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周淼葭 潘興揚 文/圖
四川射洪:謀新求變推工業轉型
本刊記者 周淼葭 潘興揚 文/圖
在四川,射洪縣的工業發展起步較早,積累了一定的基礎實力。然而,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三期疊加”效應讓其工業步入關鍵的轉折點。射洪當如何解決發展瓶頸,尤其在剛被確立為四川省第一批工業強縣示范縣后,如何尋求突破,讓老工業縣煥發新的活力……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一千多年前,唐代著名詩人陳子昂登上幽州臺慷慨悲吟報國情懷。一千多年后的今天,在他的故鄉——素有“詩畫藝術之鄉”的四川省射洪縣,百萬射洪人正譜寫著一個“前不見古人”的產業夢想。
射洪縣隸屬于四川省遂寧市,地處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上游,位于成渝經濟區北弧中心,與成都、重慶距離都在200公里以內,幅員面積1496平方公里。就是在這片土地上,一個個工業園區布局而成,引領射洪縣走向工業強縣之路。2014年底,射洪縣被確立為四川省第一批14個工業強縣示范縣之一,成績斐然。近日,《當代縣域經濟》記者深入射洪縣,探究其工業強縣的發展路徑。
相對于四川省其他地區來說,射洪縣的工業起步比較早,在工業發展的道路上占得一些先機。在這片不算廣闊的土地上,就擁有4家上市公司,這對西部地區縣來說并不多見。截至2014年底,射洪縣共有規上企業112戶;總產值379億元,主營業務收入404.6億元,利稅37.1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11.7%,完成工業投資39.4億元;工業化率達到60.77%。不僅如此,射洪縣經開區列入四川省51025園區、建成省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和知識產權試點園區,中小企業孵化園被評為省級小企業創業示范基地。
在成就的背后,射洪人并沒有沾沾自喜,他們更為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射洪縣經信局黨委書記、局長何朝陽在接受《當代縣域經濟》記者采訪時說,射洪縣在發展工業的道路上還面臨不少問題,例如工業好項目少、產業聚集度不高、生產要素制約發展、龍頭優勢企業遭遇新挑戰、創新能力有待增強、企業經營質量和效益有所下降等問題都是當前亟待解決的。
面對當前的增速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射洪這個“老”工業縣將如何在新常態下煥發新的活力?
射洪縣委副書記、縣長蒲從雙談道,根據四川省委“多點多極支撐”和遂寧市委“六大興市計劃”的戰略部署,射洪將以富民強縣為目標,以全面深化改革為動力,認真落實科學發展、加快發展要求,強化園區載體,培育企業主體,優選主導產業,做大工業規模,做強工業實力,提升發展質量,強化縣域產業支撐,堅持走“抓優勢產業、抓骨干企業、抓高端產品”的產業發展思路,堅定不移走工業強縣、產業興縣、創新驅動道路。在今后的發展中,將繼續高扛丘區示范縣的旗幟,始終保持經濟增長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的速度,確保完成建設全省“工業強縣示范縣、縣域經濟排頭兵、全面小康先行縣”的工作目標。
經開區工業園
園區入駐企業正在安裝的大型設備
2015年,射洪縣的工業發展將緊扣“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增效益”主題,突出抓好國有企業改革、園區平臺建設、產業集群發展、企業梯級培育等工作,確保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0%以上。一是抓重大項目建設,加快產業結構調整;二是抓企業梯度培育,加快體制機制創新;三是抓科學技術研發,加快創新能力提升;四是抓工業轉型升級、加快工業提質增效;五是抓產業園區建設,加快要素瓶頸突破。
“革新”,可說是釜底抽薪的重中之重。射洪縣作為四川省的老牌工業強縣,打造了食品、紡織、化工等傳統優勢產業。在經濟轉型期,許多傳統產業都進入了停滯期,遭遇“寒冬”。在尋求突破困境的道路上,許多企業把更新先進裝備、引進科學技術和人才作為了“法寶”。例如,富士電機、隆鑫科技、天億紡織、安浪家紡、超強食品等一批企業都通過搬遷技改實現了裝備升級、規模擴大、檔次提高、效益提升。
奧爾鉑電梯公司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家。奧爾鉑公司是射洪縣的本土企業,前身是上世紀70年代初的紫云農機廠,生產能力和產品檔次較低,由于沒有擴大再生產和技術革新,2007年公司面臨破產。值此危難時刻,公司改制重整,轉為民營,并于2013年完成了廠區的搬遷技改,投入2000萬元配備生產電梯最高端的數控設備。2014年底,公司開始投入使用與上海新時達共同研發的電梯物聯網能量回饋系統,在技術革新上邁出了非常關鍵的一步。
西部國際技術合作產業園管委會辦公室工作人員趙文舉向記者介紹園區情況
“新常態對于我們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抓住機遇,我們就可以走在行業的前頭。”奧爾鉑公司的副總向亞麗信心滿滿,她說公司已在重點城市設立6家銷售分公司,數十年來獲得榮譽無數,2015年將力爭實現1500臺電梯的銷售目標。
當前,四川省已進入以科技支撐引領為核心動力,以結構調整升級為主攻方向的變革時期。創新驅動、內生為主的增長軌道將牽引射洪工業乘風破浪。
在此背景下,西部國際技術合作產業園應運而生,這可以說是射洪縣在發展工業中的另一個“新”,是射洪縣在轉型升級期間瞄準的新路子——高科技產業。
產業園由四川綠然科技集團與射洪縣政府攜手打造,成立于2014年6月,位于射洪縣經開區,總占地2400畝,總投資100億元。這是大手筆,也是新夢想,這個夢想緊緊與發展趨勢的時代動脈相合。據綠然科技集團董事長周漢知介紹,產業園將立足成渝市場及周邊城市發展需要,緊盯全球市場需求,著力引進高科技產業和產業鏈高端,使之成為面向全球市場的國際技術合作地、科研成果轉化地以及商業模式創造地。
可以說,西部國際技術合作產業園項目的落地填補了射洪縣高科技工業的空白。園區按照“科技引領、產業集成、NCC服務支撐、產城一體”的發展思路,按“一區、二心、四園”七大板塊高起點、高標準布局規劃,即職工生活幸福小區、科技孵化中心、小企業孵化中心、電子技術產業園、新材料新能源產業園、裝備技術產業園和倉儲物流園。更以“企業主體、政府引導”的運行模式,率先探索社會資本辦產業園區的路子;以國際國內產業尖端人才為技術支撐,以創新的商業合作模式和金融產品為項目資金支撐,以創新的服務體系為后勤和市場支撐,全力發展電子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技術及應用、現代裝備制造及應用三大產業集群。
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NCC服務支撐”,這是西部國際技術合作產業園的首創。綠然科技集團總經理、產業園管委會主任趙國告訴《當代縣域經濟》記者,每個入駐園區的企業都會享受到具有國際標準的NCC服務體系五星級待遇,即全程服務、五星級咨詢管理、渠道服務、生產工藝及技術個性服務、經營及管理咨詢服務、財務及法務服務、物流及倉儲、生活服務,以幫助外國企業適應本土化,解決客戶“水土不服”的難題,打造適合國際高端產業發展的溫馨環境,形成創新、實干、開放、誠信,并與國際接軌的營商環境。以四川洪芯微科技有限公司為例,這是一家主要生產FRD/ FRED/ SBD/ Zener/ TSPD/ ESD/ MOSFET/ Triac/ Sidac等功率芯片產品、封裝芯片成品的企業,有著先進的技術作為核心競爭力,但卻沒有很好的平臺、廣闊的市場和充足的資金,現在產業園區提供給他們的服務,使兩者結合走向市場。今年3月,洪芯微科技有限公司已經開始投入生產,項目進展非常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