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炳楚
在20世紀50年代開展的中國農業合作化進程中,毛澤東在《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一文中提出“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里是大有作為的”號召,掀起了一場持續20多年城市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熱潮。
此場上山下鄉的運動,不僅高潮迭起,而且其影響之廣博深遠,可謂前所未有。1958年,由中國唱片廠錄音出版、洪君德作詞、丁善德作曲、蔡紹序演唱、盛茵伴奏的獨唱歌曲《奔向農村、奔向山區》、《回答祖國的召喚》等歌曲,便是當時樂壇對上山下鄉號召最鏗鏘有力的反映。當時灌制的唱片編號為1-2188(580077),為78轉粗紋唱片。
到1964年,城市青年到農村再起高潮。中國唱片廠又錄音出版了一套歌曲唱片。此張唱片的片號為1-6357(640208),同為78轉粗紋唱片。第二面錄制了由踐耳作詞、曲,上海合唱團演唱,丁志英伴奏,楊嘉林指揮合唱歌曲《到農村去、到邊疆去》。
在上述洋溢著革命熱情和青春活力的歌聲中,當時幾乎所有的城市知識青年都滿懷熱情,歌聲嘹亮地奔向邊疆和農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1968年12月,也就是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即將召開前夕,毛澤東又提出了“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說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學畢業的子女,送到鄉下去,來一個動員。各地農村的同志應當歡迎他們去”的號召。
這句更加詳細、具體的號召,在當時全黨、全民的總動員下,國內更是掀起了一場史無前例、轟轟烈烈的城市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熱潮。
到農村去、到邊疆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此次高潮的持續時間之長、規模之大、動員范圍之廣,真是舉世矚目。據統計,在1968年之后的“文革”期間,全國有總數達1700萬的初中、高中以及大專畢業生上山下鄉,有的插隊農村生產隊,有的集體支援邊疆,有的到農場、牧場、林場、漁場、鹽場以及生產建設兵團。
當時,因電視節目還未普及,而廣播是主要的宣傳工具,所以為了宣傳毛澤東關于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號召,中國唱片廠特地錄制了一套廣播專用唱片——33轉密紋廣播晿片,專門供廣播電臺播放。
此套廣播專用唱片的編號為GM-874 (M-33/69024)共錄制8首歌曲,分別是:《知識青年到農村去》、《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我們要把接近工農群眾這件事造成一種風氣》、《堅決響應毛主席偉大號召奔赴農業第一線》、《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到農業生產第一線去》、《走同工農相結合的道路》和《歡迎知識青年到農村去》。
與此同時,中國唱片廠又出版了78轉粗紋唱片一套。甲乙兩面(69051、69052),編號為1-8076。第一面為毛澤東語錄譜曲,分別有《知識分子如果不和工農民眾相結合,則將一事無成》、《和工人農民交朋友》,由上海船廠毛澤東思想宣傳小分隊演唱并伴奏;第二面,齊唱歌曲有《使他們與工農結合起來》、《聽毛主席的話,到農村去》、《立志做一代新農民》。
為進一步宣傳和貫徹城市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號召,中國唱片還在1969年3月錄制出版了“文革”特色極其濃厚的《最新指示講用大會》唱片一套,共三張、六個版面,題目為《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落實毛主席“知識青年到農村去”的最新指示講用大會》。
此張唱片的第一張第一面編號為MG-33/6901,是上海市徐匯區51中學革委會負責人即將赴內蒙古插隊落戶的知識青年孫金娣同志發言(一九六九年三月二十八日);第二面編號為MG-33/6902,是上海市盧灣中學即將赴內蒙古插隊落戶知識青年王祟康同志發言(一九六九年三月二十八日)。
第二張第一面的編號為MG-33/6903,內容是上海市盧灣區已赴黑龍江插隊落戶知識青年袁望平的家長、老紅軍袁祥興同志發言;第二面的編號為MG-33/6904,內容是上海市楊浦區民聯中學工宣隊介紹已赴吉林琿春縣插隊落戶知識青年褚梅芳的先進事跡。
第三張的第一、二面編號分別為MG-33/6905 、MG-33/6906。兩個版面錄制的內容是吉林省赴上海毛澤東思想宣傳隊開展吉林省第四次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長春市在安圖縣兩江公社進步知識青年集體戶代表郭秀玲同志的發言。
當年,上述唱片的宣傳作用和感染力是非常大的,因為其中不僅有知識青年家長的講話,特別是跟隨我黨南征北戰、出生入死老紅軍親屬的講話,還有知識青年本人表態性的發言。即便是在今天,人們也更加珍惜上述唱片,尤其是錄制上海市某一地區知青的唱片,因比較特殊、相對稀少,其網絡競價已達6000多元的高價。
到1974年,中國晿片又錄制出版了33轉密紋唱片,片號為M-1022(M-33/74025)。
錄制《革命青年志在四方》的歌曲有《我們是光榮的共青團員》、《革命青年志在四方》、《像雷鋒那樣》、《廣闊天地大有作為》、《拖拉機手之歌》、《體育大軍進行曲》、《革命青年志在四方》、《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如今聆聽《革命青年志在四方》 “紅旗招展,東風浩蕩,革命青年志在四方。響應偉大時代的召喚,奔赴祖國最需要的地方。革命前途燦爛輝煌,我們革命的青年,紅心向著紅太陽……”,以及《廣闊天地大有作為》的歌詞“塞北的狂風,吹硬了我們的筋骨;南國的烈日,曬黑了我們的臂膀。沸騰的熱情,化開了三九的凍土;頑強的斗志,征服了雨季的泥漿。廣闊天地,大有作為……”的歌詞,不禁會受到那年、那時、那情、那景的深切感染。
1976年,中國唱片錄制出版了一套33轉密紋晿片,片號為M-2158(M-76/4315)。唱片以樂曲為主,頌揚知識青年在廣闊天地里大有作為。此唱片第一面主題“奔向廣闊天地”有銅管樂《奔向廣闊天地》、板胡獨奏《隊里來了新社員》和雙千斤二胡獨奏《草原新牧民 》;第二面有圓號獨奏《大柳樹下育新人》、雙千斤二胡獨奏《幸福的歌兒唱不完》、高胡獨奏《北京傳來的喜訊》和小合奏《沿著社會主義大道奔前方》。
城市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30年,不僅是20世紀中國歷史上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更是那一代青年風雨人生中一段難以抹去的濃情記憶。今天再次聆聽當年那些革命歌曲,回憶那段往事,不僅會讓如今的知識青年更加熱愛現在的幸福生活,更有激情去開拓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