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祎
今年5月,在紐約蘇富比舉辦的一場“印象派及現代藝術”晚拍上,大連萬達集團以2041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3億元)成功地將印象派大師莫奈的一幅佳作《睡蓮池與玫瑰》收入囊中。而在2013年,萬達也曾以1.72億元人民幣從紐約佳士得購入畢加索的名作《兩個小孩》,引發了藝術界、收藏界的廣泛矚目,更讓中國藏家參與世界藝術品競拍的潮流由此興起。在此,我們獨家專訪了大連萬達藝術收藏負責人郭慶祥先生,通過他的視角,來看中國藏家的“印象收藏”,更看今非昔比的、更加強大和優秀的“中國收藏”……
《中國收藏》:您眼中的印象派是怎樣的?
郭慶祥:印象派繪畫是西方古典藝術價值觀向現代藝術觀念過渡期的繪畫流派,代表了西方藝術思想的解放。西方藝術自古就注重實用性的功能和物質性的再現,經歷了原始時期、古希臘時期、古羅馬時期、中世紀等不同時代的發展和完善,至歐洲文藝復興時期達到高峰,形成了西方美術的古典價值觀。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如解剖學、透視學在美術創作中的應用,之后300年,對物象再現的寫實畫風幾乎達到了極限。當照相術發明后,再現的寫實主義繪畫已被攝影部分地取代了,繪畫方式必然另擇其路。
其時,在科學領域發現了“色彩皆產生于光”的光學原理,于是,一些畫家依據光譜中的赤、橙、黃、綠、青、藍、紫七色來調配繪畫色彩。但光又是瞬息萬變的,因此他們認為,只有捕捉瞬息間的光的照耀,才能揭示自然界的奧妙……可以說,從印象派開始,西方繪畫進入到注重個人感受、凸顯個人表現的藝術新時期,這與中國傳統文人畫的情感表達有了某些方面的共通之處。
《中國收藏》:在印象派藝術家中,您最喜歡誰?當您站在心儀藝術家的作品面前,您的感受如何?
郭慶祥:對我來說,我比較喜歡莫奈的作品。特別是他那種筆觸放松而又富有藝術激情的作品。其他的印象派畫家,像雷諾阿、畢沙羅等人的優秀作品,我也非常喜歡。在這些心儀的印象派繪畫面前,我能感受到藝術家本身的藝術生命力和創造力,讓人心情愉悅、感動。
《中國收藏》:從美術史來看,印象派、新印象派、后印象派的藝術家數量相當可觀,但在拍場上,價位達千萬美元級的基本都集中在莫奈、梵·高等幾位藝術大家的身上。這是為什么?您怎樣評價當下印象派作品的市場價格?
郭慶祥:我認為還是要看藝術家的影響力和作品本身的藝術品質,除莫奈、梵·高以外,塞尚的精品力作也有逾億美元的成交記錄。
通過百年來的藝術史普及教育,這些畫家在全球具有影響力,在這段時期的繪畫風格中他們也是代表人物。現在來看,印象派和后印象派作品,能獲得世界上大多數人的共同欣賞和寵愛,也是導致其高價位的原因。
《中國收藏》:在您看來,當收藏印象派作品時,我們的收藏具有怎樣的意義?
郭慶祥:藝術無國界,收藏無國界。不管是哪個地區、民族的藝術,只要對藝術發展有貢獻,都是有生命力的。世界各大博物館不也同樣收藏著中國唐、宋、元等時期的優秀藝術作品嗎?我們國家在那些時代創作出的藝術品在世界美術史中具有相當的震撼力和感染力,因此我們現在的收藏眼光就更需要全球化,好的藝術作品是全人類共享的。
對于印象派的收藏來說,我們不僅僅選擇了莫奈,其他藝術家的代表作也會被我們選擇,而且不僅是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現代藝術各種風格流派的代表藝術家都在我們的收藏范圍內。如塞尚、高更、畢加索、馬蒂斯以及后來的抽象表現主義畫家波洛克、德庫寧等等,我們都在研究,因為這些藝術家都是視覺藝術形式和個性表現的創造者,他們在世界藝術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國收藏》:大約五年前,像蘇富比、佳士得這樣的拍賣巨頭的拍場上,參與印象派及現代藝術作品競拍的亞洲藏家面孔很少,更甭說中國內地的藏家。如今,您和其他國內大藏家頻頻地現身“印象派及現代藝術”夜拍中,可以說讓中國的收藏視野,以及海外頂級拍賣行的買家構成都發生了變化。這些變化在國內外產生了怎樣的影響?收到了哪些評價呢?
郭慶祥:首先,我認為,中國藏家面孔在海外拍場上越來越多出現是必然的趨勢。因為國內藏家對藝術的認知逐漸成熟,如今吳大羽、吳冠中、趙無極等優秀藝術家的作品也越來越受到藏家的青睞,這也是中國藏家在逐漸成熟的標志。十多年前,吳大羽、趙無極等人的作品很少出現在中國內地市場,不少藏家對這些藝術家的成就都知之甚少。這就是藝術的生命力,時間會證明一切。
佳士得和蘇富比對中國藏家的轉型是認可的。這種轉型可以說是從我們買下畢加索的《兩個小孩》以后開始的、整個中國的一種收藏轉型。比如大家開始關注印象派的名家、立體派的畢加索、抽象派的波洛克和德庫寧……這都是很大程度的轉型的體現。據我了解,這一轉型使得從國內進入國際拍賣市場的資金增加到了6倍之多。而通過近年來的幾次西方頂尖藝術品的成交情況,比如《兩個小孩》、一些印象派作品,以及這次劉益謙拍下的莫迪利安尼《側臥的裸女》,可以看出當下不少資金都在轉向歐美市場,這也從一個側面映證了西方的繪畫藝術在藝術史上所占有的地位和分量。
我們為什么能夠走向這種轉型?為什么《兩個小孩》能夠帶動轉型?實際上,在我們出手購藏《兩個小孩》之前,大家對于西方藝術品并非沒有研究,問題還是沒有勇氣下手。因此我們帶頭出手,給大家帶來了一定的信心。在這點上,不能否認,我平時針對學術性收藏理念的很多寫作和研究還是有效果的。實事求是地說,我感覺到大家還是認可了“藝術家要憑作品說話”這一點。
國內藏家的不斷成熟,應該歸結于學習和研究的結果。此外,每一個藏家背后的專家也更加認真了,他們對藏家負責任,幫助藏家做出了正確的、理性的決定。
《中國收藏》:您覺得未來印象派作品的收藏,會在中國繼續升溫嗎?對于想要收藏印象派作品的藏家,您有什么建議嗎?
郭慶祥:世界上優秀的藝術作品都是藏家的收藏目標和愿望,它是全球性的,印象派作品也不僅僅會在中國繼續升溫。這是一種國際性的藝術認知,我們參與的是國際競拍,拼眼力也拼實力。在未來,這些在世界美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品會長久占據人們的藝術情懷,這就是藝術原創的感染力和生命力。
其實從感情上講,我們很希望收藏更多的國內藝術家的優秀作品,但另一方面,我們對西方藝術品的收藏,也能觸動和激勵國內藝術家去為藝術真正地創作,不要在浮夸的金錢社會和逐利的泡沫市場中迷失自己的藝術方向。
最后,我也希望借《中國收藏》向大家倡導:不管是哪個國家的哪位藝術家,只要他能創造出優秀的藝術作品,就是給全人類帶來了幸福感,而不是說哪一個民族、哪一個國家如何如何了。藝術真的是無國界的,真正好的作品是全人類的享受、全人類的收藏,也會給全人類帶來幸福感。這就是藝術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