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等過剩行業碳排放交易最快明年底推行
8 月 25 日,從中國水泥行業碳交易能力建設啟動會上獲悉,我國將在 2017 年初或者 2016 年底啟動全國的碳排放權交易。
國家發改委氣候司副司長蔣兆理表示,首批啟動的全國碳排放交易中將涵蓋 6 個重點行業和 2 個特殊的行業,6 個行業主要包括電力、有色、鋼鐵、建材(重點是水泥)、造紙和化工,還有兩個特殊行業是民航和新能源汽車。
在諸多行業人士看來,水泥行業率先實現碳排放交易或將緩解整個行業產能過剩的現狀。“由于目前新建的水泥廠想進入就可以進入,并沒有什么門檻,這種情況下,水泥行業產能只會更加過剩。”南方水泥副總工程師陳幼榮說,如果真的把碳交易市場及碳交易核算做好的話,水泥行業產能的控制就找到一個比較好的抓手。
目前國內的碳排放權交易仍處在試點階段。2011 年 10月,國務院同意 7 省市(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湖北、廣東及深圳)進行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目前這些試點省市已經建立了配額市場與項目市場雙輪驅動的完整碳交易體系。
“從時間序列來講,我們希望首批 6+2 的行業和企業進入碳交易之后試運行,到了 2019 年以后將把參與交易的企業門檻進一步降低,容納更多的企業,也讓更多行業將進入到碳交易的領域中來,同時在 2020 年以后也要啟動碳稅的制度,進一步加大對碳排放的制度性約束。”蔣兆理說。
在首批試運行的行業中,水泥業名列其中。中國水泥協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孔祥忠提供的數據顯示,2014 年中國水泥產量達到 24.8 億噸,企業有 3500 家。
如果將碳排放權交易引入水泥行業,將面對一個巨大的市場,但是這一舉措會產生多大的經濟效益呢?
光大證券指出,2014 年全球碳交易規模達到 447 億歐元,歐盟占據比例高達 92%,而歐盟碳排放總額為全球排放的 10% 左右。實際上 2011 年全球碳易市場曾一度接近 1000億歐元。
水泥行業推行碳排放權交易的背景在于,水泥工業已成為我國碳排放的重點監測行業,隨著今后國家對行業的碳排放控制指標分解,幾乎所有水泥企業都面臨減排任務。
“南方水泥也是碳排放大戶,碳交易能力的建設以及碳資產管理應該說對南方水泥是一件大事,后續公司將繼續加強臺排放交易能力建設。”在陳幼榮看來,碳交易能力建設對于企業節能減排意義重大。
陳幼榮還表示,此舉更重要的意義在于有可能為水泥行業化解產能帶來契機。據中國水泥協會統計,截止 2014 年底全國合計新型干法生產線 1755 條,熟料產能 17.7 億噸;2014年新增投產產線 54 條,合計熟料產能 7031 萬噸。雖然去年水泥行業新增產能回落,但是數據背后,水泥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的問題也已是不爭的事實。
“如果碳交易政策真正落地,建議各地企業、協會能否在制定政策時制定新老不同的辦法,新企業進來就百分百要買碳排放權,也就是需要多付些錢,老企業可能是 97% 的費用免費、也可以是 50% 免費,這樣對遏制中國水泥行業產能嚴重過剩可能是一個重大利好。”陳幼榮表示。
而在蔣兆理看來,水泥行業展開碳排放權的交易對企業加快轉方式調結構步伐以及提高企業素質、完善自身管理也有重要作用。“電力企業在這方面的工作,比如華電、國電、中電投、華能不僅在環保節能部門設置了碳資產或者碳排放的管理專職崗位甚至專門部門,有的在公司戰略規劃部門也專門設置了碳資產的管理部門,目的是真正的把碳作為企業的核心資產運行。”當前碳市場在逐漸形成的過程中,當未來兩、三年碳市場運行起來之后,企業將會意識到碳資產對于企業的經營以及在參與市場競爭有重要作用。
來源:水泥商情網

2015年8月份全國部分城市商品混凝土市場價格元 /m3

注:上述價格來源于各地混凝土協會、通訊員及企業綜合報價,價格可能與市場價格有一些誤差,此價格僅供參考,不作為預算計價部門使用。另該價格為不含混凝土的泵送費及特殊施工費用(包含部分運費,運費視情況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