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普
環境監測與環境監察的關系及協調
王春普
Point
當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人們對于環境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環境保護越來越重要。而環境監測和環境監察作為環境保護的重要內容,在進行環境保護工作時,必須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系,使其在環境保護工作中能夠發揮出更大的作用。分析二者的工作職能和兩者之間的關系及現狀,并建立聯動機制,建立協調發展的新模式,對于加強協調環境監測和環境監察之間的關系尤為重要。
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環境好壞已成為人們最為關注的熱點之一。如何做好環境保護工作對于我們來說是個亟待解決的問題,環境監測和環境監察作為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際工作中更是密不可分,缺一不可。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中指出我們要用科學的發展觀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而可持續發展就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強環境保護、協調好環境與經濟之間的關系,用科學發展的觀點和方法去處理環境監測與環境監察之間的關系,對于實現環境可持續發展尤為重要。
1.1 環境監測的基本工作職能
環境監測,顧名思義,即為環境質量監視與測量,是指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方法定量測定環境污染因子,分析其環境影響及危害程度的科學活動。包括溫濕度、空氣、水分、農藥、輻射等多方面的測量,可以通過化學、物理、生物的方法,運用各種檢測儀器進行相關的測量。對環境的檢測是對于環境管理的一種重要的技術手段。通過對于環境的檢測,我們能夠獲得準確的環境數據及環境質量變化動態,從而預測環境的變化趨勢,預防環境污染的發生,為環境質量的現狀和影響評價提供方法和手段。分析和評價環境質量,能夠及時掌握污染物和污染源的時空分布狀況及特征,確定污染源的構成成分,并為政府相關部門提供環境科學而具體的數據資料。這為對環境質量做出合理準確的評價提供了科學的依據,并預測出環境污染對于人類及社會的危害,及早進行預防和補救。
1.2 環境監察的基本工作職能
環境監察是指以國家環境保護行政機關的管理職責為內容,按照相應的程序和方式,以國家和地方環境保護法律,法規,規章,政策和標準為依據,依法對轄區貫徹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和檢查,概括來說,就是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監察部門可以對任何組織和個人對于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的遵守情況進行監察,并對不合法的違規行為進行相應的處理。環境監察一般是較為具體的,直接的的環境保護執法行為,是現代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對于環境監督保護的一項重要的措施。就環境監察而言,一般包括對自然生態和農業生態環境的監察、對環境污染破壞及超標排放污染物的調查與處理、對于污染治理項目計劃的編制、對于環境監測人員的業務培訓等。
環境檢測與環境監察是在環境保護行政部門委托從事的行政行為,其相輔相成、相互依存但又相互制約。環境監測是通過對于環境情況的監測與監督,從而獲得有用的環境信息,而環境監察則是在環境檢測的基礎上對于所獲得的信息進行處理,可以說環境監察是依賴于環境監測的技術支持,同時又是對環境檢測數據的準確性和有效性進行評判。如在環境污染物檢測管理中,我們需要通過環境檢測獲取準確的數據資料,然后通過環境監察分析所測數據中污染物的種類,并確定污染物的排放量是否超標,然后對于相關的企業或個人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可以說環境監測是環境監察的基礎,環境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實時性、有效性決定了環境監察能否正常進行,而環境監察的正常進行又間接的驗證了環境監測的準確性和有效性,對環境監測提供了理論支持,如果缺少任一環節,則另一環節的存在將毫無作用。環境監測主要就是為環境監察提供相對可續的數據,并保證環境監察在行政執法過程中使其得到充分的發揮,環境監察的作用則是保證環境監測數據得到充分的利用,并保證執法行為的正常進行。
我國從改革開放以來,由于大力發展重工業以促進經濟的發展,導致環境狀況一度下降,最近20年才意識到環境的重要性,加強了環境質量的監督與保護。特別是環境監察和檢測人員的辛勤工作,以及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出現了一大批思想素質過硬,將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代表人物,使環境保護隊伍越來越壯大,使得環境在最近20年時間內取得了巨大的改善。但在如今社會主義大力發展的新形勢下,仍具有著較大的差距,不能夠滿足目前我國實施環境保護,維護生態平衡戰略的需要,仍存在著一些列的問題,出現環境管理工作不協調的現象。從目前的環境監測與環境監察形勢來看,環境監測本身就具有很好的技術要求和繁瑣的操作流程,并且需要較長的處理時間,這就很多時候環境監測不能夠做到準確性和實時性,直接影響環境監察的輸出效率。另一方面,環境監測與環境監察在具體操作中存在嚴重缺乏溝通的現象,使環境監測只停留在形式上,不能夠得到合理有效的應用。而監測和檢察機構隊伍中普遍存在操作人員技術水平不過硬,思想知識不高,知識面較窄的情況,很多時候都是憑借經驗進行操作,沒有做到真正的科學性,不能夠滿足日益發展的環境保護工作的需求。

4.1 要做到信息共享和整體聯動
環境監測與環境監察有機結合,在環境管理執法工作中,相互協調統一,促進工作合力的形成。因此我們建立并完善環境監測與環境監察工作的聯動機制,做到分工明確,減少并杜絕其工作職責上的混亂現象,各司其職,在工作中相互協作配合,但又不脫節。首先我們應該建立良好的環境監測與環境監察信息共享體制,實現資源共享。這樣保證了環境監測數據在進行采集之后能夠及時的上報至監察部門,保證了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和時效性。同時監測機構與監察部門還應定期召開會議進行交流,將出現的問題及時處理和得到的成果及時共享,保證了工作的透明性,并起到了互相監督的作用。
4.2 工作要互為基礎、團結協作
環境監測是環境監察的基礎和前提,環境監察是環境監測的體現和技術支持,環境管理協調發展需要兩者相互協調配合,團結協作,互為基礎,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環境監察的正常開展是建立在環境監測的基礎上的,按照新的發展模式要求對環境監察工作進行及時的改進,并運用新技術,新思路對監測數據進行全面的分析與處理研究,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學的環境管理體制。環境管理模式的創新是在推動整體環境發展戰略高度下進行的,將現代化的監測技術運用到環境管理模式中,為積極參與協助監察工作奠定基礎,促進環境管理的信息化發展,進而促進環境保護管理的可持續發展。
4.3 打破常規,共同應急
在進行環境監測和監察時,我們應該打破常規,另辟蹊徑。在保證環境監測和監察工作正常進行的前提下,可在年初根據監測任務合理安排全年監測工作,提前制定計劃,這樣可以確保全年監測工作可以有條不紊的進行,同時能夠保證可以及時向監察部門提供準確實時的數據。另一方面,如發生突發環境事故,可以提前做好預案,準備好應急監測的儀器等設備,事故發生時能夠及時進行監測并送至相關監察部門進行處理,防止重大環境損失的發生。
(作者單位: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區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