諶力群朱輝嚴龍成根許平謝磊李薇
乳腺癌分子標志物與DCE-MRI表現之間的相關性研究*
諶力群①朱輝嚴①龍成根①許平①謝磊①李薇②
目的:探討乳腺癌DCE-MRI表現與分子標志物的表達的相關性。方法:選擇2013年2月-2014年6月本院及廣東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收治的46例乳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比較分析PR、ER、HER2、Ki-67不同表達狀態患者的MRI檢查表現及其相應的動態增強特征。結果:ER陰性表達者的癌腫邊緣光滑比例明顯高于ER陽性表達者,癌灶出現小腫塊比例低于ER陽性表達者,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PR陽性表達者癌腫邊緣光滑比例低于PR陰性表達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HER2低表達者癌灶出現小腫塊比例高于HER2過表達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Ki-67低表達者癌腫邊緣光滑比例低于Ki-67過表達者,癌灶出現小腫塊比例高于Ki-67過表達者,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MRI顯示的乳腺癌腫大小、癌腫邊緣情況均與ER、PR、HER2、Ki-67的表達存在一定相關性。
乳腺癌; 分子標志物; DCE-MRI檢查; 相關性
動態增強磁共振成像(DCE-MRI)為乳腺癌臨床治療中應用較為普遍,應用效果較為理想的一種診斷方式[1]。該種診斷方式在應用過程中可更好顯示腫瘤具體形態以及血流動力學相關特征。淋巴結轉移情況、腫瘤體積的大小、淋巴結組織病理學性質為乳腺癌最為主要的預后判斷指標[2]。本次研究主要探討乳腺癌相關分子標志物與DCE-MRI表現的相關性,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2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46例乳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為女性。入選標準:(1)接受穿刺活檢被確診為乳腺癌;(2)接受免疫組化染色,結果可獲得PR、ER、Ki-67以及HER2表達狀態;(3)接受治療前均經乳腺MR檢查;(4)檢查結果所得到的圖像質量良好,完全符合相
關診斷要求。患者年齡24~77歲,平均(48.9±2.8)歲。疾病分類:浸潤性導管癌32例,原位導管癌5例,浸潤性小葉癌2例,7例為其他特殊類型乳腺癌。
1.2 方法
1.2.1 儀器設備 本次研究所使用的儀器設備主要為西門子MAGNETOM ESSENZA 1.5T MRA;同時還有4通道乳腺專用的相控陣表面線圈。
1.2.2 DCE-MRI檢查方法 實施檢查時,所有患者取俯臥位,雙臂上舉,使雙乳呈自然下垂的狀態。選擇脂肪抑制,應用多通道并行采集技術。首先掃描雙乳的橫軸位FSE T1W以及矢狀位FSE T2W,然后再憑借Vibrant技術的3D SPGR對雙乳橫軸位或者矢狀位實施多期動態增強掃描操作。在掃描過程中,實施矢狀位動態增強掃描的具體參數設置如下:TE、TR、TI分別為3.0、6.4、7.0 ms。翻轉角設置為10°,FOV設置在20~22cm范圍內,厚度設置為4 mm,矩陣設置為256×256,間隔設置為0,NEX設置為1。選用的層面間內差算法為ZIP 2,實施單次采集的時間控制在86~88 s范圍內。對雙乳橫軸位實施動態增強掃描時的參數設置具體如下:TE、TR、TI分別為2.6、5.3、12.0 ms,翻轉角設置為12°,FOV設置在32~34cm范圍內,層厚度設置為2.6 mm,矩陣為328×256,間隔設置為0,NEX設置為0.75。選用的層面間內差算法為ZIP 2,實施單次采集的時間為68 s。增強掃描對比劑使用的是Gd-DTPA,使用劑量確定為0.2 mmol/kg體質量。使用方式為經前臂靜脈注入,注射過程中將流率控制為2.0mL/s。在對患者實施對比注入時同時實施掃描操作。增強前、后均連續進行6次采集。矢狀位動態采集完畢之后再接受實施橫軸位增強3D SPGR單期掃描。
1.2.3 圖像分析及MRI特征分析 將檢查所得的相關圖像傳輸到醫生診斷工作站,在1名放射科資深醫師與上級醫師同時對圖像進行觀察和分析工作。圖像分析主要以乳腺影像報告與數據系(BI-RADS)的MRI診斷作為主要依據實施相關觀察及描述工作。以MRI特征作為根據,可將乳腺癌分為非腫塊樣強化、腫塊樣強化兩個類型。腫塊樣強化病變所具有的形態學征象主要表現如下,以分布作為根據可分為多灶、單灶、多中心幾種類型。多中心病變或者多灶病變均是選取最大病灶實施相關測量和描述。以大小作為進行分類標準,將2cm作為分界進行分組。以形狀作為根據,可分為分葉狀、橢圓形/圓形、不規則形。以邊緣作為根據,可分為不規則、光滑、毛刺狀幾種類型。非腫塊樣強化僅對其動態增強特征進行記錄,不實施形態描述。動態增強的具體特征及其參數主要表現如下:強化類型主要分為不均勻、均勻、環形強化。早期強化率(ECU),實施增強之后2min之內的最大增強率為SI1-SI0/SI0(SI1為強化早期所得到的強度值,SI0為平掃T1WI所得到的強度值)。峰時、峰值分別為Tpeak、SIpeak;流出率為SIpeak-SIlast/SIpeak(SIlast為增強后末期所得到的強度值,SIpeak為強化峰值)。信號增強比(SEK)為SI1-SI0/SI2-SI0(SI2為強化晚期所得到的強度值)。時間信號強度曲線具體表現如下,Ⅰ型指的是流入型,其具體表現為增強之后的信號強度表現出持續上升的趨勢[3]。Ⅱ型指的是平臺型,其增強之后的早期信號表現出快速上升的趨勢,且上升達到峰值之后會保持不變[4]。Ⅲ型指的是流出型,其增強之后早期信號與Ⅱ型相同,表現出快速上升的趨勢,但是當上升至峰值之后會表現出逐漸下降的趨勢,其會出現“流空”現象[5]。
1.2.4 病理分析 對HE染色片實施具體分析,對其具體病理類型、分級進行詳細記錄[4];實施免疫組化染色操作,對PR、ER、HER2、Ki-67所表現出來的相關狀態進行詳細記錄。具體標準表現如下:當有超過10%的癌細胞染色表現為陽性時,表明ER/PR結果為陽性,相反則為陰性;以陽性細胞表達的具體數量作為主要依據,將HER2分為2個分級,具體為-、+、++、+++,其中,無過表達表示為-、+,過表達表示為++、+++;當有13%的癌細胞染色呈陽性時,判定Ki-67為過表達,反之則表明其為低表達。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6.0統計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 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分子標志物表達情況 46例乳腺癌患者分子標志物表達情況見表1。

表1 46例乳腺癌患者分子標志物表達情況
2.2 強化類型 ER、PR均表現為以腫塊樣強化為主,其中,結果為陰性的患者的非腫塊樣強率明顯高于結果為陽性者。HER2為低表達的患者的非腫塊樣強化率低于過表達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MRI強化類型與分子標志物間的相關性 例
2.3 不同分子標志物表達患者MRI特征比較 ER陰性者的癌腫邊緣光滑比例明顯高于ER陽性者,癌灶出現小腫塊比例低于ER陽性者,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PR陽性者癌腫邊緣光滑比例低于PR陰性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HER2低表達者癌灶出現小腫塊比例高于HER2過表達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Ki-67低表達者癌腫邊緣光滑比例低于Ki-67過表達者,癌灶出現小腫塊比例高于Ki-67過表達者,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不同分子標志物表達患者MRI特征比較 例
乳腺癌為臨床治療中較為常見的一種血管生成依賴性疾病,隨著腫瘤的不斷生長,腫瘤血管所具有的通透性會不斷增高[6]。DCE-MRI可在活體上直接反映腫瘤組織血管外-細胞外間隙的容量、毛細血管通透性變化情況、灌注情況[7]。DCE-MRI不僅能夠有效顯示腫瘤形態學變化,還可直接在活體上直接反映其腫瘤微血管灌注情況、血管的具體生成程度,進而為腫瘤良惡性以及腫瘤患者預后的評估提高科學依據[8]。
腫瘤體積的大小、淋巴結發生轉移的情況及其組織病理學性質均為對乳腺癌的治療及預后進行科學判斷的重要指標。腫瘤體積的大小會對淋巴結的轉移率產生直接影響,腫瘤體積越大,淋巴結的轉移率就越高[9]。淋巴結的狀態會對乳腺癌患者的預后產生嚴重影響。乳腺癌患者生存期、復發情況、治療效果等均與淋巴結轉移的轉移情況存在極為密切的相關性[10]。多數臨床研究結果表明,對乳腺癌患者實施PR、ER檢測對臨床治療、預后情況判斷均具有極為重要的價值和意義[11]。該兩項分子標志物檢測結果為陽性的患者,其接受相同治療之后的預后效果會優于陰性患者,患者治療生存率明顯高于陰性患者。
在本次研究中,主要探討乳腺癌患者分子標志物的狀態與MRI形態學征象以及動態增強特征之間存在的相互聯系。諸多臨床研究結果已經顯示,癌腫體積的大小、淋巴結轉移情況均對乳腺癌患者的預后產生嚴重影響[12]。癌腫體積小時,患者預后較好,PR、ER檢測結果為陽性,HER2、Ki-67結果為低表達時,患者預后較好。Ki-67檢測結果所反映的是瘤細胞增殖情況。Ki-67過度表達顯示癌腫的生長速度較快。腫瘤過快的生長則會出現光滑邊緣。當腫瘤中存在比例超過50%的癌細胞表現為Ki-67過表達時,則表明該患者的復發危險性大大增加[13]。
MRI動態增強所表現出的相關特征可直接反映癌腫的血供情況及微血管的具體密度。羅云輝等[14]在研究中認為,早期強化與ER陰性存在密切聯系,短峰時和較高組織學分級、ER陰性存在相關性。而韓宏生等[15]則認為峰時和ER陽性表達存在密切相關性。現階段,關于PR、ER、HER2、Ki-67和癌腫血供存在的相互聯系的相關研究還較少,臨床上尚未得出統一、明確的研究結果,因此還需不斷加強該方面的研究。
綜上所述,MRI乳腺癌腫體積、癌腫邊緣狀態均與PR、ER、HER2及Ki-67的表達存在密切聯系,對乳腺癌臨床治療方案的制定及預后的判定均有較大價值。
[1]易琳,劉興明,黃學梅,等.血清CA153、CA125、CEA聯合檢測在乳腺癌診斷中的價值[J].重慶醫科大學學報,2012,37(9):802-803.
[2]張曉光,帕麗達·帕爾哈提,娜迪熱·鐵列吾汗,等.彩色多普勒超聲對女性乳腺癌診斷價值的Meta分析[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13,13(9):1073-1079.
[3]錢明理,汪登斌,王麗君,等.乳腺專用磁共振成像、乳腺X線攝影及超聲檢查對乳腺癌診斷價值的對照研究[J].臨床放射學雜志,2012,31(6):794-795.
[4]腰利云,施根林.聯合檢測CA153、CA125和CEA對乳腺癌診斷價值的Meta分析[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15,15(1):54-61.
[5]尹益民,任曉萍,潘文倩,等.高頻超聲及鉬靶X線檢查在乳腺癌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12,33(5):573-574.
[6]李瑋,李德剛,平學軍,等.乳腺癌磁共振動態增強及DWI表現與生物學預后因子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中西醫結合影像學雜志,
2013,11(6):600-602.
[7]付蘭,楊曉棠.三陰性乳腺癌MRI征象與臨床病理特征的研究現狀[J].國際醫學放射學雜志,2012,35(6):539-542.
[8]秦東京,曹新山,姜興岳,等.磁共振增強檢查對乳腺癌診斷及與預后因子相關性的研究進展[J].當代醫學,2013,19(4):19-20.
[9]付姣慧,常曉丹,王盈盈,等.MRI預測乳腺癌分子生物特性可行性的初步探索[J].磁共振成像,2014,5(4):274-275.
[10]姚嘉,李冠喬,鐘曉捷,等.雌激素受體與孕激素受體的表達水平與乳腺癌臨床病理相關性分析及聯檢意義[J].中國婦幼保健,2015,30(23):3968-3970.
[11]廖秋玲,董巨浪,朱新進,等.MRI及DWI在子宮內膜癌術前分期中的診斷價值[J].海南醫學,2015,26(16):2390-2392.
[12]杜朝暉,易宜杰,謝琳瑛,等.動態增強磁共振成像和高頻彩超在乳腺癌診斷中的應用比較[J].中國醫學創新,2015,12(23):28-30.
[13]謝月霞,張江虹,邵春林.Ki-67因子在腫瘤細胞放射治療中的研究進展[J].中華放射醫學與防護雜志,2010,30(3):364-367.
[14]羅云輝,王艷萍,李淑明,等.早期乳腺癌MRI彌散加權成像與Ki-67表達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CT和MRI雜志,2015,13(9):72-74.
[15]韓宏生,楊雪琴,高云展.鉬靶X線對乳腺癌的臨床診斷價值及其與乳腺癌病理相關性的研究[J].實用癌癥雜志,2015,30(9):1327-1329.
Research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Molecular Markers of Breast Cancer and Performances of DCE-MRI/
CHEN Li-qun,ZHU Hui-yan,LONG Cheng-gen,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5,12(32):053-056
Objective:To study the correlation of DCE-MRI performance and the expression of molecular markers in breast cancer.Method:The clinical data of 46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in our hospital and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The MRI performance and its dynamic enhanced features of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expression situation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Result: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ith smooth tumor edge in patients with ER and PR negative expression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patients with ER and PR positive expression and 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ith small masses in patients with ER negative expression was lower than that in patients with ER positive expression,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ith small masses in patients with low expression of HER2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patients with over expression of HER2,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ith smooth tumor edge in patients with low expression of Ki-67 was lower than that in patients with over expression of Ki-67,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ith small masses in patients with low expression of Ki-67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patients with over expression of Ki-67,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re is a certain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ize of breast tumor,the situation of tumor edge in MRI and the expression of ER,PR,Ki-67 and HER2.
Breast cancer; Molecular marker; Examination of DCE-MRI; Correlation
10.3969/j.issn.1674-4985.2015.32.016
2015-08-14) (本文編輯:王利)
2014年度湛江市第一批非資助科技攻關計劃項目(2014B01016)
①廣東省農墾中心醫院 廣東 湛江 524002
②廣東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諶力群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Agricultural Reclamation Center Hospital of Guangdong Province,Zhanjiang 524002,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