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武+曾建國+楊哲
隨著消費者對動物養殖使用抗生素產生的負面作用給予的廣泛關注,飼用植物在養殖業中應用的認可度在不斷增加。本文就飼用植物的開發應用及應注意的幾個問題作些探討。
一、飼用植物的概念與范圍
傳統來講,多數人把中草藥等同于飼用植物,在報刊雜志上確有不少關于中草藥飼料添加劑或中草藥在飼料中的應用之類的報道。筆者認為,習稱中草藥飼料添加劑是不嚴謹的,只有法規注冊的添加劑才可以這樣描述。飼用植物應該是農業部相關文件批準可以用于商品飼料(或基質)生產的有一定應用功能的植物,具體表現形式有飼用植物粉和飼用植物提取物。市場中經常將飼用植物提取物、中草藥(植物)提取物,植物源飼料添加劑、中獸藥藥物飼料添加劑四種混為一談。
怎樣區分它們呢?一個簡單的辦法就是看它列在哪個目錄內。1.有115種植物列入了《飼料原料目錄》,和可以使用的蔬菜等植物,那它就是飼料原料,比如金銀花的產品標準標簽名稱應為“飼料原料金銀花提取物”;2.如果不在115種目錄中也不屬于可以飼用的原料,用這樣植物原料制成的“植物提取物”,如虎杖提取物,從法規上講是不能在飼料添加使用的,除非注冊獲批;3.列入飼料添加劑品種目錄的,它才是飼料添加劑,比如淫羊藿提取物的產品標準標簽名稱應為“飼料添加劑淫羊藿提取物”。當然也包括已批準但未列入目錄的新飼料和飼料添加劑品種目錄的,它也是合法的飼料原料和新飼料添加劑,比如藤茶黃酮,其產品標準標簽名稱則為“新飼料添加劑藤茶黃酮”;4.列入藥物飼料添加劑的,它就是藥物飼料添加劑,比如博落回散的產品標簽標簽名稱應為“藥物飼料添加劑博落回散”。
除飼料原料飼用植物不需取得生產許可證外,其他均需取得生產許可證及相應的產品批準文號后方可生產、銷售。
二、飼用植物應用歷程與現狀
1.民主魁寶卻拒之目錄之外(2008年以前)
眾所周知,中草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但由于擔心飼用植物的有效成分不清、作用機理不明、產品質量不穩定,長期以來未列入飼料和飼料添加劑品種目錄。盡管如此,不少行業前輩仍對此做出了不懈的探索。如張子儀主編的《中國飼料學》(2000年10月,中國農業出版社),謝仲權等主編的《天然中草藥飼料添加劑研究方法》(2001年6月,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等。2003年,發布《天然植物飼料添加劑通則》國家推薦性標準(GB/T 19424—2003),該標準的發布為天然植物(或天然植物有效成分提取物)飼料添加劑及其預混合飼料的產品標準制定提供了依據。
2.以“植物根莖粉”之名應用于飼料(2008-2012年)
由于飼用植物的獨特應用效果,企業紛紛試用,市場上也出現了一些混亂。為了規范此類產品生產企業的管理,2008年1月23日,農業部依據《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和《飼料企業設立審查辦法》的有關規定,發出第977號公告,將飼用植物以“植物根莖粉”之名列入“單一飼料產品目錄(2008)”。該公告讓飼用植物首次列入可飼用物品目錄,使飼用植物由以前的暗地試用改為獲得飼料生產企業審查合格證后生產應用。
3.分類列入目錄規范開發應用(2012年以后至今)
2011年10月26日,《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國務院令2011年第609號修訂后的發布),標志著飼料行業管理進行新階段。隨后,配套規章相繼出臺。按照分類指導、規范生產原則,飼用植物分為幾種情況進入目錄,以規范其開發應用。具體情況:
(1)可飼用天然植物及其粗提物列入《飼料原料目錄》。2012年6月1日,為規范包括飼用植物等飼料原料的生產、經營和使用,農業部以第1773號公告發布《飼料原料目錄》。有115種植物列入“7.6其他可飼用天然植物”,其定義為:僅指所稱植物的特定部位經干燥或干燥、粉碎獲得的產品。2013年12月19日,農業部第2038號《飼料原料目錄》修訂公告,修訂了“其他可飼用天然植物”定義,定義為:僅指所稱植物或植物的特定部位經干燥或粗提或干燥、粉碎獲得的產品,較前次定義,增加了“粗提”。2014年7月24日,農業部公告第2133號又有3種單一飼料增補進飼料原料目錄,但不涉及飼用植物。
(2)飼用植物精提物列入飼料添加劑品種目錄或新飼料和新飼料添加劑品種目錄。一般來說,飼用植物精提物先申請批準成為飼料和飼料添加劑新產品,列入“監測期內的新飼料和新飼料添加劑品種目錄”,經歷5年監測期后,進入飼料添加劑品種目錄。如2008年在農業部公告第1126號內的監測期內的杜仲葉提取物、苜蓿提取物、淫羊藿提取物等,就進入了2013年農業部公告第2045號《飼料添加劑品種目錄》內。第045號公告不僅列入了11種植物提取物,還加列了“食品用香料”400種植物提取物。飼用植物粗提物一般說來指用水提或醇提后濃縮干燥而成,;而精提物為提取后用如溶劑萃取等經分離制備工藝獲得可用于進行添加劑或藥物注冊。
(3)具有藥用功效的飼用植物提取物列入藥物飼料添加劑品種目錄。博落回提取物主要成分為血根堿,在農業部公告第318號、第658號均列入飼料添加劑品種目錄,由于血根堿具有藥用功效,2008年農業部公告第1126號移出飼料添加劑品種目錄(2008)。2012年,農業部批復將博落回散列入可在飼料中添加的藥物飼料添加劑品種目錄,有抗炎、調節腸道菌群的功效,其批號為獸藥添字(2012)180415250,這是截止目前唯一一個飼用植物提取物作為藥物飼料添加劑的產品。
以上幾類可以看出,目前已獲批準的飼用植物及提取物品種共計527種。此外,還有某些植物提取物列入人用藥或獸藥的,由于不用于商品飼料中添加的,則不在本文討論之列。
目前,湖南省飼用植物主要生產企業有湖南美可達生物資源有限公司、偉達(湖南)科技、五季風生物科技、長沙博海生物、張家界恒興生物、長沙綠葉植物、湖南偉業動物營養、汨羅建勛等十幾家,他們的產品投放市場后,客戶反映效果好。
三、飼用植物應用展望
飼用植物(粉及提取物)是用于商品飼料生產的,安全實用的使用在植物為我國糧食安全和畜禽養殖安全提供了有益支撐,它的應用前景與飼料工業發展趨勢密切相關。
1.助力行業整合。
在落實飼料新政和激烈市場競爭的雙重因素下,一些中小型飼料企業關停并轉,退出行業。據統計,湖南省各類飼料生產企業2014年底為506家,比飼料新政落實前的2012年855家減少了41%。通過新一輪整合,行業集中度明顯增加。整合的模式也呈現多樣性,如聯合、兼并、重組等,既有產業鏈條拉伸,也有跨界合作。飼用植物生產企業可能成為大中型飼料企業的優質原料供應商。
2.打造產品差異。
由于飼料產品同質化程度較高,市場競爭異常激烈。飼料企業要在市場上保持競爭優勢,除了規模生產外,還需做走差異化道路,更加專業、專注,細分市場,做出專、精、特的產品。飼用植物的應用可成為飼料企業打造產品差異化的殺手锏。
3.保障飼料安全。
飼料是養殖動物的物質基礎,也是人類的間接食品。飼料安全等于食品安全。由于利益的驅動,非法生產、銷售、使用禁用物品及超量超范圍使用抗生素現象時有發生。什么是禁用物品?按照規定,《飼料原料目錄》、《飼料添加劑品種目錄》和《藥物飼料添加劑品種目錄》三個目錄以外,又無農業部新飼料、新飼添、新藥添批文的任何物品,都屬禁用物品。多年來飼料管理部門一直把飼料質量安全監管作為重點工作來抓,湖南隆回破獲的生產銷售“瘦肉精”案以及湖南云溪破獲的“苯乙醇胺A”案,兩大案均涉及多省,在全國多家媒體報道。飼用抗生素方面,我國目前還沿用2001年的農業部第168號公告,在飼料中添加的藥物飼料添加劑(即附錄一)有33種之多,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差異顯著,歐盟2006年1月1日已全面禁止在飼料中添加抗生素,飼用抗生素禁用前也只有4種抗生素可在飼料中添加。目前我國不僅在飼料中可添加的抗生素品種偏多,而且還存在超量超范圍使用問題。更嚴重的是為檢驗某一可以使用的飼用抗生素達標,同時又要滿足使用效果,往往同時添加集中飼用抗生素,選擇的使用方式更加危險,加速抗生素的濫藥性。飼用植物具有安全、低殘留等特點,不少飼用植物還具有抗菌驅蟲功效,是替代或部分替代抗生素的最佳產品選擇。可以說,禁用物品打擊越得力,抗生素監管越嚴格,飼用植物的應用量就越大。
4.功效科學精準。
隨著科技工作者對飼用植物研究的深入,特別是主要活性成分(或組分)確定、腸道宏基因組的研究,各種飼用植物的有效成分作用機理逐漸清楚明晰,使得應用到飼料生產與動物養殖中更為精準。如果一種飼用植物難以達到目標效果,還可組合使用多種飼用植物來達到其目標功效。2014年7月22日,農業部畜牧業司農牧飼便函〔2014〕第150號給湖南省飼料工業辦公室復函:采用《飼料原料目錄》中幾種飼用天然植物生產的復合植物粉屬于混合飼料,不需辦理生產許可證,飼料企業可以直接采購使用。此文件為飼用植物的開發應用打開了新路。
由于飼用植物源自天然、有一定功能性、毒副小,應用到飼料中呈現的是綠色養殖、環保健康、還有改善品質,促進生長等功效,從綜合效益來推斷,飼用植物的應用前景十分廣闊。
四、開發飼用植物應注意的問題
1.不是每一種植物都可用作飼用植物。
衛生部《關于進一步規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衛法監發〔2002〕51號)列有3個名單,分別是:(1)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物品名單,(2)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單。對照此文,我們發現(1)號名單中大部分品種進入《飼料原料目錄》,(2)號名單中有小部分經新飼料添加劑進入《飼料添加劑品種目錄》。可見,用于飼料中的植物是經過農業部進行相關認定的。
2.密切跟蹤農業部下達的行業政策。
按照規定,只有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即農業部才能公布《飼料原料目錄》、《飼料添加劑品種目》、《藥物飼料添加劑品種目錄》以及《新飼料和新飼料添加劑品種》。三個目錄以及未獲農業部批文的物質,都不能生產、銷售和使用。但這些目錄及批文是根據科學評審動態更新的。如《飼料原料目錄》短短幾年就3次更新增補。該目錄不斷在更新。2013年農業部第2045號公告更新了一批植物提取物,2014年農業部第2134號公告又增補了2種進入該目錄。預計將來有更多飼用植物及提取物進入目錄。總之目錄中列入了的或有農業部批文的就可生產、銷售、使用,否則就是違法,后果很嚴重。
3.可飼用天然植物(粉及提取物)與植物提取物開發途徑有所不同。
可飼用天然植物列入《飼料原料目錄》,但未列入該目錄第四部分單一飼料,意味著不需辦理生產許可,便可以生產、銷售和使用,但規定須有產品標準和標簽。植物提取物開發有三種途徑:一是列入《飼料添加劑品種目錄》的,則依生產許可程序(農業部令2012年第3號)辦理生產許可證及產品批準文號后進入市場;二是未列入《飼料添加劑品種目錄》的,則依新飼料和新飼料添加劑管理辦法(農業部令2012年第4號)及農業部公告第2204號辦理新飼料添加劑證書,再辦理生產許可證及產品批準文號后進入市場;三是有藥用功效的植物提取物則按獸藥行政許可管理規定進行開發,即按農業部公告第446號、第1704號規定的辦事程序申報相關資料,獲得藥物飼料添加劑生產許可證及獸藥添字的產品批準文號后方可進入市場。
4.遵守《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第三十條規定。
國務院《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第三十條規定:禁止對飼料、飼料添加劑作具有預防或者治療動物疾病作用的說明或者宣傳。但是,飼料中添加藥物飼料添加劑的,可以對所添加的藥物飼料添加劑的作用加以說明。
5.破解成分不清、機理不明、質量不穩的難題。
對于尚未列入目錄而實有特定功效的植物提取物,一般按新飼料和新飼料添加劑管理辦法(農業部令2012年第4號)來進行開發。該“辦法”第七條規定,申報單位提供申報產品的有效組分、化學結構、分類的鑒定報告,適用范圍、使用方法、推薦用量及最高限量、穩定性試驗報告、質量標準草案、產品檢測報告及檢測方法、產品有效性評價試驗報告、安全性評價試驗報告、標簽式樣等。農業部第1142號公告提供了有效性試驗機構20個,安全性評價機構7個。也就是說,產品有效性評價試驗報告、安全性評價試驗報告須分別從這些有資質的試驗機構中選擇來做。
6.推進生產、銷售、檢驗的標準化。
飼用植物與其它產品一樣,任何產品的應用開發,標準需先行。無論是可飼用天然植物,還是植物提取物,在開發之前,先要編制產品標準,再依據產品標準制作產品標簽。如果沒有產品標準,就不能貿然進行開發。而飼用植物產品標準的制訂,首先就要弄清楚產品主要成分及其檢測方法。所幸的是,飼用植物產品標準制訂已列入未來十年的《湖南省飼料行業地方標準制(修)訂項目庫》,國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中藥材生產(湖南)技術中心、獸用中藥資源與中獸藥創制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等單位為主承擔飼用植物產品標準制(修)訂任務。有理由相信,隨著一系列產品標準的推出,將促進飼用植物產品規范有序地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