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順, 黃 蕊, 王慶楠, 朱瑞鵬 (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江蘇蘇州 215008)
?
蘇州地區觀賞性芳香植物資源調查與應用研究
黃 順, 黃 蕊, 王慶楠, 朱瑞鵬(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江蘇蘇州 215008)
摘要通過實地調查,收集蘇州地區城市園林綠化和古典園林中常用觀賞性芳香植物資源,并結合當前我國生態園林城市建設發展需要,探討觀賞性芳香植物在本地區的應用形式,提煉地域特色和文化傳承意義。
關鍵詞芳香植物;資源;應用;配置形式
植物被譽為中國傳統造園的四大因素之一,在園林景觀的季相變化、生態效益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芳香植物作為植物重要的組成部分,因具有特殊功能與觀賞特點,一直被古人所推崇,中國古典園林主張運用植物時“重于香而輕于色”,用芳香植物來提升園林景觀的文化底蘊,營造獨具江南韻味的意境。近年來,城市綠化建設追求大色塊、大草坪的視覺沖擊力,反而忽略了景觀中嗅覺的感受,忽視了芳香植物的應用,而這類植物恰恰最具中華民族的文化特質和民族資源,是園林美化和香化的重要材料。要想中國園林重歸昔日的“暗香浮動”、“花香四溢”、“鳥語花香”等的美景佳境,就應注重芳香植物的資源收集和合理應用。
1蘇州地區觀賞性芳香植物資源調查
芳香植物是指植物組織、器官中含有香精油、揮發油或難揮發樹膠,具有芳香氣味。而觀賞性芳香植物是指能夠運用于城市景觀綠化、室內裝飾和家庭養花的芳香植物,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和生態效益[1]。
蘇州屬于亞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降水量1 100 mm,年均溫15.7 ℃,1月均溫2.5 ℃,7月均溫28.0 ℃。通過對蘇州市及五縣市城市公共綠地、道路綠地、居住區、古典園林和部分校園綠地進行現場照片采集,用計算機進行分類統計,共收集適合本地區推廣的觀賞性芳香植物30個科,104個常用品種,品種按喬灌木、草本和藤本三大塊分。
1.1芳香類喬灌木據調查統計,蘇州地區應用廣泛的觀賞性芳香喬灌木如下:木蘭科有廣玉蘭、白玉蘭、紫玉蘭、二喬玉蘭、寶華玉蘭、黃玉蘭、含笑、木蓮、高山含笑、天女花、厚樸、白蘭花(12種);木犀科有金桂、銀桂、丹桂、四季桂、紫丁香、白丁香、云南黃馨、茉莉、小葉女貞、小蠟(10種);樟科有香樟、浙江樟、黃樟、紅楠、月桂(5種);蕓香科有柑橘、玳玳花、香櫞、枸橘、花椒(5種);薔薇科有梅花、枇杷、香水月季、玫瑰、木瓜(5種);蠟梅科有蠟梅(1種);瑞香科有瑞香、結香(2種);山茶科有木荷(1種);杜鵑花科有春鵑、夏鵑、毛杜鵑、紫杜鵑(4種);柏科有香柏、香榧(2種);茜草科有桅子花、黃桅子、小葉梔子(3種);豆科有紅豆樹、香槐、刺槐、金合歡(4種);忍冬科有金銀木(1種)。
芳香類喬灌木品種合計55個,其中常綠及半常綠樹有廣玉蘭、含笑、金桂、香樟、柑橘、枇杷、瑞香、杜鵑、香柏、梔子花等27種,落葉樹有白玉蘭、紫丁香、花椒、梅花、蠟梅、結香、香槐、金銀木等28種。以花香為主的有木蘭科、木犀科、薔薇科、蠟梅科、瑞香科、山茶科、杜鵑花科、茜草科、忍冬科等,以葉香或皮香為主的有樟科和柏科,以果香為主的有蕓香科和豆科。
1.2芳香類草本植物調查統計:蘭科有春蘭、蕙蘭、墨蘭(3種);石蒜科有君子蘭、水仙、文殊蘭、晚香玉(4種);唇形科有薰衣草、薄荷、藿香、紫蘇、迷迭香、鼠尾草、百里香、靈香草、留蘭香(9種);百合科有百合、萱草、玉簪、風信子、鈴蘭(5種);菊科有迷迭香、香草、木茼蒿、艾草、金盞花、失車菊(6種);十字花科有香雪球、紫羅蘭、桂竹香(3種);天南星科有石菖蒲(1種);石竹科有香石竹(1種);豆科有含羞草(1種);姜科有姜花(1種);睡蓮科有荷花、睡蓮、莼菜、芡實(4種);柳葉菜科有美麗月見草(1種);牻牛兒苗科有香葉天竺葵(1種);蘿藦科有夜來香(1種)等。芳香類草本植物品種合計41個,以花香為主的有蘭科、石蒜科、百合科、十字花科、天南星科、石竹科、睡蓮科、柳葉菜科、牻牛兒苗科、蘿藦科,以葉香為主的有唇形科和菊科,以果香或莖香為主的有豆科和姜科。
1.3芳香類藤本植物調查統計:薔薇科有木香、金櫻子、樹莓、野薔薇、藤本月季(5種);忍冬科有金銀花、糯米條(2種);豆科有紫藤(1種)。芳香類藤本植物合計8個品種,基本以花香作為主要觀賞特性[2]。
2觀賞性芳香植物在蘇州園林中的應用形式
2.1芳香植物專類園蘇州古典園林以植物為題材,園主和造園家們借鑒老莊的“天人合一”哲學思想及自身修養,匠心獨運,打造了一座座經典的私家花園。獅子林的“暗香疏影樓”,樓名出自北宋詩人林逋的《山園小梅》的詩句“疏影斜橫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滄浪亭的“聞妙香室”,引自唐朝杜甫的“燈影照無睡,心清聞妙香”詩句,植物配置以梅花為主。留園的“聞木樨香軒”取自明代謝榛《中秋宴集》詩句:“江漢光翻千里雪,桂花香動萬山秋。”拙政園的“遠香堂”,荷花是其主要造景植物,源自北宋周敦頤的《愛蓮說》“香遠益清”的名言。怡園的“藕香榭”等也是如此。
在近年來的蘇州城市綠化建設中,芳香植物專類園已成為美麗城市的一道道亮麗風景。蘇州古城內桂花公園是以蘇州市花“桂花”命名的。桂花為木犀科植物,終年常綠,枝繁葉茂,花期芳香四溢,可謂“獨占三秋壓群芳”。桂花公園為國內桂花品種收集和種植數量最多的專類園,桂花品種達105個,其中不乏名貴稀有樹種——“天香臺閣”、“大葉佛頂珠”、“金滿堂”等。蘇州相城區中國花卉植物園由玉蘭、桂花、丁香、梅花、杜鵑、月季、茉莉等28個專類花卉園組成,引種了適宜在蘇州栽培的1 800多個品種。蘇州荷塘月色濕地公園以觀光性茯苓及睡蓮等水生芳香花卉為主,共種植110多個品種;其中,荷花43個品種,睡蓮50多個品種,玉蓮10個多品種。不管是春天的“小荷才露尖尖角”,還是夏天“映日荷花別樣紅”,甚至是秋冬的“留得殘荷聽雨聲”,都有一番動人的景致[3]。
2.2夜花園蘇州是江蘇省實現“兩個率先”發展的先行區, 人均收入已接近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們在物質條件得到不斷改善的基礎上,精神上的追求也正在逐步提高,文化生活也變得日益豐富。夜花園以其芳香、安寧、神秘、浪漫而逐漸成為人們喜愛的一種園林形式。夜間視覺所獲得的信息大量減少,因此芳香植物在“夜花園”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網師園“夜花園”開辦于1990年,利用夜晚的朦朧環境氛圍,巧用芳香植物的釋香特性,如荷花、桂花、丁香、含笑、瑞香、夜來香、茉莉、梔子花等,配上燈光,形成了具有休閑和保健雙重功效的園林空間。游人舉步水竹云山,落座風花雪月,在近距離接觸這座千年歷史名園的同時,也能欣賞到中國傳統植物造景的文化精髓。法國旅游協會記者曾發出這樣的感嘆:“我雖是盲人,眼睛什么都看不見,耳朵捕捉到了吳文化迷人的韻,夠我品味一輩子。”同樣每年中秋前后,桂花公園的各類桂花先后開放,清香溢滿全園,正可享受“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的美妙意境。
2.3嗅覺健康園蘇州工業園區白塘植物園是以利用原有白塘湖和泄洪河道,經過改造形成4個錯落變化的島嶼和一片濕地,是植物品種和景觀群落極為豐富的綜合性公園。島嶼與濕地用木棧橋相連,使游人時而臨水,時而入林,游、賞、憩相結合。在湖區南側沿東西向主游園一旁,布置“味”“觸”“視”“聽”“嗅”五覺體驗園。其中嗅覺園通過幾何布局將不同香味的植物分區種植,橢圓形的特殊草坡上種植觀賞性較強且帶香味的群落植物,通過設置交錯的木棧道使游人穿行其中,以嗅覺體驗。在園路交叉口和景觀建筑旁種植四季交替的芳香花木,如春天的梅花、丁香,夏天的廣玉蘭、梔子花,秋天的桂花和冬天的蠟梅,種植這些有治療作用的芳香植物,有利于預防和治療疾病,提高人體免疫力。在游步道兩邊種植低矮的灌木或草本芳香植物,如百里香、薰衣草、迷迭香、梔子花、玫瑰、檸檬馬鞭草等,行人走在叢中會聞到陣陣芳香。
2.4盲人植物園據調查,蘇州桐涇公園盲人植物園是近年來以芳香植物為主題的經典之作。盲人園占地12 200 m2,栽種各種代表性植物120余種,其中芳香植物有桂花、蠟梅、含笑、丁香等,供盲人朋友觸摸感知,嗅聞品析。這里的設施充分考慮了盲人的特殊需求,專門設置了盲道、不銹鋼扶手和適合盲人用的休息、健身設施等。在靠近扶手一側種植了大量低矮植物,大多數植物配有盲文介紹牌及語音播報系統。在植物園里,盲人可像正常人一樣盡情體驗。
3觀賞性芳香植物在園林應用中應注意的問題
3.1功能為本,安全第一觀賞性芳香植物種類較多,其中也不乏一些有毒有污染的種類。植物造景在素材選擇上不僅要考慮形美花香,而且首先應分析使用對象與功能用途。例如,校園環境中師生多,人流量大,不宜種植過敏性強、環境污染重的芳香植物。蘭花的香味久聞會導致失眠;丁香散發出的香味會引起人氣喘胸悶;石蒜、水仙等植株體內含有一定毒素,皮膚接觸易引起過敏。因而,在城市園林建設中,也應合理選擇和有效使用芳香植物。
3.2香味適度,方向合宜芳香植物的應用還要注重香味的舒適度,結合地形、風向、建筑進行合理種植,以便香味的擴散和流動,通常將其植于上風向。對于香味較淡的植物,如果栽植于空氣流動快的露天環境,則會因為香氣易擴散而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可采用微地形、建筑物圍合成小環境。而對于香味較濃的植物,可能會因為香味太濃讓人感到不適,不宜采用大片群植的種植方式,宜采用零星散植的方式。芳香植物的香味不能刺鼻,不能有異味,否則會給人們帶來不適感,嚴重的還會有損健康。
3.3四季交替,主次分明觀賞性芳香植物應用應考慮氣味的合理配置,在一定空間范圍內品種不宜過多,避免香味混雜,且氣味的類型要與周圍環境相協調。例如:廣玉蘭、蠟梅、桂花等濃烈的香味適合在熱鬧的公共場地,而含笑的氣味可使人鎮靜,適合相對幽靜的環境。還應考慮主次關系,在一定時期內選擇1~2種植物為主要香味來源做主景,兼顧植物香味的四季延續,突出每個園林空間或植物群落的特色。
4結語
隨著我國生態園林城市建設步伐的加快,以“美化”兼“香化”為特色的觀賞性芳香植物在園林中的應用越來越受社會各界的重視,在專類植物園打造和植物文化傳承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今天,人們已經開始對全球資源進行重新的認真審視,而觀賞性芳香植物的開發與利用將得到廣泛的重視。芳香植物作為一個全新的植物資源,必定會給“美麗城市”、“生態鄉村”建設帶來一個新的春天。
參考文獻
[1] 劉金.中國的芳香植物資源[J].中國花卉園藝,2004(10):4-5.
[2] 劉志強,屠蘇莉,黃勇.華東地區芳香植物及其園林應用[J].蘇州科技學院學報:工程技術版,2004(1):60-66.
[3] 陳宏.芳香植物在園林中運用的現狀與形式[J].上海農業科學,2010(4):68-70.
收稿日期2015-04-28
作者簡介黃順(1976- ),男,湖北大冶人,副教授,高級工程師,從事蘇州造園技藝傳承與創新研究。
基金項目江蘇省高等學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201312808 002Y)。
中圖分類號S 68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517-6611(2015)18-2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