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海輝++謝土新
十月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記者一行來到英德西牛鎮金竹片區社會公共服務站。記者看到,服務站已進入試營業階段:行政事項代辦、便民超市、衛生站、農業生產服務、農產品購銷、農機服務、莊稼醫院、淘寶代購、便民取款、代購火車票、飛機票、電子商務培訓等一應俱全。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在這里得到了最好的體現。
清遠市老促會的同志告訴記者,自2012年該市開始推行農村綜合改革以來,越來越多的村莊像金竹一樣,通過農綜改讓農村面貌得以改善,讓更多農民享受到改革開放的成果。
據介紹,2012年以來,清遠市積極推進以完善農村基層治理體系、盤活農村資源、增加農民收入和村集體收入、有效化解農村社會矛盾為重點的農村綜合改革,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清遠市改革的主要內容是探索推進以村民小組為自治單位的農村基層治理體系改革,在該市的農村綜合改革設計中,被分解為黨組織建設、村民自治、農村公共服務“三個重心下移”,以及土地資源、涉農資金、涉農服務平臺“三個整合”。
2014年4月,清遠被確定為中央農辦農村改革聯系點。同年11月,成為第二批國家級農村改革試驗區。成為國家、省的試點,既是對清遠探索的肯定,亦為清遠下一步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重塑基層治理格局:三個重心下移
清遠市委農辦主任魯小鵬說,農村綜合改革的誘因源于清遠農村基層治理的現實困境。
“和全國其他地區一樣,在清遠,以行政村自治為基礎的農村基層治理模式,越來越不適應農村社會治理和經濟發展的需要?!濒斝※i說,行政村管轄區域過大,村干部根本管不過來,村容村貌沒人管,農村生產發展也沒人管,農村出現矛盾后往往是交給政府,交給鄉鎮、縣,甚至市、省。歸根到底還是因為農村自治化程度低?!拔沂修r村綜合改革的切入點,就是從提高農村組織化水平入手,創新農村基層社會治理。”
2012年10月,清遠市提出了以完善村級基層組織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綜合改革,要求落實黨組織建設、村民自治和農村公共服務“三個重心下移”,重構鄉村共同體。
從2013年開始,清遠市積極推動基層黨建根基延伸到最基層,將農村基層黨組織設置由“鄉鎮黨委—村黨支部”調整為“鄉鎮黨委—黨總支—黨支部”,將黨支部建在村民小組(自然村)一級,并在具備條件的村辦企業、農民合作社、專業協會等建立黨支部。目前,全市在行政村一級成立1013個黨總支,在村民小組(自然村)一級成立10058個黨支部。
該市以英德市西牛鎮、連州市九陂鎮、佛岡縣石角鎮為試點,開展村委會規模調整試點工作,縮小村民自治單位,推動行政與自治分離、產權與治權融合,使村民小組(自然村)成為鄉村自治的主體,將現行的“鄉鎮—村(行政村)—村民小組”調整為“鄉鎮—片區—村(原村民小組、自然村)”。據悉,三個試點鎮改革之后,村委會數量由42個增至390個。而其他非試點鎮則以村民小組或自然村為單位成立村民理事會,由德高望重的鄉賢、致富能人等擔任理事會成員,配合村干部開展村務自治。截至目前,全市村民小組(自然村)共選舉產生了村民理事會14554個。
清遠市還以解決群眾辦事難為切入點,在縣域建立健全縣、鎮、村三級社會綜合服務平臺,在縣、鎮建立社會綜合服務中心,在行政村一級全面建立社會綜合服務站,推動基本公共服務重心下移,實現三級服務平臺無縫對接。截至目前,全市在行政村(片區)、社區建立了1100個社會綜合服務站。
清遠綜合改革的成效頗為明顯,在重點改革鄉鎮新成立的村委會中,80%的村提出了村莊建設項目計劃,90%的村實現了自我管理,100%的村干部真正負起責任,積極謀劃發展經濟、整治農村環境,參與農村矛盾糾紛調解。
記者在采訪中也了解到,在改革推行后分歧明顯減少,村民的矛盾經基層組織的調解,相對容易化解,也填補了農村社會的“管理真空”,減少了農村矛盾糾紛。據統計,2014年與2012年相比,清遠市涉農糾紛下降21%,尤其是英德市西牛鎮自開展試點以來,實現了全鎮“零上訪”。
重組生產要素:三個整合
在“三個重心下移”改革漸顯成效之后,清遠市農村綜合改革進一步向縱深推進,探索農村土地資源、涉農財政資金、涉農服務平臺“三個整合”,創新和轉變農業生產經營方式,促進農村各類資源有效配置,解決農業發展與農民增收的問題。
“首先是整合土地資源,我市農村多為山區,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僅為約1.4畝,且分散細碎,難以實現規模經營?!濒斝※i說,針對這種狀況,清遠市積極引導有條件的村莊通過落實村民自治,在村民自愿的前提下,開展土地資源整合,促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和農業產業分工,提高生產效率和土地產出率。如佛岡縣石角鎮大田村,村里人均擁有0.7畝地,如今全村213畝地進行土地整合,再統一發包給了一家農業龍頭企業進行規模化種植,企業每年每畝支付地租1200元。
其次是整合涉農資金。在充分尊重農民意愿的基礎上,由村集體整合全村生態公益林補償、種糧直補等普惠性資金,統籌用于村公益事業和公共設施建設,集小錢辦大事。截至9月底,全市共整合非普惠性資金8.14億元、普惠性資金2.77億元,各地整合后的財政涉農資金投入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建設項目2602宗、村容村貌整治項目3529宗、其他建設項目1658宗,有效解決了一批實際問題。
最后是依托縣鎮村三級服務平臺,統籌推進農村基層公共服務資源有效整合,針對農村經濟發展需要,著力建立適應農情市情、適應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更加貼近農民的農業生產經營服務體系,加快農村產權流轉管理服務平臺建設。截至9月底,已有7縣(市)、70個鎮完成了農村產權流轉管理服務平臺建設,英德市金竹片區、清城區石角鎮靈州村、佛岡縣石角鎮龍塘片區等一批村級綜合服務站也已建成并開始運營。
“通過近幾年的探索實踐,農村綜合改革有效地增強了農村基層黨建活力,有效地推動了美麗鄉村建設,有效地提升了農村公共服務水平,有效地帶動了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有效地促進了農村基層社會的和諧穩定?!濒斝※i連用五個“有效”總結了清遠市農村綜合改革取得初步成效。他表示,在下一步的改革部署中,將按照改革試驗試點工作要求,穩步推進改革試驗各項任務,抓好24個深化農村綜合改革試點鎮試點工作,在試點基礎上取得成功經驗后,再逐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