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秀/Yang Chunxiu
(艾瑞咨詢 北京100020)
艾瑞咨詢近期發布的《2015年中國網絡信貸用戶調研報告》 顯示:2014年中國網民申請貸款的情況中,有41.0%的網民表示申請過貸款,銀行網絡渠道成為最常使用的貸款渠道;P2P平臺和電商平臺貸款渠道也占有一席之地,近5 成的網民表示P2P平臺貸款綜合成本較高但可以承受,低利息和分期政策靈活是網民選擇電商平臺申請消費貸款的主要原因;華北、華東、華南是網民申請貸款的主要地區,青年女性成為主要申請貸款人群,申請貸款的網民個人月收入及個人可支配零用錢偏低。
2014年,申請貸款的41.0%的網民中,通過線上渠道申請貸款的網民占比30.3%,通過線下渠道申請貸款的網民占比10.6%。線上申請貸款的渠道
中,銀行網絡渠道占比最大,達13.2%;其次是電商平臺,占比達8.2%;P2P 小額信貸占比達3.1%;金融搜索平臺占比達3.0%;其他金融機構線上申請貸款渠道占比達2.9%。2014年中國網民申請貸款及最常使用渠道分布情況如圖1所示。
一方面,銀行作為傳統貸款渠道,貸款風險小,利息較低,具有較完善的征信系統,加上互聯網的快速發展,銀行網絡渠道貸款的效率不斷提高,因此銀行網絡渠道成為網民最常使用的貸款渠道;另一方面,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電商平臺、P2P 小額信貸平臺的貸款門檻低、速度快,網民個性化的小額貸款需求不斷得到滿足,并逐步成為網民最常使用的網絡貸款渠道。未來,隨著電商平臺、P2P 小額信貸平臺征信系統的不斷完善,將有利于促進其信貸業務的規范化發展。
2014年中國網民申請貸款通過的情況中,申請貸款通過的占比達72.3%,申請貸款未通過的占比為27.7%。網民申請貸款通過的最常用渠道中,線下渠道的通過率較高,達82.4%。線上渠道中,銀行網絡渠道通過率最高,達70.8%;其次是P2P 小額信貸渠道,通過率達64.8%;其他金融機構線上渠道排名第三,通過率達62.4%;電商平臺排名第四,通過率達61.5%。2014年中國網民申請貸款通過情況如圖2所示,2014年中國網民申請貸款最常用渠道的通過情況如圖3所示。

圖1 2014年中國網民申請貸款及最常使用渠道分布情況
一方面,網民申請貸款的資質審核嚴格,線下審核程序雖繁瑣,但是通過率較高;另一方面,線上審核程序較簡單,審核效率較高,且網民在銀行網絡渠道、P2P 小額信貸渠道等申請貸款所需的材料獲取難度較低,因此通過率較高。隨著P2P 理財的爆發式增長,平臺需要提供更多的項目滿足投資者的需求,因此會在線下挖掘融資需求,并且還會引入其他小貸公司及電商平臺已有的融資需求,這些融資需求審核的通過率較高。
2014年中國網民最常使用貸款渠道的最主要用途分布中,最常使用銀行網絡渠道申請貸款的用戶最主要用途是個人房貸,占比達28.4%;最常使用P2P 小額信貸的用戶最主要用途是創業需求,占比達18.5%; 最常使用電商平臺貸款的用戶最主要用途是個人消費貸,占比達37.6%;最常使用金融搜索平臺貸款的用戶最主要用途是創業需求,占比達17.1%; 最常使用其他金融機構線上渠道貸款的用戶最主要用途是個人房貸,占比達20.8%;最常使用線下渠道貸款的用戶最主要用途是個人房貸,占比達34.9%,如圖4所示。

圖2 2014年中國網民申請貸款通過情況

圖3 2014年中國網民申請貸款最常用渠道的通過情況
2014年中國網民最常使用貸款渠道提供擔保物的情況中,最常使用線下渠道貸款的用戶提供擔保物的占比最大,達74.3%。在線上申請貸款的渠道中,最常使用其他金融機構線上渠道貸款的用戶提供擔保物的比例最大,達62.4%;其次是P2P 小額信貸渠道,提供擔保物用戶的比例達57.4%,銀行網絡渠道提供擔保物的用戶比例達54.6%,而超6 成用戶最常使用電商平臺貸款不提供擔保物,如圖5所示。

圖4 2014年中國網民最常使用貸款渠道的最主要用途分布

圖5 2014年中國網民最常使用貸款渠道提供擔保物的情況

圖6 2014年中國網民最常使用貸款渠道是否可在移動端操作的情況
線下渠道申請貸款種類多為個人房貸等中長期貸款,貸款金額較大,因此需要提供擔保物;在電商平臺申請貸款多為個人消費貸款,電商平臺擁有自身平臺用戶的信用數據,以此為依據向用戶提供貸款,額度與用戶信用掛鉤,因此,需要用戶提供擔保物的情況較少,占比較低。
2014年中國網民最常使用貸款渠道是否可在移動端操作的情況中,線上渠道貸款中,電商平臺可在移動端操作的占比最大,達70.4%;其次是P2P小額信貸,占比達65.7%;銀行網絡渠道可在移動端操作的占比達58.7%,如圖6所示。
首先,隨著千元智能機的普及,Wi-Fi 和4G網絡的覆蓋,用戶行為習慣不斷向移動端轉移,因此,移動端成為重要的貸款渠道;其次,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電商涉及金融領域,為用戶個人消費貸款等需求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途徑;最后,P2P 網貸平臺多達千家,在PC 端競爭愈加激烈,戰火延續到移動端,因此,P2P 網貸平臺也加快了在移動端的布局。
2014年中國網民了解貸款的渠道分布中,有35.3%的用戶表示通過網絡廣告了解貸款;33.1%的用戶表示通過親友推薦了解貸款;30.1%的用戶表示通過對方公司工作人員推薦了解貸款,如圖7所示。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PC 和移動設備的普及,通過網絡廣告了解貸款成為網民主要渠道之一。此外,網民更多的是依賴于線下渠道來了解貸款,通過親友推薦、對方公司工作人員推薦也成為了網民了解貸款的主要渠道。隨著微信社交軟件的火爆,微信朋友圈、微信公眾號也成為了網民了解貸款的重要渠道。
2014年影響中國P2P 網貸用戶更換貸款渠道的因素分布中,最主要的因素是還款利率低,占比達27.8%; 其次是資金到賬速度更快,占比達16.7%; 手續更簡便和有政府牌照的正規渠道排名第三,占比均為15.7%,如圖8所示。

圖7 2014年中國網民了解貸款的渠道分布

圖8 2014年影響中國P2P 網貸用戶更換貸款渠道的因素分布
利率更低會促使P2P 小額信貸用戶更換貸款渠道,有利于控制用戶的貸款成本,此外,資金到賬速度更快是P2P 小額信貸用戶更換貸款渠道的第二大因素,由此可見,網絡借貸用戶更加關注資金到賬速度。
2014年中國網民選擇電商平臺申請消費貸款的主要原因中,26.6%的網民表示短期內資金壓力小;16.7%的網民表示因為零利率或利率有優惠選擇電商平臺貸款;15.8%的網民表示因為資金周轉選擇電商平臺貸款,如圖9所示。
2014年中國網民選擇電商平臺進行消費貸款而非信用卡的主要原因中,利息更低成為最主要原因,占比達22.9%;其次是分期政策更靈活,占比達18.3%;額度更高占比達16.4%;有18.9%的用戶表示更習慣選擇信用卡,如圖10所示。
一方面,電商平臺憑借自身優勢,將優質的產品及服務與消費信貸相結合,并提供更低的利息、靈活的分期政策以及高額度的消費貸,吸引用戶選擇電商平臺進行消費貸款,不僅提高了用戶消費時的便捷性,而且提高了平臺商品銷量及用戶粘性;另一方面,仍然有18.9%的用戶表示更習慣選擇信用卡,主要在于對電商推出的消費信貸業務資質存在疑慮,且不能實現線下消費刷卡的需求,因此更習慣使用信用卡。

圖9 2014年中國網民選擇電商平臺申請消費貸款的主要原因

圖10 2014年中國網民選擇電商平臺進行消費貸款而非信用卡的主要原因
2014年中國網民申請貸款的地域分布中,華北占比最大,達31.8%;其次是華東,占比達26.8%;華南排名第三,占比達19.7%,如圖11所示。
首先,由于中國居民收入水平及消費能力地域差異較大,華北、華東及華南地區居民收入水平較高,具有較強的消費能力,且這些地區的居民承貸能力較強,因此申請貸款的網民占比較大;其次,西南、東北、華中、西北等地區居民申貸占比較小,除了受到收入及消費能力的影響,也和貸款的渠道及種類較少相關。
2014年中國網民申請貸款的性別分布中,男性占比達56.2%,女性占比達43.8%;2014年中國網民申請貸款的性別及年齡分布中,主要集中在19~45歲年齡段人群,整體上男性占比達90.4%,女性占比達91.4%。其中,26~35 歲網民貸款占比最大,男性占比達47.2%,女性占比達50.7%;19~25 歲網民中,男性占比達18.5%,女性占比達23.1%;36~45 歲網民中,男性占比達24.7%,女性占比達17.6%,如圖12所示。
首先,19~45 歲網民的收入水平及消費能力較強,對未來收入預期值較高,因此承貸能力較好,申請貸款人群主要集中在這個年齡段;其次,19~45 歲的網民貸款主要用于個人房貸、個人消費貸、創業需求等方面,因此對貸款需求較大。

圖11 2014年中國網民申請貸款的地域分布

圖12 2014年中國網民申請貸款的性別分布

圖13 2014年中國網民申請貸款的個人月收入分布
2014年中國網民申請貸款的個人月收入分布集中在2 000~8 000 元人民幣,占比達73.8%,個人可支配月零用錢分布集中在500~1500 元人民幣,占比達57.7%,如圖13所示。網民的個人月收入較低,個人可支配月零用錢較低; 網民的消費需求較高,收入水平無法滿足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因此,超前消費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