什么?
A:在最完美的幸福時刻死去,但這不現實。所以不存在最完美的幸福。
Q:你認為什么是不幸?
A:生老病死。七情六欲,都有不幸的成分。
Q:人身上可以被諒解的缺點是什么?
A:輕信。
Q:人身上最使你厭惡的缺點是什么?
A:影響到他人的缺點。
Q:你認為什么樣的人的命運最可悲?
A:清醒而無力的人。修橋補路無尸骸的人。
Q:你最看重朋友的什么品質?
A:知心。
Q:你覺得男性什么品質最重要?
A:堅強、責任。
Q:你覺得女性什么品質最重要?
A:溫柔、明理。
Q:你認為什么叫明智?
A:不強求。
Q:你怎樣看待名望?
A:看上去很美,生活的副產品,和幸福無關。
Q:你認為程度最淺的痛苦是什么?
A:早晨起床。
Q:你如何評價這個時代?
A:充滿矛盾、不安和希望。
Q:你怎樣看待人類的未來?
A:我甚至不能看清一個人的未來。但還是愿意相信人類的智慧。
Q:如果能夠改變這個世界的某個方面,你最想改變什么?
A:不以暴力的方式解決分歧。
Q:你覺得生命的意義是什么?
A:傳遞火種。
Q:你希望以什么樣的方式死去?
A:等到完成對家庭和社會的責任后,心臟病發作。
Q:假想一下,你希望自己的墓志銘怎樣撰寫?
A:沒想過。塵歸塵,土歸土,不要墓地和墓碑。
Q:除了上述問題,你最希望被世界提問并回答的是什么?
A:暫時沒有。
寧舟浩
寧舟浩,1975年出生,藝術碩士,紀實攝影師?,F居山東省濟南市,代表作有《我們的民工兄弟》、《一個人的城市》、《京劇的守望者》、《單位》、《毛家工業園》等。曾獲中國國際新聞攝影比賽、“徐肖冰杯”全國攝影大展等獎項,著有《京劇守望者》一書。
Q:你是如何與攝影結緣的?
A:高中一年級。從沒有想到我這個“沒長性”的人,竟然能和攝影相處這么久。
Q:談談你用的第一臺相機?
A:學攝影是在高中期間,但父親怕因此耽誤學習,持反對意見。1993年3月23日中午,我拿著我媽塞給我的840元錢,偷偷到濟南百貨大樓三樓照相器材專柜買了鳳凰DC303 配一只 Y/C卡口F1.7的標頭。這臺相機用到1998年7月17日。她幫我拍攝了一生中第一組圖片故事,陪我第一次在報紙上發表照片,陪我度過了大學和畢業后的最初一段時光。
Q:你現在用什么攝影器材?
A:佳能EOS 5D系列數碼單反和幾只原廠鏡頭。
Q:你最合手的攝影器材是什么?
A:我經常因為相機操作不當錯失好照片。感覺相機的使用者和器材之間有一定的了解和融合才是最重要的。
Q:你覺得攝影最好的展示方式是什么?
A:展覽。
Q:膠片還有存在的意義嗎?
A:有,但是意義不大。
Q:攝影對你意味著什么?
A:我是個業余攝影者,攝影幾乎是我全部的精神世界。
Q:你從攝影得到的最大收獲是什么?
A:不斷了解外界和自我。
Q:決定成功的因素有多少,以及它們的重要次序?
A:我對“成功”目前還沒有確切的概念。我感覺應該是:1.認清時代;2.認清自我;3.學會放棄。
Q:你曾經最大的困難或挫折是什么?
A:迷茫!看不清時代,無法認清自我。貪婪。
Q:你從中得到什么經驗教訓?
A:攻其一點,不及其余。
Q:你最看重攝影師的什么品質或素質?
A:甘于淡泊,持之以恒。
Q:你最喜歡的在世和過世的攝影師各是誰?
A:在世的,他們還都不完美。過世的,羅伯特·杜瓦諾。
Q:你最喜歡的攝影主題是什么?
A:個人和世界的關系。
Q:你最喜歡的攝影作品是哪些?
A:太多了,而且在變化。
Q:決定一幅攝影作品好壞的因素是什么?
A:作者的真誠。
Q:你對年輕攝影師有什么忠告?
A:持之以恒。
Q:你認為攝影的未來會是怎樣?
A:會被另外一種我們沒有聽說過的東西替代吧?就如同當年攝影之于繪畫那樣。
Q:你有什么未來的攝影規劃?
A:就這樣,還這樣,老這樣。不斷用攝影認識自我和外界的關系。
Q:你最喜歡什么樣的生活方式?
A:適當的約束和壓力。
Q:決定你一生重要走向的“決定性瞬間”是什么時候,怎樣的場景?
A:1996年7月大學畢業,決定回到家鄉。
Q:你一生最初的記憶是什么?
A:依稀記得是我媽抱著我在胡同口的馬路邊看游行,卡車上插滿了彩旗,人們敲鑼打鼓。后來才知道那是慶祝粉碎“四人幫”的巡游。
Q:你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刻是什么?
A:太多了,不勝枚舉。
Q:你一生中最悲傷的時刻是什么?
A:至今還沒有,你說我有多幸福。
Q:你喜歡讀什么方面的書籍?
A:比我活得明白的人寫得書我都喜歡。
Q:讓你感到放松的事情是什么?
A:睡到自然醒。
Q:讓你感到緊張的事情是什么?
A:排日程表。
Q:你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
A:虛度時光。
Q:你最遺憾的事情是什么?
A:讀書少。
Q:你最恐懼的是什么?
A:無法認清、控制自己。
Q:如果能選擇的話,你希望讓什么重現?
A:回到1996年7月畢業季,再考慮下選擇哪條路。
Q:你珍視自己的哪種能力?
A:堅持。
Q:你希望擁有哪種才華?
A:洞察力。
Q:如果可以,你希望擁有什么樣的超能力?
A:擁有更多時間。
Q:自己的哪個弱點讓你不能忍受?
A:懶惰,貪婪,虛偽。
Q:你這一生中最愛的人或東西是什么?
A:我的家人。
Q:你目前的心境怎樣?
A:挺好。
Q:你的行為準則,生活信條是什么?
A:誠實,勤奮,簡樸,謙遜。
Q:你有什么樣的口頭禪?
A:這就是幸福啦!
Q:你的座右銘是什么?
A:甘于淡泊,持之以恒。
Q:你認為人最可貴的品德是什么?
A:誠實。
Q:你認為人生最完美的幸福是什么?
A:體會到當下的幸福。
Q:你認為什么是不幸?
A:只要活著,就沒有不幸。有時死亡是更好的解脫。
Q:人身上可以被諒解的缺點是什么?
A:沒有缺點可以饒恕。但是我們必須全盤接受,無法剝離。
Q:人身上最使你厭惡的缺點是什么?
A:虛偽,貪婪。
Q:你認為什么樣的人命運最可悲?
A:不能認識自我,無法融入時代。
Q:你最看重朋友的什么品質?
A:真誠。
Q:你覺得男性什么品質最重要?
A:真誠。
Q:你覺得女性什么品質最重要?
A:真誠。
Q:你認為什么叫明智?
A:認清自己和時代的關系。
Q:你怎樣看待名望?
A:那只插在花瓶里的花。
Q:你認為程度最淺的痛苦是什么?
A:幸福。
Q:你如何評價這個時代?
A:我從未經歷過比現在更好的時代。
Q:你怎樣看待人類的未來?
A:我可沒有這個眼光,只能借用俄國作家車爾尼雪夫斯基的話吧:未來是光明而美麗的,愛它吧,向它突進,為它工作,迎接它,盡可能地使它成為現實吧!
Q:如果能夠改變這個世界的某個方面,你最想改變什么?
A:更加公平。
Q:你覺得生命的意義是什么?
A:讓自己高興,讓周圍的人高興,讓更多的人高興,讓所有的人高興。
Q:你希望以什么樣的方式死去?
A:死于突發事件,堪稱完美。
Q:假想一下,你希望自己的墓志銘怎樣撰寫?
A:真誠地活過了。
Q:除了上述問題,你最希望被世界提問并回答的是什么?
A:問:你幸福嗎?答:我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