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耀平
(湘潭技師學院,湖南 湘潭 411100)
以V型彎曲為例,板材彎曲一般經過以下5個過程:①凸模運動接觸板料(毛坯),在彎矩作用下發生彈性變形,產生彎曲;②隨著凸模繼續下行,毛坯與凹模表面逐漸靠近接觸,使彎曲半徑及彎曲力臂均隨之減小,毛坯與凹模接觸點由凹模兩肩移到凹模兩斜面上(塑變開始階段);③隨著凸模的繼續下行,毛坯兩端接觸凸模斜面開始彎曲(回彎曲階段);④壓平階段,隨著凸凹模間的間隙不斷變小,板料在凸凹模間被壓平;⑤校正階段,當行程終了,對板料進行校正,使其圓角直邊與凸模全部貼合而成所需形狀。
彎曲變形的特點是:板料在彎曲變形區內的曲率發生變化,即彎曲半徑發生變化。
受力分析:金屬材料受到的應力大于彈性極限而又小于抗拉深極限(斷裂極限)。所受的應力包括:壓應力、拉應力。
回彈原因:可以把材料想像成是由眾多層纖維排列而成的,每一層纖維的受力情況不一樣(最外層受拉應力最大,最里層受壓應力最大,兩種力的大小向中性層方向遞減),故在折彎成形后,并不是所有的纖維層的受力都大于材料的彈性極限,所以處于彈性變形階段的材料有回復的現象。
由以上分析可知,當材料所受應力大于材料彈性極限越多(當然必須小于材料的抗拉深極限),產品折彎成形越穩定。故應力是決定材料是否回彈的主因素。①材料的彈性極限越高,所需要的變形應力就越大,回彈也就越大;②材料的相對彎曲半徑R/T越小,應力就越集中,回彈就越小。
折彎時材料一面受壓應力,另一面受拉應力,并且拉應力占主導作用,故材料的中性層為材料中心偏向折彎內側,如圖2所示。
(1)材料的外層纖維由于受到拉應力,材料產生相對移動,材料的不足由寬度和厚度方向補充,故材料寬度尺寸減小。
(2)材料的內層纖維由于受到拉應力,內層材料向寬度方向移動,致使材料內層寬度增加。
當材料寬度小于三倍料厚時,斷面的畸變尤其明顯,由于拉應力占主導作用,故彎曲區域的毛坯有變薄現象。
由于毛坯與模具之間摩擦的存在,當摩擦力不平衡時造成毛坯移位,稱作滑移。滑移的結果會使彎曲件的尺寸達不到要求。
①工件不對稱,毛坯兩邊與凹模接觸面不相等。②凹模兩邊的邊緣圓角半徑不相等,半徑小,摩擦力更大。③兩邊折彎的個數不一樣。④V形彎曲中凹模不是中心對稱,角度小的一邊正壓力大,摩擦大。⑤凹模兩邊的間隙和潤滑情況不一樣。
①盡可能采用對稱凹模,邊緣圓角相等,間隙均勻。②采用彈性頂件裝置的模具結構。③采用定位銷內定位的模具結構。④內定位應設計為便于調整的形式,即內定位可設置在鑲塊中,可以通過調整鑲塊的方式來調整內定位。
預先沖好孔的毛坯彎曲時,在變形區域范圍內的孔會變形,在采用U形彎曲時,由于材料流動方向不同,在U形底部的孔比側邊的孔變形大得多。
(1)采用沖缺口或月牙槽,使孔周邊與變形區域分離,達到防止變形的目的,如圖1所示。采用沖缺口或月牙槽的原則是所沖缺口的尺寸應以不妨礙材料流動,不損傷產品使用性能為前提。
(2)彎曲前追加預壓筋,減小材料的變形區域,如圖2所示。
(3)邊緣有缺口的彎曲件的成形順序:先折彎再沖缺,如圖3所示。
(4)對厚板料小圓角彎曲時,可在毛坯彎曲線的兩端預先切圓弧切口工藝槽,避免側面畸變影響彎曲件的寬度尺寸。如圖4所示。

圖1 沖缺口或月牙槽

圖2 設置預壓筋

圖3 先折彎再沖缺

圖4 設置圓弧切口工藝槽

表1 彎曲不良缺陷及其對策
[1] 劉勝余.基于實例推理的覆蓋件沖壓CAPP研究[J].計算機輔助工程,2011,(1).
[2] 成 虹.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 沈言錦.資料夾底座多工位級進模設計[J].鍛壓裝備與制造技術,2008,43(1).
[4] 彭建生.模具設計與加工速查手冊[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
[5] 沈言錦.彈簧卡箍多工位級進模設計[J].鍛壓裝備與制造技術,2007,42(6).
[6] 李銘杰.沖模設計應用實例[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