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亮保
這四天,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召開,全民關注、舉世矚目;
那五年,2016年至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決勝階段,全民參與、全民共享。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討論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指出,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的任務,必須充分發揮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一段時期以來,各地各級都在為打好扶貧攻堅戰,出政策出措施。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從打好扶貧攻堅戰到打贏脫貧攻堅戰,透出了更堅定、更強烈的信號。
打贏脫貧攻堅戰,目標更明桷。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其中在扶貧領域,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減貧道路。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先后實施了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新世紀扶貧開發綱要,扶貧開發工作不斷深入,農村貧困人口減少明顯,從1990年的60%以上,下降2014年的7.2%,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最早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中減貧要求的發展中國家,對全球減貧的貢獻率超過70%。扶貧攻戰,強調“扶”;脫貧攻堅,強調“脫“。這表明到2020年,我國將實現貧困人口在現行標準下全脫貧、貧困縣全摘帽。
打贏脫貧攻堅戰,要求更嚴格。全面小康,重在“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惠及全體人民的小康社會。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沒有貧困人口的脫貧,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當前,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和最低標準。今后五年經濟社會發展,必須補好這塊“短板”。確保到2020年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是我們黨向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采取超常舉措,拿出過硬辦法,匯聚各方力量,實行脫貧工作責任制,攻克脫貧難關,是必須打贏的一場攻堅戰。
打贏脫貧攻堅戰,路徑更清晰。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全面小康、全民共享的發展理念,明確提出提高公共服務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的轉移支付。實施脫貧攻堅工程,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分類扶持貧困家庭,探索對貧困人口實行資產收益扶持制度等針對性舉措。精準扶貧的新方略,即要求做到扶持對象、項目安排、資金使用、措施到戶、因村派人、脫貧成效“六個精準”,扶貧堅持分類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通過扶持生產和就業發展一批,通過易地搬遷安置一批,通過生態保護脫貧一批,通過教育扶貧脫貧一批,通過低保政策兜底一批“五個一批”,以及廣泛動員全社會力量,支持和鼓勵全社會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參與扶貧,加上建立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人關愛服務體系;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逐步分類推進中等職業教育免除學雜費;促進就業創業,堅持就業優先戰略,縮小收入差距等。這一系列具體的制度安排,充分體現出了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信心和決心,更加體現出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獨有的優越性,也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規定了總體思路、基本方略、行動路線和保障措施。
目標就是前方,道路就在腳下,加快步伐,合力協同,脫貧攻堅、全面小康,就一定能取得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