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玲龍梅香李燕紅董 乾
精神分裂癥采用人性化護理效果觀察
李 玲①龍梅香①李燕紅①董 乾①
目的:探討人性化護理干預在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運用效果。方法:將本院2012年2月-2013年6月收治的12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主要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0例。在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對照組患者給予精神科常規護理,而觀察組患者則給予人性化護理措施,對兩組患者護理干預6周后的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療效評定表(IPROS)、護士用住院患者觀察量表(NOISE)以及簡明精神病評定量表(BPRS)結果進行對比分析。結果:經過6周的臨床治療和護理后,觀察組的簡明精神病評定量表各方面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NOISE評分中的總積極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總消極分明顯低于對照組,IPROS各因素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運用人性化護理干預措施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臨床護理,不僅可以降低不良反應出現幾率,在一定程度上還能有效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者預后生活質量,值得在臨床上推廣和運用。
精神分裂癥; 人性化護理干預
精神分裂癥作為一種比較常見的精神科疾病,通常在臨床上表現為癥狀各異的綜合征,往往涉及情感、知覺、行為以及思維等各個方面的障礙以及精神活動不協調[1]。臨床研究資料表明,患有精神分裂癥的患者,通常比較容易產生強迫癥狀[1]。強迫癥作為焦慮障礙類型中的一種,是一種臨床表現以強迫行為和強迫思維為主的神經精神疾病,具有反強迫和有意識強迫的特點。臨床上在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治療時,比較常用的有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和物理治療[2],治療效果也各有千秋。據相關調查報告顯示,近年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變化,我國神經精神疾病患者的數量也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3]。在臨床治療中,護理作為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主要探討了人性化護理干預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現將具體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為本院2012年2月-2013年6月收治的12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經全面檢查確診。所有患者均排除嚴重呼吸性疾病、心臟疾病以及其他精神疾病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0例。對照組60例患者中,女28例,男32例;年齡23~55歲,平均(31.7±5.1)歲;病程1~12個月,平均病程(6.4±3.2)個月;觀察組60例患者中,女27例,男33例;年齡24~55歲,平均(31.9±5.2)歲;病程1~13個月,平均病程(6.6±3.3)個月。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以及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主要給予抗精神分裂癥藥物治療和精神科常規護理,其中包括患者病情變化監測、維持秩序、生活護理以及確保患者安全等。
1.2.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在給予抗精神分裂癥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再配以人性化護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2.2.1 規范化護理服務 醫護人員在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臨床護理時,要盡量給患者營造干凈、舒適、安靜以及溫馨的病房環境,護理的過程中,嚴格做到熱情善待、著裝整潔、動作輕柔、態度和藹、語言文明、關心體貼、尊重患者以及服務耐心周到等[4]。
1.2.2.2 健康教育 對于醫護人員而言,一定要充分認識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護理的過程中,定期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負責護士可以通過讀報紙、黑板報、口頭講解以及發放宣傳手冊的方法,給患者宣傳健康指導、精神病知識、心理咨詢以及身心保健等多個方面的醫學心理學知識[5-6],讓患者對精神分裂癥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了解,增強患者的疾病認知能力。
1.2.2.3 心理護理 醫護人員要進一步加強與精神分裂癥患者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定期開展護患座談會,保持和藹可親的態度,耐心傾聽患者的想法,了解患者的實際需求,認真幫助患者解決問題,讓患者感受到溫暖,增強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感,引導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和精神狀態,積極配合醫生治療[7]。
1.2.2.4 生活關懷 在日常生活方面,給予患者全方位照顧;在住院期間,醫護人員要與患者進行溝通和交流,讓患者主動訴說不適之處,調整患者的生活起居,可以將患者在家里經常使用的生活用品擺放在病房內,營造家的感覺,幫助患者盡快適應院內生活。同時根據患者的口味需求,合理安排飲食。尤其是對于一些飲食欠佳、食欲不振的患者,醫護人員應該給予適當的照顧和關心,比如:發放水果,根據患者飲食喜好,對日常伙食進行改善等[8]。
1.2.2.5 情感支持 家人作為患者的依靠和精神支柱,家人的鼓勵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患者恢復健康。住院治療期間,每天可以開放3 h讓家屬對患者進行探視,探視的過程中,醫護人員要給家屬介紹當前患者的實際病情,告知家屬接觸患者時交流的方式、內容以及需要注意的問題等,引導家屬采用正確的方法對患者進行交流,比如,面對患者應該盡量保持微笑,說話語氣盡量溫柔,多給予患者鼓勵、理解和安慰等,同時,醫護人員還應該交代患者家屬,每次來醫院看患者時,應該給患者帶一些鮮花、食品以及零花錢等,讓患者感受到家人的溫暖和鼓勵,增強戰勝病魔的決心[9]。
1.2.2.6 文化護理 除了常規護理外,文化護理也尤為重要。由工娛護士耐心給患者講解有關醫院的規章制度和病房對患者的住院要求,讓患者了解醫院的規章制度,規范患者行為,并對患者進行倫理道德、價值觀、行為準則、人生觀、生活態度以及法律知識等多個方面的教育。同時,為了緩解患者住院期間的枯燥乏味,豐富患者的住院生活,醫護人員應該在征求患者同意的基礎上,每個月定期開展一次護患聯歡會,由醫護人員和患者分別表演節目或者合作表演節目,并且邀請10~20名患者家屬前來參加聯歡會,這樣一來,一方面可以豐富患者日常生活,感受到病房的溫暖;另一方面還能增強患者與家屬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增強家屬的認同感,提高患者戰勝病魔,早日回歸正常生活的信心[10]。
1.3 評價標準 經過6周的臨床干預治療后,分別運用IPROS、NOISE以及簡明精神病評定量表對患者進行評分,觀察對比兩組的臨床護理效果。(1)簡明精神病評定量表主要包括患者的思維障礙、焦慮抑郁、激惹性、缺乏活力以及敵對性等五個方面內容[11];(2)NOISE量表一共包括7個因子(激惹、社會能力、抑郁、精神病理表現、社會興趣、退縮以及個人整潔)共30個項目,根據出現癥狀或者具體表現的頻度進行評分,總分為0~4分,對兩組干預后的總消極分和總積極分進行對比分析;(3)IPROS量表主要包括患者的社交能力、工作能力、社會興趣、個人衛生能力以及生活能力等5個方面內容。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 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干預6周后簡明精神病評定量表評分比較 經干預6周后,觀察組的簡明精神病評定量表各方面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6周后簡明精神病評定量表評分比較(±s) 分

表1 兩組干預6周后簡明精神病評定量表評分比較(±s) 分
組別 思維障礙抑郁焦慮 敵對性 缺乏活力 激惹性對照組(n=60)8.5±1.8 5.0±1.4 5.4±1.9 8.2±1.5 5.5±1.8觀察組(n=60)6.2±1.6 3.7±1.2 2.4±1.5 6.6±1.3 3.6±1.0 t值 7.398 5.461 9.600 6.244 7.147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2.2 兩組干預6周后NOISE評分比較 經干預6周后,觀察組NOISE評分中的總積極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總消極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6周后NOISE評分比較(±s) 分

表2 兩組干預6周后NOISE評分比較(±s) 分
組別 總積極分 總消極分對照組(n=60) 56.9±5.7 58.1±6.7觀察組(n=60) 73.1±4.7 32.2±8.2 t值 16.985 18.946 P值 <0.05 <0.05
2.3 兩組干預6周后IPROS評分比較 經干預6周后,觀察組IPROS各因素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6周后IPROS評分比較(±s) 分

表3 兩組干預6周后IPROS評分比較(±s) 分
組別 社交能力 工作能力 個人衛生能力 生活能力 社會興趣對照組(n=60) 12.7±5.8 19.6±5.5 14.3±7.2 14.5±5.2 15.9±5.2觀察組(n=60) 6.3±4.9 6.3±5.4 7.4±5.1 6.3±5.7 6.5±5.4 t值 6.529 13.366 6.058 8.232 9.713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工作壓力日趨沉重,生活節奏進一步加快,各種身心疾病的發病率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尤其是精神分裂癥,已經成為精神病中患病率較高的一種疾病[12],在一定程度上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沉重負擔。精神分裂癥是一種比較常見和多發的疾病,主要指的是以基本的個性改變、行為、情感以及思維的分裂,精神活動與實際環境不協調為主要特征的一類精神病,青壯年為該病的高發人群,病程具有不斷發展、逐漸加重的趨勢,如果任其發展,將會導致精神衰退,患者在臨床上表現為行為退縮、意志減退、缺乏主動性等陽性癥狀,其生活自理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均較差,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3]。
當前臨床上在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治療時,比較常見的一種是封閉式護理模式,這種傳統的護理模式沒有充分認識到患者基本需求和常人認知的重要性,容易讓患者產生極度緊張、恐懼以及抑郁等負面心理情緒,不僅不利于治療的順利進行,在一定程度上還會影響治療效果[14]。人性化護理干預是將患者的利益和健康作為護理服務的中心,在護理的過程中,重視患者的生存質量,滿足其心理需求,尊重患者人格,從而實現護理質量最大化提高的一種護理模式。人性化護理中,醫護人員根據患者病情制定有針對性護理措施,使護理干預對患者康復效果產生促進作用[15]。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經過6周的臨床治療和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IPROS、NOISE以及簡明精神病評定量表評分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運用人性化護理模式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臨床護理,不僅可以改善患者病情,引導其保持良好心態并積極配合治療,在一定程度上還能有效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者預后生活質量,值得在臨床上推廣和運用。
[1]李遵清,李傳平,岳淑英,等.人性化護理管理對恢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06,21(1):11-13.
[2]李明真,任志君,宋克俠.人性化護理服務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康復療效[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6,21(8):727-728.
[3]劉錫英,王任昌,蔣瑛.人性化護理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的影響[J].中國民康醫學(上半月),2008,20(15):1797-1798.
[4]王向陽.人性化護理管理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效果對照分析[J].中國民康醫學(上半月),2008,20(9):2080-2081.
[5]付萍萍,王鋒銳,傅文霞,等.人性化護理在精神分裂癥患者中應用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3):138-139.
[6]喬義俊,郝惠云.人性化護理在精神分裂癥患者中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民康醫學,2012,24(12):1488-1489.
[7]白君.人性化護理在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20):337-338.
[8]雷瓊.個性人性化護理對慢性精神分裂癥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民康醫學,2011,23(5):628-630.
[9]熊鐵勇.人性化護理在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應用[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1,4(8):31-32.
[10]馬蓉.人性化護理在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期的應用效果評價[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18(2):40-42.
[11]付雪梅,竹嬰,許云華,等.人性化護理管理措施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4,11(22):132-135.
[12]朱愛芳.人性化護理服務在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應用體會[J].中國傷殘醫學,2014,22(2):258-259.
[13]童小均.人性化護理在精神分裂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3,26(12):1665-1666.
[14]張玉娥,鄔東紅,李志英.人性化護理干預在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應用及效果觀察[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9):34-35.
[15]尹雪冰,黃瑞榮,莫顯祥.人性化護理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09,4(11):201-202.
Effect Observation of Schizophrenia with the Humanized Nursing
LI Ling,LONG Mei-xiang,LI Yan-hong,et al.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5,12(20):091-093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humanized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Method:120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2 to June 2013 were selected as main research objects,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60 cases in each group.On the basis of antipsychotic drug treatment,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psychiatric routine care,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humanized nursing measures.The results of inpatient psychiatric rehabilitation outcome scale(IPROS),nurse observation scale for inpatient evaluation(NOISE) and 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six weeks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Result:After six weeks of clinical treatment and nursing,the scores of 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 all aspec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total positive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total negative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scores of IPROS each facto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Using humaniz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s for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in clinical nursing,not only can reduce the risk of adverse reactions,to some extent can effectively increas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quality of life,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Schizophrenia; Humanized nursing intervention
10.3969/j.issn.1674-4985.2015.20.031
2014-11-27) (本文編輯:歐麗)
①廣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 廣東 廣州 510000
李玲
First-author’s address:Psychiatric Hospital of Civil Administration Bureau in Guangzhou,Guangzhou 510000,China