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 南
維也納的老城區,無疑屬于世界上最為壯觀的老城區之一。從代表中世紀哥特式風格的史坦芬大教堂、壯觀的具有巴洛克風格的霍夫堡皇宮建筑群、美輪美奐的國立歌劇院,到優雅的分離派與青年風格派的建筑,在城區各處熠熠閃光,恢宏的城市格局使空氣中都彌溫著難以湮沒的帝都浪漫。維也納是回味無窮的,這里似乎是一切情調的源泉。
維也納的靈魂
專列風塵仆仆地由西向東從夜色中駛出,拂曉的煙氣氤氳在依然睡眼惺忪的多瑙河谷。廣袤的森林是窗外惟一的風景,層疊的山毛櫸和支杉隨晨曦暈染開來,視線中充盈著深深淺淺跳動的綠色。近了,更近了,我急切拜望的城。
正是同一片安詳的河谷,公元前十六年時卻是古羅馬帝國的將士們修筑防御工事與堡壘,奮勇抵御北方凱爾特人入侵的前沿陣地。這塊土地曾記載了太多民族與部落的歷史。但讓我們記憶最深的卻是一個女人——率性迷人的希茜公主。
奧匈帝國都城昔日的繁華與喧囂,如同霧靄飄散在森林,漸次漸遠,而站臺外的城市陽光炫目,維也納鮮活地展現在面前。
1854年,一場盛大的婚禮讓史坦芬大教堂成為歐洲矚目的焦點,來自巴伐利亞的伊麗莎白(即希茜公主)成為奧匈帝國的皇帝弗蘭茨·約瑟夫一世的皇后。這里是帝國歷代皇帝的受洗、婚禮與安葬的地點。
維也納老城共23區,按逆時針方向編號,如同螺旋狀的鸚鵡螺。始建于10世紀的史坦芬大教堂位于中心的一號區域。與歐洲中世紀大部分規模宏大的大教堂一樣,史坦芬教堂本身就敘述了一部歷史。公元1147年,來自帕騷的大主教在此地建起第一座羅馬風格的教堂,在漫長的中世紀歲月中,人們對宗教的信仰不斷升華,他們把自身對上帝極大的虔誠筑進塔樓,高聳的哥特式鐘樓隨即成為了教堂的象征;而其后法衣室的設計中,又融入了巴洛克風格。歷經數百年,建筑風格幾經變遷加之中歐與東歐不同宗教流派的影響,史坦芬大教堂成為了文化積淀與沖撞的真實載體。教堂的裝飾圖案深受東正教的影響,華麗而又別致。400萬塊精美的陶瓦,在屋頂上綴出華美異常的奧匈帝國徽章。
石塊路在陽光下閃亮,兩匹穿戴齊整的利比扎拿馬拉著輕便車矯捷地走過,蹄聲得得敲擊在霍夫堡皇宮的花園石徑。英雄廣場上,矗立著率領奧地利軍隊擊退土耳其入侵的民族英雄——歐根親王騎馬像。而霍夫堡皇宮就是奧卡爾皇帝為歐根親王建造的。霍夫堡皇宮可謂歐洲最為壯觀的宮殿之一,這里不僅是哈布斯堡皇室家族長達650年的行宮,更有總統府、國立圖書館和西班牙馬術學校。在18棟房屋中包含有19套院落、花園、2500多個房間,內部極其宏大,結構極為復雜。皇宮依地勢而建,分上、下宮兩部分,各有一個花園。上宮是皇帝辦公、迎賓和舉行盛典的地方,下宮為起居之所。宮殿內的“奧地利畫廊”珍藏著中世紀到現代的繪畫和雕塑名作,這里實際上是奧地利宮廷美術博物館。歷代皇室的服飾、畫像、珠寶和鑲嵌著各色寶石、珍珠的王冠,作為哈布斯堡王朝統治的象征,均收藏于此。
“餐具室”中,一個多世紀前用上好的捷克亞麻制成的餐巾和桌布散發著柔和的光澤,哈布斯堡王朝國宴使用過的幾萬件成套的餐具、玻璃水晶器皿和瓷器,讓人恍惚中不由回想起當年宮廷盛宴。
站在美泉宮花園頂端的旋門上,維也納全城的景致可以盡收眼底。哈布斯堡王朝的避暑離宮——美泉宮和美泉宮花園是得名于一眼泉水,這里原是維也納森林中一片綠地。有一次,馬蒂亞斯皇帝狩獵至此,飲一泉水頓覺神清氣爽,遂稱此泉為“美麗泉”。70多年后即1743年,瑪麗姬·特蕾西亞女王下令在此建宮,這里便出現了氣氛磅礴的宮殿和巴洛克式花園。總面積約1.7平方公里,僅次于法國凡爾賽宮。淡金色的宮殿內有1441個優雅別致的洛可可式和巴洛克式房間,還有嵌鑲紫檀、黑檀、象牙的中國式房間和用泥金、涂漆裝飾的日本式房間,還能見到當時最為貴重的中國明代瓷器。宮內有哈布斯堡王朝歷代帝王大擺宮廷宴席的餐廳和舞廳。
拿破侖兩次占領維也納時都曾在宮里居住,他來自哈布斯堡家族的美麗妻子瑪麗亞·路易莎和其幼子,卻在滑鐵盧之役后在這里寂寥地度過余生。長期在美泉宮生活的還有著名的弗蘭茨·約瑟夫一世皇帝。他執政期間,奧地利再一次走向繁榮。加冕時,躊躇滿志的繼位人年僅18歲,但是他卻在皇位上度過了68個春秋。他有位美貌聰慧、性格獨立的皇后,深受國人愛戴,被百姓昵稱為希茜。她為丈夫保持國家的統一也作出了杰出的貢獻。
音樂圣殿與浪漫之都
在維也納市中心散步,隨時會見到著名音樂家的塑像與紀念碑。霍夫堡花園中鮮花鋪就高音譜號前,年少的莫扎特躊躇滿志;市立公園的樹蔭中貝多芬、約翰·施特勞斯、勃拉姆斯等的紀念碑下,常有學音樂的年輕人或撫琴或沉思;甚至莫扎特、施特勞斯父子等舉世聞名的大作曲家選擇了中央墓地安息。在如此眾多的音樂家靜靜注視的目光下,加上維也納皇室和居民傳統上對藝術的高度鑒賞力,“音樂之都”維也納切切實實地在腳下。
隸屬于奧地利音樂之友協會的音樂廳是維也納最古老、最現代化的音樂廳,也是每年舉行“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法定場所。它始建于1867年,1869年竣工,是黃紅兩色相間的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筑風格,屋頂上豎立著許多音樂女神雕像,古雅別致。音樂廳幾乎每天都有音樂會,金色大廳是維也納莫扎特樂團的據點,而勃拉姆斯廳中則常常出演世界各國著名音樂家的巡回音樂會。音樂會門票可在城市多處從身著傳統服裝的預售員處購得,票價35至85歐元不等,須提前15分鐘到場,對號入座。莫扎特樂團為時兩小時的演出中,除了著名《魔笛》、《費加羅的婚禮》選段外,也有其他耳熟能詳的著名曲目選段。掌聲中加演的當然是《藍色多瑙河》與《拉德斯進行曲》。樂團成員完全按莫扎特時期的穿著,戴白色卷發,引導觀眾一起沉浸在歷史的時光中。
作為歐洲三大歌劇院之一,輝煌華美的國立大劇院以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筑風格,暗示著歌劇與意大利的淵源這里是以“音樂之都”享譽世界的維也納的主要象征,素有“世界歌劇中心”之稱,第一流的作曲家、指揮家、獨唱演員和舞蹈家,紛紛以在此演出為榮。
這是一條幸運的河流與一片幸運的森林,被譽為“華爾茲之王”的約翰·施特勞斯的名曲《藍色多瑙河》和《維也納森林的故事》,就在這多瑙河畔叢林疊翠的幽境中觸景而生并為世人傳誦。多瑙河貫穿整個城市,別忘了在綠草如茵的河畔享受與這條籃色的河流并肩散步的樂趣。綿延40公里的維也納森林位于維也納西郊,屆阿爾卑斯山的前沿高地。森林里有許多耐寒的柏樹,還有云杉和漂亮的藍杉。山毛櫸挺拔秀麗,蒼翠欲滴,給這座古城增添了無比的嫵媚色調。
黃昏的夕陽里,漫步在維也納街頭,空氣中飄動著咖啡的香氣和糕點誘人的甜膩膩的味道。一天中最美好的時光到來了。咖啡與糕點在維也納代表了一種有條不紊、精致的生活方式,咖啡館是人們最為放松和釋放真實自我的場所。這里可以打牌、打臺球、下棋、讀報紙、寫信、與朋友聊天、花上幾小時談天說地,飲料本身反而成了附庸。維也納的咖啡館永遠是干凈、溫馨的,他們努力保持著一種緬懷過去的氛圍,保持著一種講究情調的精致生活。不顯眼的鑄鐵招牌、老舊的桌椅、暗黃色的燈光、年代久遠的老式鐘表、色塊迷離的裝飾畫……這一切伴隨著咖啡獨有的暗暗浮動的香氣,令人迷醉。
到了維也納,薩赫蛋糕不可不嘗。最為正宗的當然是鼎鼎大名的薩赫飯店密制的。1832年維也納宮廷糕點師弗蘭茨·薩赫首創的綴幣形黑巧克力、并伴以新鮮摜奶油的巧克力杏子醬蛋糕配方,蛋糕一經推出即大獲贊譽。幣形黑巧克力硬脆微苦,余香持久;蛋糕松軟,滋味綿長;外裹的巧克力醬香甜可口,加之以誘人的摜奶油,實為一道色味俱全的宮廷名點。與之相配,值得推薦的考究的梅拉格咖啡,濃郁的黑咖啡佐以新鮮蛋黃和白蘭地。色澤低調卻洋溢著難擋的貴族氣息,令人不禁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