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寶仙 莊君翔 陳淵 鄧媛媛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公共管理與法學院 遼寧阜新 123000
“血荒”現象存在的深層次原因以及解決措施
林寶仙 莊君翔 陳淵 鄧媛媛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公共管理與法學院 遼寧阜新 123000
“血荒”是指出現血液偏型或告急的現象。近年來,內地70個大中城市中出現“血荒”報道的已經多達40個。面對日益嚴重的“血荒”問題,我們該反思,是什么原因導致“血荒“現象的日益嚴重。對目前國內血液管理制度及相關研究情況進行了梳理之后,發現“血荒”主要分為季節性“血荒”和結構性“血荒”。本文采用問卷法和訪談法,通過調查市民對血站形象和國家目前血液管理制度的滿意度研究血站形象和國家血液管理制度對獻血者行為的影響,從而了解“血荒”產生的原因并提出解決措施。
“血荒”;血站形象;血液管理制度;獻血者行為
1.1 選題的背景
近年來,我國不同地區出現了不用程度的血庫庫存告急的情況,一些人將這種現象稱之為“血荒”。根據2010年的新聞報道,2010年北京、長春、青島、太原、重慶、昆明、南寧都出現了不同程度、不同規模的“血荒”,甚至,在2010秋冬之交的昆明出現了十年來最嚴重的血荒現象,有八成以上的手術因為血液的缺乏被迫推遲。由此可見,“血荒”,并不是某些地區出現的偶然現象,而是一個具有普遍性、嚴重性的社會問題。
目前中國“血荒”現象的嚴重性不禁讓人咋舌,讓人疑惑的是:為什么當前中國的“血荒”會如此嚴重?根據查找的文獻資料了解到,目前中國“血荒”現象發生的原因主要有一下集中說法:主力群體放假導致季節性“血荒”、獻血得到的血液血型分布不均衡導致結構性“血荒”、公民奉獻精神的缺失導致人為性“血荒”。然而,這些所謂“血荒”出現原因的分析并不能真正地揭示“血荒”出現的深層次原因。“血荒”的出現,不能僅僅歸咎于公民社會責任感以及奉獻精神的缺失,血站形象和血液管理制度也對“血荒”現象的產生負有很大責任。血站的形象可直接影響獻血者獻血行為,而獻血者行為也極易受到血液管理制度影響。所以,本文就從研究血站形象以及血液管理制度對獻血者獻血行為的影響進而研究“血荒”現象出現的深層次原因。
1.2 選題的意義
一方面,我們從血站形象角度出發,研究獻血者的獻血行為,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血站形象對獻血者獻血行為的影響,了解“血荒”現象產生的深層次原因,進而找到相應的解決措施來改變“血荒”現象嚴重的現狀。
另一方面,我們也從血液管理制度角度出發,研究獻血者獻血行為,有利于我們探究“血荒”現象出現的深層次原因以及指導我們今后設計更有效的血液管理制度。
3.1 血站形象對獻血者獻血行為的影響
在對獻血者得調查中,采用了問卷調查的形式,選取上海市、福州市、大連市等幾個城市的300個公民作為調查對象,問卷以獻血者獻血的原因、未獻血者不愿意獻血的原因對血站的滿意度等為主要內容,經過統計等到以下結果:

表1 獻血者獻血的原因

表2 不愿意獻血的原因
以上數據不難看出,超過60%的受訪民眾表示不愿意獻血是因為負面消息導致對血站的不信任。血站工作是一種特殊的、專業性很強的工作,是獻血者與醫院之間的橋梁。血站人員職責是運用正確的被認可的方式,選擇合適的、健康的、低危的獻血者,為臨床提供科學、安全采集的血液。血站對中國無償獻血事業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中國血站目前的形象卻十分令人失望。一方面,隨著“醫改”失敗之后,社會對于醫療機構有著嚴重的不信任,醫患矛盾日益加劇。血站也屬于醫療機構的一部分,因此,民眾也對于血站產生不信任,甚至產生了詆毀情緒。另一方面,血站對于危機事件的公關處理不恰當也導致了血站形象下降。血站作為一個龐大的復雜的組織,難免會產生一些不利的負面事件。例如“郭美美事件”、“鮮血澆花事件”、“高薪血站事件”等。有些可能是事實,有些可能是民眾的誤解,但這些事件毫無疑問都對血站的形象產生了負面的消極的影響,這時血站的危機公關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恰當的危機公關處理能有效地消除這些負事件對血站形象造成的損失。然而,這些事件并沒有得到恰當的危機公關處理,造成血站形象的嚴重損害。此外,血站的衛生條件、工作人員的技術成熟程度以及工作態度都對血站的形象有著重要的影響。
血站的不良形象,直接導致了獻血者對血站的不信任,大大打擊了獻血者獻血積極性,從而導致了血源緊張現象。因此,樹立正面良好的血站形象對于“血荒”現象的緩解具有重大意義。
3.2 血液管理制度對獻血者獻血行為的影響
我國的血液管理制度是以無償獻血作為制度基礎和前提。血液管理制度主要分為《獻血法》、《血站質量管理規范》、《血站實驗室質量管理規范》以及《血站管理辦法》等國家法律政策制度和社會對于獻血的理解兩個方面。
雖然中國已經在政策制度上對血液管理做了嚴格的規定,但是在很多細節方面并未顧及,例如血液的去向和用途方面并未真正做到透明公開,血站點的設置并沒有做到方便化、人性化,對于血站工作人員的管理并未真正做到規范化,血液的衛生安全性沒有充分的保障。此外,對于國家一些獻血激勵政策以及針對獻血者得優惠政策,73%的受訪民眾表示吸引力不大。
1、通過各種途徑增強人們道德意識,社會責任感,建立一個溫情社會。
2、各級政府機關、血液中心、醫院等需要加以重視,加大投入,加大獻血科學知識宣傳力度,拓寬采血渠道,增加硬件設施數量,輻射更大的范圍,走進企事業單位、社區、街道等,促使便利獻血。
3、公務員、醫務人員等應做好表率作用,以身作則,贏得群眾信任;完善獻血用血各項機制,提高采血的安全性和血液整個生產、消費流程透明化運作的透明度,贏得信任,增加激勵合保障措施并貫徹落實,提高人們無償獻血的積極性。
4、借鑒其他城市或國家的經驗,不斷改進制度。
5、出臺更多更優惠的政策來鼓勵民眾積極參加無償獻血。
[1]黃聰.血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0.9.
[2]洪峻嶺.國外無償獻血狀況簡介[J].中國衛生法制,1998.4.
[3]王乃紅.影響公民自愿無償獻血的因素調查分析[J].中國輸血雜志,2006.4
指導老師:薛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